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的先进性

2011-08-15黄家庆

大众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先进性办学党员

黄家庆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浅谈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的先进性

黄家庆

(钦州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党的先进性,要把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要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要把学校实现“三个代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重点;要把发挥党的“三个作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

高校;科学发展观;先进性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发展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执政理念的重要升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党中央反复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和经济活动。大学是积累、传播、创造科学知识的地方,代表着科技文明和人文精神的高度,理应更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办学治校。但是目前却有些大学并不讲究科学发展、科学管理,有的缺乏办学自信,不安于现有办学属性、办学层次,热衷于提升办学层次或改变学校称谓;有的则在喊出建设一流大学的口号时,又自甘降低身份与新办的高职院校争抢生源。高校要妥善解决好学校“发展”的时代课题,就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正确处理好学校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处理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学校整体发展和突出自身特色的关系,解决好学校改革发展所涉及的办学方向、长远规划、办学模式、资源配置等重大问题,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把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

制度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多层次之间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系统。建立健全科学的各项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大学领导班子决策能力、管理水平和监督质量的基础。科学化的大学管理制度,体现在制度的科学设计与机制的完整建立,保障“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得以实现上。高校党委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使之形成相互间的链条体系,保证制度间的相互辅助,实现制度间的有机配合,从而构建起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党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它所领导的事业其制度的先进性。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高效的高校管理工作制度,体现广大师生的愿望和根本利益,是高校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要把现代大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点。

科学的大学管理制度系统包括:学校的办学章程,保障学校得以顺利运行的各种程序性制度,确保学校按照正确办学方向发展的各项保障制度。这一管理制度系统的建设,也就是保障高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它要求高校从实现民主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建立健全集体议事决策制度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础工作来抓好,将对人的尊重、对学术的敬畏和坚持学术主导、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融入到各项制度。一是规范党委会议事规则,制定好《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制度;二是规范学校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管理使用的规则,建立重大事情决策听证会制度;三是充分发挥教授治学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作用,健全学术委员会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四是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的保障制度;五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严格执行重大改革举措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提交教代会讨论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员工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六是发挥民主党派和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联系沟通群众的制度,调动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参与学校建设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二)要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

面对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文化观念变迁,教育价值观和功能观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社会转型期,高校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与制约,以及学校发展的环境和可获得的条件,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确定指向愿景的目标,并依据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规划达到理想状态的发展步骤。通过制定科学的学校发展规划来促进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立竞争优势。

1.以“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高校要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凝聚师生人心、统一思想,形成共同奋斗目标的发展规划。这是高校党的先进性的体现。高校党委如果把握不好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部署,就会延误学校发展,也就失去党委在高校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以“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根据国家或地方的每五年(或中长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相应制定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相互协调的学校发展规划。科学地回答: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么办这样的学校,办这样的学校需要创造什么条件,采取什么措施,怎样实现办学目标等等问题。让学校发展规划成为对上能向国家负责,对下能让师生满意的充满希望的蓝图。

2.通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使科学发展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

高校组织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要通过广泛征求师生员工的意见,让大家一起思考学校发展问题,明确学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要素,让大家看到学校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和发展前景,并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深刻理解制定学校发展略规划的意蕴:一是积极的看待学校发展与其社会历史地位,使高校规范有序地发展;二是着眼点于学校的发展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协调一致,从外部环境中寻找学校新的增长点,做到明白办学;三是使学校由模式化办学过渡到个性化办学,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增强学校的竞争力;四是遵循教育规律,正确处理协调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以实现全面、持续、协调发展。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既是检验高校党委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过程,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职员工科学认识水平的过程。

3.把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实践

学校发展规划具有规定性和约束性,它是学校内部的“法规”。发展规划制定出来后,应认真组织实施,而不能束之高阁,否则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师生员工对学校的发展丧失信心。学校发展规划是集体领导和教职员工智慧的结晶,它的制定和实施为的是学校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学校领导获取名利的手段。虽它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阶段,按照一定的程序,可以作适当的修改、补充、完善;但不能因为换了领导,就弃旧图新另搞一套。因此,高校党委必须有效地组织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实践,保证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第一,应当通过发展规划的实施来规范整个学校的办学过程,保障学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第二,应当通过实施发展规划带来的变化,让教职员工看到学校的发展和进步,来凝聚人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第三,应当通过实施发展规划,逐项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来提高学校发展的有效性。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还应将发展目标和任务分解到每一年,并制定每一年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年终进行考核和检查;必要时还应开展规划实施“回头看”的活动,进行阶段性的全面总结,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校发展的情况,对规划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以实现科学发展。

(三)要把学校实现“三个代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重点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升华,反映了我们党解决“发展”这个时代课题所坚持的党的先进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其着重点就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更好更快的发展,满足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对高校来说,只有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和运用现代化高校的发展建设规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关系,才能有新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学校才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地持续发展。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充分发挥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引领文化的功能,培养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瞄准生产力发展的前沿开展科技创新,为社会形成新的生产力服务;传承、发展、创造先进文化,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教育需要服务;并在服务中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使学校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实践者。

