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引入心理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探析

2011-08-15李月华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心理体育课程

李月华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高校体育引入心理拓展训练课程的理论探析

李月华

(包头师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

心理拓展训练是体验式学习的一种。高校现有体育课程中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有益探索。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设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以及二者相结合的优势进行探讨,最后提出建议。

高校体育教育;心理拓展训练;引入;探析

从党中央、国务院做出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战略决策,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快速增长,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我国高校体育院系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传统体育教学多以“传习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对于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和自主积极性缺乏全面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效能的发挥。回顾与反思、开拓与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必将是当代体育教学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

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拓展训练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参与”为主。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塑造学生独特的心理功能也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在这一大背景之下,本文从现实需要出发,对高校体育教育与拓展训练的结合进行了理论分析,旨在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1 .对心理拓展训练的认识

1.1 心理拓展训练的涵义

心理拓展训练,也称“拓展训练”,英文为 Outward Bound,意思是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驶向勇敢的探险旅程迎接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本世纪40年代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军舰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大批水兵因此丧生。但后来人们发现少数人在灾难中幸存下来,而这些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人,而是在灾难中顽强抗争、求生意志最强的人。于是人们提出开始逐步提出“有意识的进行意志训练”、“弘扬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理念,这就是心理拓展训练。这种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训练对象也由最初的海员扩大到管理人员、学生等群体。拓展训练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时尚,并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和认识。

1.2 高校体育院系开设心理拓展训练的主要内容及训练目标

开设体育拓展训练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理论部分:主要内容是体育拓展训练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以及理念核心;体育拓展训练的作用与意义,以及与当前教育改革的关系;2)实践部分:高山课程、水上课程、原野课程、极地课程、基地课程、雪上课程、室内课程;心理拓展训练课程和身体拓展训练课程;不需要器械课程、简单器械课程、复杂器械课程、专业基地课程等[1]。训练目标包括身体体能训练、人际沟通训练、社会交往训练、健全人格训练等,培养个人潜能和挖掘集体凝聚力,使学员达到“操练意志、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自我发展”的培训目的。

1.3 心理拓展训练不等同于“体育游戏”

拓展训练本身并非是一种简单的游戏,而是与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一种学习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重新提炼和综合补充。它的最显著的特点是寓教于体验, 通过亲身体验提高认知层次、提高操作能力,突出培养心理自为、行为自为的人,这也是拓展训练区别于其他培训方式的最根本的特征。

拓展也可以说是一种游戏,但与我们的“体育游戏”有一些重大区别,主要体现在: 1)体育游戏的挑战性和难度不大,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员向自己的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2)体育游戏强调“体验”,不强调“体验”过程结束后的“分享”、“交流”、“整合”和“应用”,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则是融“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为一体的“体验式学习”[2]。因此,当我们将“心理拓展训练”活动作为教材引入体育课程时,不能将其简单地作为“体育游戏”来看待和处理。

2 .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社会背景分析

2.1 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让人担忧

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课余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的课程结构几乎是千篇一律,缺乏特色。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的创新应着眼于社会化改革,顺应社会的发展来设立,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社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并重,并把这一理念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类型。

2.2 国家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课程改革为开展拓展训练提供了政策依据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的课程结构和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体育课程的形式应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这体现了高校体育课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因此,“因时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以适应当代教育的开放性”是时代的呼唤,也为体育课程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提供了政策依据[3]。

2.3 拓展训练是现代教育和时代的需要和趋势

现代意义上的拓展培训机构开始于英国、兴盛于美洲、加拿大等国家。由于心理拓展训练适应了时代完善人格、回归自然又与社会接轨的需要,因此成为备受欢迎的新时尚。国外许多国家都开设了拓展训练的课程,在美国的体育课程中就有拓展训练的高空项目,比如断桥、天梯、独木桥和空中单杠等,他们在教学中的信任背摔、攀岩等项目其实也是拓展训练的常见项目。在日本,野外生存的能力被视做青少年必备的一种生活技能。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把拓展训练以不同的方式引进到学校教育中[4]。拓展训练其实质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采用的一种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模式,这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体育社会功能的一种延伸和体现。它符合教育部对学校体育课程大纲的要求,突出了“以人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将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是一个将心理学、教育学与体育结合并加以应用的新尝试,是教育面向社会需求的一种时代需要和趋势。

3 .高校体育院系引入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3.1 心理拓展训练是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拓展训练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使学校与社会和大自然紧密联系,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将过去体育教学中教师简单地“教”,置换以学生在各种拓展项目的体验中主动地“学”;以它“团队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以“独善”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亲身体验来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发展好的心理品质,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功能。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拓展训练,不仅可以突破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式格局,也将丰富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5]。

