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孕症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1-08-15河北省景县广川镇卫生院衡水053511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肝郁脾虚不孕症

河北省景县广川镇卫生院 (衡水053511)

赵存彦 丁 芳△ 郝 蕾△△ 陈进成△△ 孙 琦△△ 侯小双△△ 李春香△△

不孕症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疑难病症。传统中医药对不孕症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特色优势,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大多为肝郁、脾虚、肾虚等,而其中以肝郁脾虚证多见。笔者自2008年至2010年采用疏肝健脾方对60例肝郁脾虚型不孕症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河北省中医院妇科专家门诊病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已被临床医学诊断为不孕症 (原发、继发),年龄在27~42岁,发病原因包括卵巢功能障碍、盆腔炎及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60例。其中排卵异常16例,输卵管异常15例,多囊卵巢综合症6例,高泌乳素血症13例,子宫肌瘤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采用服药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收集的病例进行疗效观察。

1.2 诊断标准 临床病症符合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诊断标准。即: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一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未避孕而从未妊娠者称为原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来未避孕连续一年不孕者称为继发性不孕。且男性精液常规检查有两次以上正常。女性生殖系统及全身疾病、男方性功能障碍、免疫性不孕及其他不育因素除外。

1.3 排除标准 (1)生殖系统畸形或先天性发育不全者;(2)服药期间继续应用性激素类药物者;(3)因服用中药的口感问题致患者中途退出者;(4)服药中途借助辅助生殖技术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将符合临床医学不孕症诊断患者,辨证属肝郁脾虚型入选观察范畴。给予疏肝健脾方 (柴胡、白芍、玫瑰花、炒白术、甘松等)治疗,每日1剂,水煎温服,每次200 mL,早晚各1次。以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连续服药治疗3~6个疗程。遵循中医整体观念,根据患者具体病症表现适当进行加减药物,如侧重肝郁者加合欢皮、薄荷、郁金、香附等,以增强养肝散肝清肝三者并用之效;重在脾虚者加党参、山药、陈皮、焦三仙等,以增强健脾补土之用。

2.2 观察指标 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B超检查卵泡大小与子宫内膜厚度的一致性;妊娠早期辅助检查。

2.3 治疗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颁布的《女性不孕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 (试行)》以制定本研究的治疗标准。显效:情志舒畅、精神饱满,纳佳,二便调,舌苔薄白,脉象平和。月经正常 (期、色、质、量),行经无明显身体不适,性激素六项水平协调;B超检查有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变化,患者在4个月内自然怀孕。有效:情志可自我调节,精神尚可,纳佳,二便调,舌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月经正常,行经无明显身体不适,性激素水平协调;B超检查有优势卵泡,子宫内膜呈周期性变化,患者在5~6个月自然怀孕。无效:情绪有起伏,精神尚可,食欲一般,二便调,舌苔薄白,脉弦。性激素水平有改善,但不协调,患者在6个月以上不能自然怀孕。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数据以均值和标准差(±s)表示。

3 结果

3.1 临床表现 本研究所收集到的病例在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情绪烦躁易怒,睡眠欠佳,其中伴有饮食不佳者38人,或大便不规律,或干燥或黏腻排出不爽,服2周药后即有明显改善;其中40人伴有月经前期或月经期腹痛,或感觉乳房胀痛不适,舌质淡,舌苔白或白厚,服药1个疗程后大部分症状得到了改善;服药后患者感觉情绪可以控制,心情较好,且饮食起居、睡眠有了很大的改善。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60例患者的月经周期规律,情绪稳定,心情舒畅,饮食、起居规律,睡眠好。

3.2 生化指标 治疗前患者的激素水平不协调,其中E2含量 (28.21±5.80)ng/mL,最低值为8.21 ng/mL;PRL含量明显偏高 (55.93±4.38)pg/mL,最高可达158.4 pg/mL;治疗3个疗程后有55例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正常,或接近正常,尤其 E2含量显著升高 (P<0.05),PRL含量显著降低 (P<0.05),E2与P比例平衡协调在100~150之间。治疗6个周期后剩余5例中有4例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指标正常协调,1例PRL偏高。