1.强化人才培养和人才建设工作,适应学校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高校育人的核心工作。一是抓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培养建设,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中党员同志在教学改革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为报效祖国、复兴中华,刻苦学习的带头作用,用党员的行动来影响学生及其他教职工,促进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二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把教职工对学校发展追求的内在动力,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行动;把学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求知欲望,化为学而乐之的活动;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造型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发挥党管干部的作用,强化人才建设工作,发挥高校知识聚集和高学历、高职称人才聚集的优势,荟萃各种专门人才,把培养和造就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作为人才强校的关键,把人才兴校、人才强校作为人才工作的取向;制订切实有力的吸引人才、人尽其才和鼓励人才成长的措施,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3]形成良好的人才建设工作机制和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以适应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2.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把学校建成区域科技创新基地

坚持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对生产力发展最直接的推动力,是科技创新及其科技成果的转化。科技创新可以激发生产力各因素的内在活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直接形成新的生产力。因此,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加强党委对科研工作的领导,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努力把学校建成区域科技创新基地。通过出台政策措施,营造和利用学术环境促进各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学科专业建设为依托,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与科技转化活动;促进和保障学校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的特色及其与区域经济结合的实际,以人才、信息资源、研究条件等优势,进行高新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从而成为所在区域科技创新的基地与新知识、新技术产生的增长点,学校在不断发展前进中代表和服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我们党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3.发扬光大大学精神,引领社会促进学校不断发展

现代社会,大学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到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文化生态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理论和观念的升华,它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需要社会引领。社会引领既是大学的功能和责任所在,也是大学不断发展的需要。大学促进社会文明和引导社会前行之方向,成为社会主义方式进化和民主改进之推动力量的作用,既是大学观念理性之重要首在,也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首要。[4]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大学不仅在发展先进生产力方面占据重要一席,而且在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上更应有所作为,成为先进文化的积极推动者。为此,高校要发扬光大“自由探索,追求真理,改造现有,创造未来”的大学精神,在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同时,善待失败,宽容失败,鼓励师生创新,支持师生实现创新;形成崇尚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所构成的创新文化,以此来影响和引领社会的进步变革,而自身则在这种办学的追求中,获得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

(四)要把发挥党的“三个作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

高校在党建方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全面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三个作用”,形成合力,把党的先进性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推动力。这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点。

1.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推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高校党委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党委要通过强化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断提升学校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集体领导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遵循高等教育和大学自身的规律办学,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统筹学科与专业、教学与科研、人才与设施、人与校园、近期与远期的协调发展。其次,要不断创新党组织的建设,建立与形势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党支部的设置模式,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进行调整,形成健全的党的组织网络,确保党的工作全覆盖。[5]如在本科生班级建立党支部和开展党组织进学生公寓的探索,把党支部的功能和作用延伸到班级与学生宿舍,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使党的工作覆盖面更广,更有效地实施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党支部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形成并发挥高校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把全体师生员工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保证学校以培养人才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完成。

2.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保证科学发展观落到学校建设发展的实处

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为学校发展的策略措施、建设项目、选人用人等重大事项作决策,学校能否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学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能否起带头作用。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学校党委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作为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带头人作用,以自身的行动和良好形象来影响和带领师生员工。在建设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建设学校的问题上,党员领导干部要做明白人,实事求是地从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出发,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要求选择学校应有的生存发展空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成本意识、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意识,并使之成为学校各项管理的自觉行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能成为学校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推动者,积极推进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科研、学生工作与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

3.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促进学校和教职员工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它既强调人在发展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又强调为了人的需求和人的发展。科学发展观要靠人首先是党员来落实,党的先进性也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发挥广大党员在党的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学校工作中的先锋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靠党员带头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学校发展。高校党委要把科学发展观融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根据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党员队伍现状,以增强党员素质为核心,提高党员发挥先锋表率作用的能力和自觉性为目的,构建党员教育管理常抓不懈、党员先进性永葆的长效机制,使教职工中的党员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播的实践中自觉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教职员工的标杆;使大学生党员群体在学习知识、拓展素质、创业实践的成长道路上,成为现代大学生的榜样;从而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全面发展。

高校党组织在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要求师生员工积极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要关心和保障每个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权益,把对每个人的要求与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解决师生员工工作、生活、学习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支持,让广大师生员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的成果。

[1]潘饴.关于提高大学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思考[N].光明日报,2010-01-17.

[2]储霞.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内涵与要求[N].沈阳日报,2009-12-20.

[3]黄家庆.试论高校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J].文教资料,20103月号中旬刊:152.

[4]眭依凡.大学的使命与责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4-5.

[5]陈杰,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有效途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月上:185.

G641

A

1008-1151(2011)04-0204-03

2011-01-23

黄家庆(1953-),男,广西合浦人,钦州学院副厅级调研员,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先进性办学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篆刻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