3.2 心理拓展训练有利于弥补传统教材教育价值的不足

体育课程目标正在向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体育教材仅仅靠原有的技能教学内容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吸取具有较好的前沿教育信息、适合在体育课程中开设的教学内容,以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以体能技能训练为载体,以健全身心功能、增强自立行为能力为宗旨,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心理拓展训练恰恰正是当代体育领域中所需要的内容,是体育教材“坚实后备军”的角色。

3.3 心理拓展训练明显能够显著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方式,它不是简单的体育加娱乐,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升和补充。在训练中,大部分项目都是针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设计的,对学生的心理、性格、态度方面的教育具有突出的优势。据一项实验证明,学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CL-90测试结果表明,七个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均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拓展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6]。

4 .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课程结合的优势

拓展训练课程与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原理、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基本相同,这使得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成为可能[7]。社会上拓展训练课程的内容、组织方式和安全规范体系为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1 拓展训练是一种户外身体活动,与体育进行结合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

拓展训练强调体验式学习,因此它的绝大部分项目都在户外进行,活动中它不仅要求学员要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而且还要求学员身体的充分参与。在学校课程中, 与其它室内认知性课程相比,只有体育课程是户外身体活动课程,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的结合似乎更加顺理成章。

4.2 高校能够满足拓展训练所需要的物质条件

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种类繁多,难度不一,对物质资源的要求也有较大差异。一些风险大、难度高的空中项目(如空中单杠、天梯、空中断桥等)对物质条件要求甚高,不宜在学校开展。除此之外,拓展训练还包括许多低难度、小风险的地面项目,它们所需的物质条件与高校现有的条件比较相近(如场地、实心球、绳子、垫子等),使得拓展训练在高校中得以推广[8]。

4.3 拓展训练的内容新颖、有趣,符合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项目以身体游戏的形式开展,而不是枯燥的跑、跳等训练项目,如“定向越野”、“激流勇进”、“众志成城”、“水上拉练”,内容新颖、有趣,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4.4 体育教师容易实现向拓展训练中“指导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是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领路人”,活动目标的达成与否与其直接相关。它不仅要求“指导教师”具备丰富的指导经验、熟悉训练内容及其可能出现的情况,还要有很强的户外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有优势,容易实现角色转变。目前很多高校已开设了野外生存、户外运动等课程,有相关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对教育学、管理学尤其是户外拓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涉及,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只要接受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完全有能力转化角色。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能够使体育的外延不断扩大充实,也突出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我国的教育职能部门一直鼓励这样的改革:开展能对体质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锻炼的体育项目。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拓展训练是必要的。

5.2 建议

1)建立特色的拓展选必修、选修课程体系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需要借鉴社会拓展训练课程体系,建立一套完整适合高校体育专业的课程体育。拓展训练作为体育专业必修课进行师资培养;还可以作为体育专业选修课、公共体育选项课;也可以将拓展训练中的易操作的项目作为许多现有课程的内容之一。各高校应根据自身条件来制定拓展训练课程体系,课程内容选取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兴趣以及社会发展需求,使拓展训练课程生活化、社会化,把大学阶段的传统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9]。

2)建立拓展师资培养体系

拓展训练课程师资培养体系的建立,是决定拓展训练课程开展的关键。高校资源与社会力量结合进行师资的培养,一方面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为社会拓展训练提供师资保障,同时也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出了另一个方向。

3)充分挖掘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资源,建立安全机制

各高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高校拓展训练课程,在设备添置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充分利用高校和社会拓展训练资源。可以利用学校场地资源开发建设一些拓展训练项目设施,甚至建造攀岩墙、高空组合架等。高校与社会拓展训练资源的整合,可以有力地推进拓展训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进一步加强校级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高校可以共同建设、协调使用[10]。另外,高校拓展课程必须以安全作为重点,根据拓展训练的分类,做好课程前的安全设想,杜绝安全隐患。

[1][10] 周新华. 上海市拓展训练开展现状及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体育游戏教材编写组. 体育游戏[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2002.

[4][5] 田旭.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开设拓展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分析[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 常会丽,于海涛.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7] 毛振明. 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8] 李艳丽,林涛. 关于“心理拓展训练”与体育课程结合的思考[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1.

[9] 张凡涛. 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专业体育课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J]. 四川体育科技,2005,6.

G807

A

1008-7427(2011)07-0141-02

2011-04-21

作者系包头师范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心理体育课程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心理感受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