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学风建设质量的思考
2011-08-15孟立
孟 立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提高高校学风建设质量的思考
孟 立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
阐述了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质量的对策,强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环境”建设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严格高校学风建设考核和管理制度,从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源头入手,真正让高校学风建设起源大学生,惠及大学生。
高校学风建设;以学生为本;环境建设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它代表着高校的精神面貌、文化内涵和治学态度。如何更有效地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质量,已经成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当前,伴随着高校扩招、生源调配志愿增多、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等客观形势,加之部分高校对学风建设工作的主观认识有失偏颇,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严峻挑战。笔者认为,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质量刻不容缓,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环境”的原则,从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源头入手,系统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质量。
一、以学生为本是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质量的中心
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传承者和弘扬者都是大学生,[1]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风建设的保证,以学生为本应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中心坚持不懈,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大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最终实现让大学生真正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应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2]。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常抓不懈,因势利导。以正面教育为主要途径,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同时,应把高校学风建设纳入学生的思想教育体系之中,让大学生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主动起主人翁作用,从学生层面积极配合高校的学风建设工作,积极培养良好的意识和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定义已经远不仅限于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健康的心理已经是高素质人才的代名词。对于当代大学生,他们经过努力的拼搏和过“独木桥”式的竞争跨入大学,紧张的学习和严格的纪律与他们之前幻想的绚烂多姿大不相同,紧张、烦躁、不安等情绪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心理健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扮演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设者角色。同样,只有心理健康,才能让大学生更好地从高校学风建设中真正受益。因此,作为大学生自己,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体会和珍惜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同时,作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咨询水平,在与大学生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注重细节,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压力,对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倍加关怀,用心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重新走上健康成长之路。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内在的求学精神和动力是学生端正治学态度和成长成才的关键因素[3],也是构建高校良好学风的积极拼图。学习动力的构建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到大学四年里所获得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格魅力将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作用,备加珍惜四年大学时光,积极磨练自己。虽然这种学习动力是被动的,但也是最直接和有效的。二是大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乐趣。所学的专业与自己的儿时梦想吻合,或者专业设置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相一致,感觉自己能在这样的专业学习中游刃有余,这种学习动力是主动的,也是最持久的。只要有了足够的学习动力,大学生懂得真正对自己负责,事事从我做起,抓紧提升自己,同学们之间互相耳濡目染,自然,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就会慢慢形成。
(四)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高校学风建设应该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就业压力增大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不仅对于毕业班学生,也会伴随着同学和朋友间的交流延伸到低年级学生中,形成一种潜意识的恶性循环。抓就业,就等于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就等于找到了学风建设的源头。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扩宽学生就业面。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为例,每年的9月和10月,由学院党政部门牵头,专门组织人员,依据不同专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向往年招聘单位发送来校招聘邀请函,每年的发送单位邀请信息多达上千条。同时,学院积极完善应届毕业生个人信息库,就业单位区域意向、岗位意向等重要求职信息在数据库里汇总,借此,学院可以更加有效地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纽带关系。经过全院师生员工的努力,学院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加自信、积极和主动,学院的学风建设也成效显著。
二、注重两个环境建设
(一)外部环境的建设
1.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新时期和谐校园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意义深远。校园和谐代表的是校园内各种关系的融洽相处,提倡健康、进取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这与高校学风建设的宗旨相一致。首先,应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因势利导,杜绝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林立的现象。正常的娱乐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友谊,但娱乐场所过多,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学习风气上的停滞不前和生活作风上的堕落散漫。其次,应充分利用校园BBS和校园广播等舆论手段,增强大学生校园文化意识,让大学生在尽量多的途径里感受和领略母校独有的文化内涵,让母校独有的精神感化自己,让自己在这样的氛围中体验人生哲理,树立人生观念。最后,在高校学风建设问题上应该注重和谐。高校学风建设不仅仅是学生工作干部自己的事情,也是高校全员共同的事情,在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中,不能相互推卸责任,应做到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和统筹合作。高校学生工作干部不仅仅是学风建设一线工作者,更是高校学生和教师两大主体间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形成学生、学生工作干部、专业任课教师三者有效互动、高校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各级领导积极重视的良性循环局面,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才能真正奏效。
