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干部权力“三化”现象

2011-08-15胡绿叶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三化权力领导

胡绿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浅论干部权力“三化”现象

胡绿叶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1)

我国领导干部的权力具有人民性和服务性。但是,现实中出现了干部权力平庸化、官僚化和腐败化的“三化”现象。这既有干部宗旨意识减弱的主观原因,也与干部权力授予、使用、运行不规范及缺乏有效监督密切相关。为了防止干部权力“三化”现象,在强化干部宗旨意识,加强官德教育的同时,要不断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干部权力;“三化”;现象;原因;对策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性质决定了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所谓的领导干部权力,是指我国各级领导干部受人民委托所执掌的公共权力。”[1]不言而喻,我国领导干部的权力必须体现人民性和服务性。但是,在现实中,许多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背离了正确的方向,出现了“三化”现象。

一、干部权力“三化”现象

1.干部权力平庸化

干部权力平庸化主要是指干部用权的平庸,“是指权力主体(领导干部)因为主客观原因未能使权力高效运行或履行职责的程度和质量未能达到预期的标准,未能充分达到保障和增进社会公益的目的。”[2]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作为。有些领导干部倡导平庸自保。在工作岗位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混日子,混资历,混位置;怕动脑子,怕出点子,怕担担子;整日迎来送往,逍遥自在,糊里糊涂。

二是无原则。有些领导干部遵循明哲保身原则。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原则性,左右逢源,一副老好人的样子。这种“老好人”官场文化,造就了大批无用的“好人”和无能的“好官”,使明确、严谨、刚硬的原则模糊化、松驰化、弹性化,造成了权力的极度浪费。

三是零效应。有些领导干部居其位,享其禄,但不能谋其政。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或运筹不力,谋事无方;或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最终导致权力运行始终在低水平和低层次上徘徊,使权力的作用达到零效应甚至是负效应。

2.干部权力官僚化

干部权力官僚化是指有些干部将手中的权力功利化和形式化。有些干部为了升迁,一切唯上是从,不顾当地实际情况,不管实际效果如何,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专干显山露水、表面风光的事情,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虚报浮夸;有些干部将权力看作个人的福利,利用权力带来的各种方便和利益,整天沉湎于享乐之中;有些干部整天埋头于文山会海中,闭门造车,不深入基层,不走进群众中,或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或对群众指手画脚,甚至巧取豪夺,作威作福。

3.干部权力腐败化

干部权力腐败化实质上就是干部权力的私有化和商品化。有些干部为了满足自身的私心、贪心、色心和野心,将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大肆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和权色交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上贪婪。有些领导干部把权力作为资本,肆意进行权钱交换,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以权“护黑”,从中渔利;有些领导干部利用掌管人事大权,大肆进行买官敛财;有些领导干部将以权谋私,庇护子孙。

二是政治上堕落。有些领导干部在用人问题上,不坚持党的原则和干部标准,而是以关系亲疏任用干部,甚至为了培植自己的亲信,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排除异己,将一些腐败分子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有些领导干部为了升迁,跑官要官,不择手段贿赂代表,非法拉票;有些领导干部权权交换,官官相互,相互拉帮结派,编织关系网,你为我办事,我为你出力,大搞换手抓痒,出了问题,你为我掩护,我为你开脱,互相勾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三是生活上腐化。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打法应付,经常出入高级酒店和娱乐场所,利用手中的权力贪图享乐,挥霍无度;有些领导干部大肆挥霍公款进行权色交易、“粉色消费”,继而走上贪赃枉法的道路。

二、干部权力“三化”现象的原因探究

1.干部宗旨意识减弱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各级干部都必须严格实践党的宗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干部不注意自身理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奉行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看作是谋取私利的手段和工具。有些领导干部公仆意识减弱,官僚主义严重,习惯于当官做老爷,不愿面对群众;有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减弱,工作拈轻怕重,甚至危害群众利益。

2.干部权力授予民主化、公开化程度不高

干部的权力属于人民,干部权力的授予应该来自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但由于受时间、空间、认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干部权力的授予民主化、公开化程度不够,干部选拔任用缺乏公正性和公开性。

在干部任用标准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不利于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在干部任用程序上,民主参与主体代表性不强,参与面较窄,参与的渠道和方式过于简单,而且民主参与结果运用随意性较大,透明度较低,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未能得到真正有效地落实,选出来的干部往往只对上负责而不对下负责。

3.干部权力运行规范性、透明性不强

干部权力运行不规范,透明度不高,就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错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干部权力行使范围界定不清。当前,在权力机构的设置过程中,存在着机构重叠,职能模糊,相互交差的现象,这就容易导致权力错位、越位或缺位。二是干部权力运行缺乏制度保障。一方面是相关制度的缺失,使领导干部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缺乏依据,不能发挥权力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是一些领导干部无视制度的存在,在权力行使中,以“人治”代替“法治”,使权力的运行失范无序。

