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见周静轩《秉烛清谈》佚文
2011-08-15杨国玉
杨国玉
(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部,河北邯郸056038)
新见周静轩《秉烛清谈》佚文
杨国玉
(河北工程大学社会科学部,河北邯郸056038)
新发现的周静轩《秉烛清谈》佚文,虽非原文完篇,仍弥足珍贵,对于了解周静轩其人其书不无助益。
周静轩;《秉烛清谈》;《劝惩故事》;《夷坚甲志》
周礼(1457?—1525?),字德恭,号静轩,浙江余杭人,明代著名作家,所著有《续编纲目发明》、《警心丛说》、《秉烛清谈》、《湖海奇闻》等。其中文言小说集《秉烛清谈》,乃仿瞿佑《剪灯新话》之作,可能对中国小说史上的名著《金瓶梅词话》的成书产生过一定影响。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提及此书:
吾尝观前代骚人如卢景晖(?)之《剪灯新话》、元徽(微)之之《莺莺传》、赵〈君〉弼之《效颦集》、罗贯中之《水浒传》、丘琼山之《钟情丽集》、卢梅湖之《怀春雅集》、周静轩之《秉烛清谈》,其后《如意[君]传》、《于湖记》,其间语句文确(雅),读者往往不能畅怀,不至终篇而掩弃之矣。
可惜《秉烛清谈》原书久佚,文献中也鲜有记载,使后人既无缘得见此书的庐山真面,对其书内容的了解也甚少。
《秉烛清谈》,明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小史”类著录:“《秉烛清谈》五卷,余杭静轩周礼德恭著,凡二十七篇。”另外,明晁瑮《宝文堂书目》“子杂”类、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十二亦均著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二十五《庄岳委谈下》曾谈及此书:“《新》、《余》二话,本皆幻设,然亦有一二实者。……效二书而益下者,有《秉烛清谈》等,言之则点牙颊,而撰人周礼尝著《纲目发明》,杨用修喜道之。”“牙颊”者,嘴舌、口齿之间。胡氏对《秉烛清谈》“点牙颊”的批评,乃针对其托史虚构、无所依凭的小说家言性质。
至于此书的内容,文献中少有涉及,此前仅见一条:明顾起元撰《说略》卷八《史别中》:“元僧杨连真伽发宋诸陵,时有潜裒其骨而葬之者,陶九成《辍耕录》所载以为唐义士珏,周德恭《秉烛清谈》以为林义士珏,瞿宗吉《归田诗话》所载则以为林义士塾,周公谨《癸辛杂识》则以为宋陵使罗铣,郑元祐《遂昌杂录》则以为林景曦,或又传为王英孙云。”其中所提元初有义士收葬宋陵遗骨事,可参见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四《发宋陵寝》等。按顾氏说,《秉烛清谈》中也应有此一篇,只是人名不同,题目不详。
最近,笔者在披览文献资料时,发现了一篇《秉烛清谈》佚文,见于明汪廷讷辑著《劝惩故事》(日本覆刻本)。汪廷讷(1573-1619),字昌朝(一作昌期),一字无如,号全一道人,又号坐隐先生、无无居士,安徽休宁人,明戏曲作家,以《环翠堂乐府》知名。该书首题“无无居士辑著”,正文各卷前注“明新都无如汪廷讷昌朝父编辑”,版心题“环翠堂藏板”;书后署“宽文九(己酉)岁林钟吉辰中尾市郎兵卫开板”,是为翻刻明刊本的日本书肆及时间,“宽文九岁”当清康熙八年(1669)。书前有“新都全一道人汪廷讷”序,述该书宗旨在于“感发人之善心,惩创人之恶念”,亦即“劝”、“惩”之意。书凡八卷,以正、反相互对照,分署“孝”、“不孝”;“弟”、“不弟”;“忠”、“不忠”;“信”、“不信”;“礼”、“无礼”;“义”、“不义”;“廉”、“不廉”;“耻”、“无耻”。各卷故事数量不等,计164篇。每则故事均以四字为题,从正史、笔记、小说、善书等中撷取素材,题下注明出处,后以四言诗作结。该书卷四第十四篇《违誓再醮》,下注“出《秉烛清谈》”,现全文迻录于此:
违誓再醮(出《秉烛清谈》)
宋郑朝仪(“仪”字误,应作“议”。朝议,“朝议大夫”之省。——玉按)子,娶陆氏,夫妻恩爱殊深,素以不再醮、续弦相誓。居数年,夫得疾,将死,对妻泣申前誓,陆泣唯。郑死,即罄赀适曾工曹。曾一日出试,陆独坐,恍见一伻投书。陆视之,宛然前夫笔也。词曰:“十年结发夫妻,一生祭祀之主。朝连暮以相欢,俸有馀而共聚。忽大幻以长征,慕何人而轻许。不恤吾子,不念吾父。义不足以为人妻,慈不足以为人母。吾已诉于上苍,待理对于幽府。”陆氏览毕愧汗,未几果卒。
