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海拔地区地震灾后急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2011-08-15蒋建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11期
关键词:伤病员伤员灾区

蒋建芳

2010年4月在中国的青海玉树州发生了7.1级的强烈地震,给广大人民造成物质损失和躯体伤害,同时心理上受到巨大冲击,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青海玉树州地处高原,海拔 4 000米,含氧量低,地震灾后的伤员以藏族为主,多数伤员相对文化水平低,宗教信仰强烈,表达能力差,语言沟通困难。因此,护理人员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行,影响和帮助伤病员接受并适应突然改变的角色,调动伤病员主观能动性,达到有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灾后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能够缓解受灾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玉树地震后,我们野战医疗所先后接收了 234例伤员,通过 20多天的精心治疗、心理护理,伤员躯体恢复良好,心理状态稳定。现就急危重伤病员的心理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34例伤员中男 198例,女 36例。年龄 1~46岁,平均年龄 31.8岁。伤员中截肢 5例,下肢瘫痪 3例,高原肺水肿 12例,高原脑水肿 3例,严重高原反应 12例,妊娠生育 8例,小儿重症肺炎 15例,其余伤员都有不同程度的骨折和外伤。234例伤员中,孤儿 11例。

2 心理护理

发病急、病情重而需要紧急抢救的急危重症患者是地震灾区最需要关注的特殊人群[1]。这些人群的心理活动复杂、多种多样,以焦虑和抑郁多见,护士从每个急危重患者入手,了解和分析地震伤员的心理状态,根据心理状态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通过良好的言行和护患关系缓解了地震伤员的焦虑和抑郁。

2.1 重视心理疏导

地震灾区的伤员多是病情急危,心理反应强烈而且复杂[2],他们不仅承受着身体受伤的痛苦,更承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因此心理疏导是治疗地震灾区伤员的有效方法。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多给予疏导和帮助,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认识自身的价值,面对现实,正确对待挫折,有效消除地震伤员焦虑和抑郁的心理,使其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病情,较好地配合治疗及其护理。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关系是一个关爱的过程,涉及价值观、目的、知识、义务和行为[3]。护理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接诊伤员时,更应主动,热情大方,富有同情心,以真挚的感情与患者交流,使用和善的语言安慰伤员,对伤员所承受的痛苦,表现出关心与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饮食习惯,及时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其次,地震伤员大多从废墟中救出,满身泥土,去污处理有利于对伤员的快速诊断和治疗,防止交叉感染[4]。护理人员在伤员入住医疗所后,应给予及时的处理,使他们有一个清洁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感到温暖,从而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2.3 与患者的沟通

在玉树高原地区抗震,接触的对象主要为藏族同胞,语言交流存在很大的障碍,甚至无法沟通,容易产生误会,发生摩擦。本组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的情绪,在语言沟通不畅的情况下,首先给予微笑的服务,微笑待人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患者可以从护士的微笑中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念[5]。再者通过非语言交流,应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触摸等方式让伤员感受到护士的关心,以利稳定伤病员的情绪。其次,借助藏族学生做翻译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利用平时、工作时间积极学习掌握简单的藏族语言、文化、礼仪等,努力创造温馨、和谐的交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建立安全感

给地震伤员以安全感,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本组 1例怀孕 8个多月的藏族妇女在废墟中被埋 36 h,在救援人员的成功救援下,从废墟中抬出后,羊水破裂,宫颈紧闭,孕妇胎心跳动缓慢,腹中的胎儿生命体征微弱,伤员右下肢骨折活动受限,伤员送到医疗所后,表现出极度恐惧、焦虑。在这危难时刻,救援队员一方面给予积极有效的救治,另一方面给予心理疏导,让伤员感到安全,减少恐惧感。

2.5 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对灾难亲历者心理健康状况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有文献报道[6],情绪压抑能抑制自身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可影响地震伤员伤病的早日康复。因此,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稳定伤员情绪,增加应对疾病和灾难的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伤情的早日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过程中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寻找合适的个体化调整模式,按照个体化原则进行心理疏导干预,使伤员在治疗过程中获得乐观和自信,对地震灾害有了正确的认识。本组伤员脱离危险后,护理人员对伤员作出了全面的评估,并制定出每一位伤员的个体护理计划和心理干预措施,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本组伤员焦虑、抑郁程度均有了明显的改善,尤其是孤儿改善明显,开始表达自己的感情,唱歌,玩耍等。

2.6 做好生活护理

根据当地的饮食文化和口味准备饭菜,随时关注伤员的生活所需以及陪护人员的饮食、生活所需等,对伤员提出的合理需要尽量给予满足,做好基础护理,协助伤员翻身、拍背,以防肺炎及压疮的发生。本组 1例藏族孕妇,入院后精神抑郁、恐惧,护理人员每日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谦和的笑脸为其洗脸、梳头、喂饭,借助翻译进行交流,给予语言的支持,患者情绪逐渐稳定,顺利产下 1女婴。

总之,心理护理在地震灾区急危重伤病员的救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玉树灾区抢救急危重伤病员的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及卫生条件,全面观察了解伤病员的心理,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极大地促进了伤病员的身体和心理康复,圆满完成了抗震救灾工作。

[1] 周秀华主编.急危重症护理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9-123.

[2] 王志红主编.危重症护理学[M].第 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5131.

[3] Watson J.The theory of human caring: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J].NursingScience Quarterly,1997,10(1):49-52.

[4] 何 琳,文素琼,但 敏.灾区医院地震伤员临时病区的组建与护理管理[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8,43(12):1079.

[5] 滕玉琴.浅析护患中的语言艺术[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5):453-454.

[6] 庄 南,王 静.心理干预对不同妇科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22(16):24-25.

猜你喜欢

伤病员伤员灾区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