4.干部权力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

干部权力具有人民性和服务性,干部对权力的使用应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但是,当前对干部权力的使用存在着监督意识薄弱、监督主体缺乏、监督力量不平衡、监督制度滞后等问题。本应作为监督主体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监督主体的缺乏和监督力量的不平衡,从而减弱了监督的广泛性、民主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往往存在着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的现象,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事后追惩监督多,事先防范监督少,缺乏对权力运行的动态和实时监督,对权力不作为的监督更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表面的、弹性的、松散的状态,造就了大量的平庸干部。

三、预防干部权力“三化”现象的对策

权力运行本质上是他律和自律的统一。为了有效预防干部权力“三化”现象,在提高干部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要“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3]

1.强化干部宗旨意识,加强官德教育

当前,许多干部不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宗旨服务意识减弱,权力出现异化现象,因此,“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已经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4]

首先,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培训,对领导干部进行服务宗旨的再教育,让领导干部深刻体会“领导就是服务”的含义,明确领导与人民的关系就是“公仆”与“主人”的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其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官德教育,即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多次向全党强调要牢记“两个务必”,要求广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因此,加强官德教育,就要求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二是要求领导干部认真对待手中的权力,保证权力的社会主义性质,杜绝“四心”,即“私心、贪心、色心、野心”,防止权力的平庸化、功利化和腐败化。

2.建立公开化、民主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主要解决的是如何选好人、用准人的问题,这对广大干部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我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选什么人,怎样选人都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决定,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才能够真正代表民意,能够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确立正确的用人标准,选贤弃庸。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5]。这就要求我们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敢于打破框框圈圈,破除陈规俗套,扩大干部的选拔范围,大力启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公认的干部,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能够真正为人民所服务。同时,要对领导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构建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完美的工作组合,适人适位,尽其所长。

其次,扩大民主,体现干部选拔的人民性。各级干部手中的权力属于人民、来自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应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进一步扩大民主,健全和完善各种民主制度,不断拓宽民众的参与渠道,科学的分析和运用民众推荐结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体,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效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充分体现民意,使选出来的干部能够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结合起来,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

3.建立竞争性、流动化的干部择优劣汰机制

干部择优劣汰机制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合理竞争,使优秀干部有成就感、平庸干部有压力感、不称职干部有危机感,择优劣汰。

首先,完善权力运行的考核体系,评优识庸。干部的“政绩”是权力运行的结果,是干部德能勤等综合素质的反映,需要通过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进行有效评估。人民群众是党的干部的最终授权主体和服务群体,是干部考核的重要主体。因此,干部考核要充分发扬民主,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参与考核的条件和实践平台,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考核意见,使其在干部考核结果中得到体现,确保干部手中权力的人民性。在干部考核内容中,要建立全面系统、预测性和操作性强的考核体系。既要遵循干部的统一共性标准,又要体现出不同行业、部门、岗位的个性特点,增强干部考核的针对性;同时,要加强“程序评价”型考核指标体系建设,既要注重结果考核,又要注重程序的合理合法性。

其次,健全干部的淘汰机制,择优劣汰。通过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于政绩优秀的干部要可以通过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奖惩激励等现代手段,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其内在潜能,不断提高权力运用效能。对不称职的干部和相形见绌的干部要实行退出机制,进行相应惩罚,真正做到择优劣汰,使广大干部能够正确的运用手中的权力,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4.建立全方位、动态化的干部监督机制

权力具有扩张性,失去制约的权力往往会导致自我膨胀的行为,最终导致腐败。防止干部权力“三化”现象,必须要对干部手中的权力进行全方位和动态化的监督。

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监督主体。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属于和来自于人民,而且服务于人民,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广大人民群众应成为干部权力监督的主体,因此要提高干部权力运行的透明性和公开性,将干部的行为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二是要提高干部的自律意识,加强干部的自我监督,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三是要加强平行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平行干部之间因共同工作,对彼此的情况比较熟悉,其监督作用更好发挥。四是要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加强党组织和党内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提高监督的科学性。

其次,要实行全程性、动态化的监督。要针对市场经济下权力运行的特点,对权力的授予、运行、使用及结果进行全程监督,要看权力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一致,权力使用的比较效益是否高,是否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政绩平平或失职渎职等问题。在对权力使用错误的处罚和惩戒的同时,也要对权力平庸化追究相应的责任,破除“不犯错误不退位”的思想,树立“无功便是过、不进就是退,平庸也是错”的新观点,规范用权者的用权行为,保证权力的正确使用。同时,要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偏重事后监督,对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重视不够的现象,对干部的权力进行动态监督,强化事前监督的环节,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

[1] 杨长青. 领导干部权力监督研究[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 李阳. 试论权力平庸[EB/OL].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2007-6-26.

[3]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 人民出版社,2002.

[4] 程立显. 伦理学与社会公正[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胡锦涛.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 人民出版社,2007.

D08

A

1008-7427(2011)07-0057-02

2011-04-26

作者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

2011年7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July. 2011, 057~058

猜你喜欢

三化权力领导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