郑陆夫妇,恩爱殊深。誓不改节,言之谆谆。
夫死未几,遽尔背盟。阴书谴责,愧汗捐生。[1]
这则注出《秉烛清谈》的陆氏言而无信、负情受报的故事,按《劝惩故事》的撰写体例,结末四言诗出自汪氏之手无疑,四字题“违誓再醮”亦未必是原题,所馀显然已非原文完篇,而仅为经删削、缩略的故事梗概而已。
但是,这篇《违誓再醮》故事却不免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因为早在宋洪迈《夷坚甲志》卷二就有一篇《陆氏负约》,与此如出一辙。全文如下:
陆氏负约
衢州人郑某,幼旷达能文,娶会稽陆氏女,亦姿媚明爽,伉俪绸缪。郑尝于枕席间语陆氏曰:“吾二人相欢至矣。如我不幸死,汝无复嫁;汝死,我亦如之。”对曰:“要当百年偕老,何不祥如是?”凡十年,生二男女,而郑生疾病。对父母复申言之,陆氏但俯首悲泣。郑竟死。未数月,而媒妁来。陆氏与相周旋,舅、姑责之,不听。才释服,尽携其资,适苏州曾工曹。成婚才七日,曾生奉漕檄,考试他郡。行信宿,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命婢取之,外题“示陆氏”三字,笔札宛然前夫手泽也。急足已不见。启缄读之,其辞云:“十年结发夫妻,一生祭祀之主。朝连暮以同欢,俸有馀而共聚。忽大幻以长往,慕何人而轻许。遗弃我之田畴,移资财而别户。不恤我之有子,不念我之有父。义不足以为人之妇,慈不足以为人之母。吾已诉诸上苍,行理对乎幽府。”陆氏叹恨,不意三日而亡。其书为郑从弟甸所得,尝出示胡翛然。
就本事而言,二者的相同是显而易见的。
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是《劝惩故事》的《违誓再醮》其实出自《夷坚甲志》,而汪氏错标成了《秉烛清谈》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这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开篇有一明显区别:《违誓再醮》首先点明了郑某“朝议子”的出身,如果不是原文即有,汪氏不大可能去凭空添改;而《陆氏负约》开篇则明言郑某籍贯:“衢州人郑某……”(明江南詹詹外史辑《情史类略》卷十六《情报类》引之,改题《陆氏女》,首句同;明凌濛初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入话乃这一故事的白话版:“宋时衢州有一人,姓郑……”,“宋时”当为编者据《夷坚甲志》著者年代所加),通篇亦未及其出身。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违誓再醮》确应出自《秉烛清谈》,是周静轩据《陆氏负约》本事增饰而成的一篇新作。
新发现的这篇《秉烛清谈》佚文,虽吉光片羽,仍弥足珍贵,对于了解周静轩其人其书不无助益。
[1][日]长泽规矩也.和刻本类书集成(第三辑)[M].东京汲古书院,198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422.
The new finding of Zhou Jingxuan’s Free talk under the candlelight
YANG Guo-yu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Handan 056038,China)
The new finding of Zhou Jingxuan’sFree Talk Under the Candlelightis incomplete,but it is still very precious,which is useful for the reader to get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Zhou Jingxuan’s books.
Zhou Jingxuan;Free Talk Under the Candlelight;Punishment Stories;Yi Jian Jia Zhi
I207.41
A
1673-9477(2011)02-0015-02
2011-02-16
杨国玉(1965-),男,河北沧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责任编辑:王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