3.3 B超检测 治疗前排卵期B超检测卵泡直径(10.75±3.66)mm,子宫内膜厚度 (6.53±1.34)mm。治疗3个疗程后,52例患者B超检测显示子宫内膜与卵泡发育良好,可检测到优势卵泡 (卵泡直径≥18 mm),子宫内膜与卵泡的发育大小呈周期性变化;治疗6个疗程后,除1例患者因一侧输卵管不通,每间隔1个月方能检测到优势卵泡 (一侧排卵);1例患者治疗6个疗程后,仍未检测到优势卵泡外,其余6例B超检测,显示可检测到优势卵泡。优势卵泡直径为 (19.65±2.39)mm,子宫内膜厚度 (8.78±1.99)mm。

3.4 受孕情况 连续服用疏肝健脾方治疗在第2个疗程尿检HCG为阳性、B超显示宫内早孕者有6例,连续用药在第3~4个疗程受孕者有29例,显效35例,显效率为58.4%;连续用药在第5~6个疗程受孕者23例,有效率为38.3%;2例性激素水平趋于正常,但未受孕。总有效率达96.7%。

4 讨论

中医认为,“肾-天癸-冲任-子宫”为生殖轴,肾主生殖,不孕与肾的关系密切相关,并与天癸、冲任、子宫的功能失调,或脏器气血不和,影响胞脉胞络功能等有关。[1]诸多医家对于不孕症的病因病机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不孕症病机本质或原发病因病机是肾虚和肝郁,而瘀滞胞中和痰湿内阻是不孕症最为多见的继发病因病机。[2]本研究主要是针对肝郁、脾虚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不孕症。首先肝郁对于不孕症的发生受到医家的高度重视,近代医家秦天一曾言:“女子以肝为先天,阴性凝结,易于佛郁,郁则气滞血亦滞。”“肝体为阴用为阳,肝喜条达恶抑郁”,若女性平素情志不畅,精神抑郁,或性情急躁,暴怒伤肝,可使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以致肝郁气滞;或由于某种原因致肝血不足,肝体失柔,气血失合,累计于肾,冲任不能相资,故而不能成孕,此乃不孕最常见病因病机。其次是脾虚与不孕症的相关性。因“脾主运化”,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生化无力,致气血不足,冲任失养,月经不调;脾虚失运、痰湿内生,致气机不畅,胞脉受阻,终至不能摄精成孕。第三是肝脾不合对不孕症的影响。因大多患者婚后求子心切或久不受孕,每易导致肝气郁结,若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则致血瘀;气不布津,聚而成痰,则为痰阻;而肝郁日久,既可克伐脾土,致脾运失健,产生痰湿,又可化火伤阴,致肾阴亏损,肾气匮乏;[2]最终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而致不孕。

根据上述证型特点,采取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治疗原则。如《济生方·求子》云:女子应养血抑气,以减喜怒,……阴阳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运用疏肝健脾方,以疏肝解郁调达一身气机,使郁结之肝气平和,气血运行正常,冲任调和,胞脉得养,能摄精成孕;[3]健脾养血可使虚弱之脾健运如常,气血充盛,血海满盈则容易受精成孕。古谓“经调然后子嗣也”,而“调经之要,贵在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妇人规》)。肝气调达、脾胃健运,而使肾精充沛,冲任通盛,经调而孕育可期。

本研究表明,肝郁脾虚型不孕症,运用疏肝健脾方疏肝解郁、健脾养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达96.7%。而对不孕症的其他证型是否有效,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罗元恺,曾敬光.中医妇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8

[2]李灿东,林雪娟,高碧珍.不孕症肝郁病理及证候兼杂规律的临床研究 [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6):3

[3]罗幼锐.中医治疗不孕症46例总结[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3):20

猜你喜欢

肝郁脾虚不孕症
从肝郁论治失眠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假排卵与不孕症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9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