谈农村如何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
2011-08-15王同仁张铁刚
王同仁,张铁刚
(1.安徽省界首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6500;2.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哈尔滨 150069)
农村养猪逐渐由小规模向适度规模,传统养猪向科学养猪转变,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前些年,国家对养猪业曾进行政策扶持,收到显著效果。但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靠农户主动养,按照市场需求灵活养,养猪业才能健康发展。随着科学养猪不断深入进行,国家加大生猪市场调控力度,今后大起大落的养猪形势基本不会再现,季节、节假日的影响也会很小。
提高养猪经济效益最关键的问题是靠增加科技含量。猪人工授精是一项经济适用技术,应用空间较大,且具有减少喂种公猪头数,节省饲料、劳力,利于进行选种选配,加速良种猪普及,增加产仔头数,避免疫病传播,解决公母猪体重悬殊过大难配等好处。我市近几年实行猪人工授精比例小,约占母猪总头数的25%左右,绝大部分母猪还是本交。
猪人工授精好处多,推广时间较长,为啥该项技术普及缓慢呢?其原因何在,经笔者调查认为,制约猪人工授精工作开展的瓶颈,概括起来有以下5个方面。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众多养猪户(场)不知道猪人工授精的好处,一旦了解会很快采用。2010年10月27日作者在界首东城方楼大队进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参加学习的养猪户肖桓臣学到猪人工授精技术后,恰巧他家猪群中有1头母猪发情,与我联系何处开展猪人工授精。这充分说明了养猪户对这项实用技术是愿意接受的,只是不了解所致。二是母猪情期受胎率较低,不及80%,比本交受胎率低8%左右。三是猪人工授精站点太少。我市南北长约50 km,仅有两个猪人工授精点,不能及时满足广大养猪户母猪发情输配的需要。四是养猪户(场)与输精员信息沟通不及时,往往错过适时输配机会,致使受胎率低。五是养猪户缺乏母猪发情鉴定经验,报母猪发情时间不准,不是早就是迟,影响适时输配受胎。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办法,供有关实施猪人工授精单位,个人参考。
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才能奏效。业务主管单位及负责这方面工作人员,利用广播、发放技术资料、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猪人工授精的好处。特别是利用人工授精配种得到显著实效的养猪户,现身说法效果更佳。其次,根据县(市)区范围大小合理布局猪人工授精点,最好几个乡(镇)或原区政府所在地设一个中心点,每乡(镇)设一个输精点,输精员与专职防疫员为1人,这样极有利于开展好这项工作。第三,千方百计提高母猪情期受胎率。经产母猪发情呆立,人双手按压母猪臀部不动,阴户有皱纹时立即输精。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时间较长,一般6~7 d,个别达8~9 d。当后备母猪采食略减,按臀部稍有走动,阴户红肿时输配。稀释的鲜精精子活力达6级以上,密度稠密。输精量根据父母猪品种变化,掌握母猪最合适的输精时刻,一次输精量80mL,精子量32亿,对母猪受胎率繁殖效能最佳。猪采精、输精做到无菌操作。冬天注意保温,夏天防暑降温,保障鲜精质量,严格按照猪人工授精技术规程要求进行。第四,售精自输配。由于教育普及,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一般常规技术一学就会,特别是适度规模、标准化猪场能繁母猪较多,又无开展猪人工授精能力,可用稀释好的鲜精回去输配。只要做到母猪同期发情,集中输配,运用人工授精技术经济效益更佳。第五,做好猪人工授精记录。可便于总结猪人工授精技术经验,认真做好记录,诸如:母猪年龄、膘情、体重、发情征兆、输精时间、输精量、公猪品种、年龄、体重等都要详细记录。定期进行逐户(场)走访,计算出情期受胎率,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猪人工授精技术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