2.重视师生联谊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高校两大主体,即学生和教师共同去维护。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如何,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成效影响重大。教师真正爱护自己的学生,感受到学生的善良和可爱,学生真正爱戴自己的老师,感受到老师的质朴和温馨。真正的情感交流,能让高校学风建设成效更加巩固,能让高校学风建设意义更加深入人心。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为例,学院一直重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每年一次的交通运输学院师生联谊互动比赛,让学院师生的情感在此汇集,师生们在接力赛等活动中不仅传递着欢声笑语,更传递着青春与希望。
3.发挥师生座谈会的作用
高校的主旋律是教与学,自然,教与学之间配合流畅,对于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会有莫大的帮助。在教与学的问题上,二级学院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和意见反馈至关重要。教学的执行者是教师,教师授课方式和内容的直接影响人是学生,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会产生对教师授课方式的不同见解和意见。作为教师,也非常渴望聆听学生对自己授课的看法和见解,以便让自己的授课方式更加贴近学生。因此,师生座谈会这种形式在高校教与学过程中显得必不可少。不能让座谈空走形式,一定要让座谈会行之有效、贴近实际。每次座谈会都应安排专人记录座谈会情况,学院对会议纪要及时分析、及时解决问题,必要时可由学院相关负责人将意见提炼报送学校教学职能部门,旨在从学校层面严格把关教学链条,更加科学设置课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二)内部环境的建设
1.严格考核与管理
高校学风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在于是否严格学生管理,提高学生上课出勤率以及严格学生课堂纪律则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首要环节。首先,从学校层面应实行“三级联动”制度。以重庆交通大学为例,学校一直很重视学生上课出勤率和学生课堂秩序情况,学校也形成了由教务处牵头、各职能部门密切合作、各二级学院切实执行的三级联动制度。教务处成立专门的工作督导小组,与校学生工作部和校团委等职能部门一起,在全校各教学区域实行不定期检查,记录各学院学生上课情况,并将此结果与学院相关考核挂钩,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二级学院对这一直接关系全校学风建设成败工作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二级学院层面,也应实行“三级联动”制度,努力形成学院领导统筹安排、任课教师与学生工作干部切实执行、学生干部积极协助的良好运转模式。以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为例,学院领导积极利用全院教职工工作会议,定期安排部署全院学风建设工作,并不定期抽查各系各专业上课情况;各系任课教师严格实行学生上课点名制度,并对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的学生实行预警制度;学院学生工作干部利用各种渠道,实行严格的学生上课情况记录制度。第一,制定统一格式的学生上课情况记录表,为每个班级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记录班级成员考勤信息,坚持做到每天记录、每课时记录,并在记录表上签名。第二,学生工作干部不定期抽查各系各班级上课情况,并以此抽查情况作为监督班级负责人考勤工作的依据。第三,信息汇总。每周五下午进行一周内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现象的信息汇总工作,收取一周的纸质记录表,并累积更新学生上课情况数据库。第四,信息处理。分阶段进行各专业、各班级的旷课记录汇总,结合《重庆交通大学学生管理条例》,按照旷课累积次数与处分类型的相关规定,对达到相应旷课限度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并通过与学生一对一谈话、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等措施,帮助经常旷课的学生悬崖勒马,转变学生态度,走向正轨。通过以上措施,学院的学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2.充分发挥激励制度的作用
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应配以严格的学生激励制度。应先从学院层面,分学期对两类学生进行褒奖,并颁发“学风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证书。第一类是一个学期内保持上课全勤的同学,第二类是两个学期横向对比,上课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的同学。积极树立典型,在全院范围内大力宣传,积极营造全院关心学风建设,全院参与学风建设,全院推动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另外,学院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评选校级先进个人、校级奖学金等相关奖励的同时,可考虑在学院内部设立院级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十佳学习标兵以及学习进步奖的评选,从更广范围内,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
总之,高校学风建设对于高校与时俱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真正让学风建设起源于大学生,惠及大学生,让大学生真正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设者和受益者。
[1]沈爱琴.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7,(3).
[2]王瑛,李军海.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理论——辅导员工作的逻辑导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
[3]贡素.高校大学生人性化学风建设刍议[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6).
Thoughts on Promotion of the of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With the 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MENGLi
(College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400074,China)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he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of Universities faces more challenges.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romotion countermeasures of th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and stressed that the insisting of“One central and Two environment”is the key point of th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 from the origi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isting the strict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with the principle of student-oriented,the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 can truly origin from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benefit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of Study Style;Student-oriented;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K
A
1008—4444(2011)03—0147—03
2010-03-20
孟 立(1982—),男,河南驻马店人,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宋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