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2011-08-15任凤慧
任凤慧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任凤慧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势头强劲,且表现出了新的特征。本文通过对2005年到2010年在华跨国公司投资状况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规模、投资母国分布、在我国的地域选择、行业选择及投资方式5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近5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产业结构转型和亚非拉对外投资的高速增长。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变化趋势
商务部2011年4月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 937家,同比增长8.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3.4亿美元,同比增长29.4%;2010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同比增长16.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 0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可见,中国的外资投资规模在稳步上升[1]。
本文通过对2005年至2010年的在华外资投资数据的统计分析,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五大主要方面——投资规模、投资母国的地域分布、在我国投资区域选择、投资行业、投资方式的变化及趋势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改善我国对外商在华投资的政策以及合理引进和吸收外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变化趋势
2005年至2010年,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势头强劲,但同时在投资规模、跨国公司母国地域分布、投资区位选择[2]、投资行业、投资方式5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规模的变化趋势
近5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投资的规模呈递增趋势。总体来说,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越来越高,注册资本、注册企业数越来越多,并且还将持续增长。
在实际使用外资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占使用外资额的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05年的94.54%到2009年的98.07%。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额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5年的603亿美元到2010年1057亿美元,近乎翻了一番,除2009年有略微下降,但2009到2010年增长超过100亿美元。由此可见,外商在华投资递增趋势不容小视。
外资企业的登记户数、注册总额及注册资本均逐年递增,除2009年年底登记户数有轻微下降。外资企业登记户数增长速度基本平均,在7%左右,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逐年增长,但增长率均在2007年达到最高,分别为23.5%及22.1%,而后下降到2008年10.2%及12.5%、2009年的7.5%及7.9%①本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跨国公司母国地域分布的变化趋势
2009年,在前100个最大经济体中(国家G DP、公司销售额),47个是国家,53个是跨国公司。在2005年之前,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以美、英、德等发达国家居多,2005到2010年期间,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的母国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亚洲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占总投资额的一半以上,其中香港地区最多。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中来自中国香港地区的投资额最大,均在百亿美元以上,并且逐年增加且增幅较大,仅2005年到2009年就由1794879万美元增加到了4607547万美元,增加了156.7%。其次为日本,但其投资额远不及香港地区,仅652 977万美元,为香港地区的36%。投资额排名第三的为新加坡,2009年投资额为360484万美元,其2005年投资额仅为220 432万美元。由此看来,投资额最大的跨国公司均分布在亚洲,全亚洲的总投资额占了全球在华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由2005年的3 571 889万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6062289万美元且持续增长。
二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仍是在华投资的主要力量,但其投资额逐年减少。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各国跨国公司同非洲、拉丁美洲相比,实力雄厚、投资额度大,例如非洲和拉美仅筛选出5个投资额较大的国家,而仅欧洲就有近十个投资额度大的国家,且各国投资额也基本在上亿或十亿美元以上,而非洲、拉丁美洲中投资额最多的国家也就在百万或千万美元,多数国家仅数万或数十万美元。
近几年来,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虽然依旧是在华投资的主要投资方,但其投资额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如美国的在华投资额就由2005年的306123万美元下降到了2009年的255499万美元。
三是发展中国家投资额大幅上升,其力量不容忽视。组成全球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额主要部分的当为发达国家及地区,因其经济实力雄厚、企业数量多,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均呈现投资额逐年下降、甚至大幅度下降趋势。拉美、非洲及亚洲国家虽大部分不如发达国家资金实力雄厚、投资额度大,但投资总量却持续大幅上升。这其中的原因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及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小国开始越来越多地在中国投资,投资额越来越大,这些国家的力量加起来不容忽视。如印度、印尼、毛里求斯、巴巴多斯等国,虽投资额不大,但其逐年上升的幅度极大,例如印度在2005年在华投资额只有2 140万美元,到2008年已达到8805万美元,这与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维持较好的外交关系及全球经济发展带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有密切关系。
3.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趋势
(1)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地理区域高度集中
以2005至2009年注册的跨国企业数及外商直接投资额分析,2009年广东独占企业总数的20.78%,遥遥领先于第二位的上海(企业数12.03%)及第三位江苏(11.46%),前3个省市占44.27%;在2005年,广东占在华投资企业数的22.60%,排名前三的省市占46.56%。在投资额方面,2005年广东2889亿美元位于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额的19.73%,其次为江苏2 657亿美元,占18.15%,上海2 007亿美元,占13.71%,到2009年,江苏取代广东以4444亿美元投资额成为全国第一位,占全国总投资额的17.78%,广东为3 939亿美元,15.75%位居第二,其次是上海,3 084亿美元占12.34%。年底注册企业数和投资额,总体都是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无论是全国总量还是各省市均呈现上涨趋势,仅有些年度有略微波动,但阻挡不了整体上升的大趋势[3]。
(2)跨国投资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全国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的数据统计,位于前10位的省市大部分处于东部沿海地区。从1998年到2009年,在东部沿海的投资规模占总规模的在80%以上,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加起来仅不足20%。
(3)跨国公司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资比率逐渐上升
通过对近十年来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外商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资分量越来越大,虽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但因中西部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优惠的引资政策,跨国公司在投资企业数、投资额度、占全国比率等方面,中西部地区均有很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西部地区,1998年,外商投资额只占全国投资额的3.02%的,10年后的2009年此比例已上升至8.89%,跨国公司对中部地区的投资基本保持稳定,占全国总投资额的10%左右。总体来说,全国所有省市的外商投资数均呈逐年递增趋势,而除东部沿海地带外,外商的投资区位选择也渐渐趋向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4.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行业的变化趋势
从各个行业的投资情况来看,受全国总量影响,各行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均在2006年达到一个低谷,而后呈上升趋势。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2005年,其投资在制造业的合同项目占了全国总项目的近1/2,实际使用金额更是占了全国总额的67.36%。至2009年,虽然合同项目数有所减少,从28928个到9 767个,减少幅度为66.23%,占全国项目总个数仅41.38%。实际使用金额从2005年1 273亿美元下降到了2009年467亿美元,占全国总额比例为51.95%。建筑业、文化体育娱乐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所占比重均有所下降。
在合同项目整体下降、实际使用金额受2006年低谷影响的大环境下,在批发和零售业方面的外商投资合同却呈增长趋势,从2005年2602个到2009年5100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方面,在2006年由43亿美元骤降至17亿美元后,又迅速回升,到2009年达到了近54亿美元。同时,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也发展迅速,2005年外资合同数为926个,2008年已增长至1839个,而其在2009年又下降到1066个,但抵挡不住其逐渐增长的趋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方面,2006年由17亿美元下降至5亿美元,而后又迅速回升,到2009年达到了16亿美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外商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上的投资发展迅速,共签订4个项目合同,外商投资额达到707万美元。而在其他几年在该行业鲜有投资。2007年,跨国公司在国际组织方面有一个合同项目,而其他几年均没有此方面的投资。
5.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方式的变化趋势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方式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2005—2009年,除直接投资外,外商几乎没有以其他方式投资项目。在实际使用金额方面,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占了实际使用总金额的95%以上。
近5年来,外商直接投资的项目数逐年减少,但投资金额却逐年递增。项目总数从2005年4 4001个逐年减少到2009年23435个,实际使用金额却由2005年638.05亿美元逐年增加到了2009年918.04亿美元。根据2010年最新数据统计,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额为1 057.35亿美元,持续保持增长势头。这说明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的力度加大,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增加。
外资企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2005年至2009年外资企业约占投资项目总数的73.43%到79.97%,在数量上,外资企业项目由2005年的10480个减少到2009年的4283个,数量虽有所减少但所占比例却增加了,而且外资企业项目实际使用金额逐年增加,从2005年的146.14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72.73亿美元。合资经营企业是外商直接投资的另一种方式,2005年,合资经营企业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22.90%,2009年下降至18.82%。
外商其他投资主要有对外发行股票、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和加工装配等形式,其中加工装配占了较大比例,但其总额由2005年31.96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13.66亿美元,占外商其他投资额的比例为2005年91.84%到2009年77.13%。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年来,外商投资总额在增加,而外商其他投资在减少,外商直接投资取而代之,分量越来越多。外商其他投资总额也由2005年的34.80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17.71亿美元。
总体来说,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方式以外商直接投资为主,投资额度越来越大,且单个投资项目的投资金额逐渐增大。在外商直接投资中以外资企业为主,合资经营企业与合作经营企业投资额也逐渐增加。
二、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变化的原因
由以上分析可见,2005年至2010年期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规模、母国地域分布、在我国投资区域、投资行业、投资方式几方面均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各个方面又有着不同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和经济环境的改变
从地区来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区位选择愈发倾向中西部地区,与其较低廉的劳动力和成本有着密切关系。成本因素对于跨国公司在华的区位选择倾向非常重要,而且是不可忽视的基础要素。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会重视基本的成本要素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此,在中西部地区更是如此。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开放程度高、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在开放初期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在此进行投资。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发现了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因而投资区位倾向也发生了改变。
成本优势并不是中西部地区吸引跨国投资的唯一因素,从前较为落后的中部和西部地区在国家“中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引导下逐渐发展起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这也跟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大环境密不可分。另外,中西部地区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其复杂的地形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交通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如青藏铁路、郑西高速铁路的建设,大大方便了国内外投资者,使其区位优势大幅提高[4]。
2.我国产业结构由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相互投资就开始向第三产业发展,对制造业的投资呈下降趋势。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投资重点开始由原料工业、初级产品向加工工业、高附加值产品转移,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投资不断追逐的热点。
我国近年来对第三产业的重视,尤其是对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也顺应了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诱使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上,而目前制造业虽仍占了很大比重,但其在零售、批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领域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将来其在华投资的一个重要趋势。尤其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增长,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并且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高速增长,我国科技兴贸战略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其成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一个新目标[5]。
3.亚非拉各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投资发展势头迅猛
亚非拉地区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之前基本上是与对外经济贸易绝缘的,在2005年之前,在中国进行投资的跨国公司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如英、日、法、德等。而通过对近五年的分析发现这些发达国家在我国的投资规模增加不大,某些甚至呈下降趋势,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开始成为在华投资的主要组成力量。这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密切相关。
另外,这些国家经历了民族解放运动、反殖民浪潮,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在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适应国际大趋势,并发展对外贸易及跨国合作,虽然投资额度及经济实力依然远不及发达国家,但已经呈现出了锐不可当的发展势头。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极其注重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与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并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及引进其外资,而这些发展中国家亦有能力在别国建立跨国公司并进行贸易往来。
[1]汪建成,邱凌峰.成本变动与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倾向:基于珠三角、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济探索,2010(10):73-78.
[2]仲崇高.跨国公司在华地区总部区位分布的特征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4):61-64.[3]刘琪,易先桥,张丽娟.跨国公司在华非均衡分布的特征分析[J].武汉金融,2009(4):16-18.
[4]DUNNINGJ H.Location and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a neglected factor?[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8(28):45-66.
[5]ANASTASSOPOULOS G,GEORGIOU C,MAROUDASL.Location attractiveness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f EU new member-countries in comparison with old on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8(5):506-521.
F276.7
A
1671-4970(2011)04-0082-04
2011-07-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CJY052)
任凤慧(1970—),女,黑龙江佳木斯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