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方言谚语的类型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2011-08-15史素芬
王 利,史素芬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山西长治方言谚语的类型及其审美文化特征
王 利,史素芬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文章通过实地调查,共收集到150余条长治方言中的谚语,其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文章主要从其类型和审美文化特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类型上看,主要有事理谚、社交谚、生活谚、气象谚等四种类型;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主要有韵律美、对称美、联系美等审美文化特征。
长治方言;谚语;类型;审美文化特征
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总结了各个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教训后创造出的用于警世、劝戒、启迪他人的一种固定语句。它语义完整,内涵丰富,通俗凝练,比较直接和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相关的民俗现象。汉语方言众多,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谚语。挖掘方言谚语的文化内涵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长治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在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产生了大量的口头谚语,但目前还没有文章对长治方言的谚语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研究,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共收集到150余条长治方言中的谚语,其内容丰富,意蕴深刻,比较直接和全面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相关的民俗现象。本文在对其分类描述的基础上,主要从审美文化特征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长治方言谚语的类型
谚语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从内容上对长治方言的谚语做了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哲理谚
这一类谚语主要是反映民众所共有的基本思维规律与经验,通过综合多类事物而高度抽象概括而成。
1、径直明论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一人说话满有理,俩人说话见高低。
不讨便宜不吃亏,不走弯路不碰墙。
天黄有雨,人黄有病。
话赶话没好话。
多说话惹人骂。
吃不穷,穿不穷,打划不到一辈子穷。
穷到街头没人问,富到深山有远亲。
高高山上一根棍,说了一会说一会。
地跟垄子,人跟种子。
庭院难养千里马,花盆难育万年松。
人在地上走,刀在石上磨。
公鸡不叫照样天明。
经商不懂行,买卖做不长。
没土垒不起墙,没棍子打不死狼。
树怕伤根,人怕伤心。
一分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白天游门子(串门)走四方,晚上熬夜补裤裆。
新三年,旧三年,补补纳纳又三年。
爹有不敌娘有,娘有不敌怀揣自有。
2、借物隐喻
虱子多了不嫌咬,萝卜快了不洗泥。
一镢凿不出井来,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猪肝肾,羊五脏,猪毛贴不到羊身上。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人哄地皮,地哄肚皮。
水浅养不住鱼。
搬住大树有柴烧。
巧媳妇难做无米粥。
晴天还需防阴时。
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打了锅的说锅的,打了盆的说盆的。
火烧眉毛顾眼前。
香瓜儿甜蜜不在皮,人的美丽不在衣。
人要实心,火要虚心。
(二)社交谚
这一类谚语主要是用朴实易懂的语言让人们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反映社会不同的群体、个人及其交往的基本经验与规律,涵盖郊游、厨师、言谈、应变等方面。
跟好人学好艺,跟上贼汉偷东西。
有话说给知人(知心人),有饭送给饥人。
添人不如减口。
有理没理先管个人。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一句话说不到头。
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
节令不到,不知冷暖;人不厮跟(相处),不知厚薄。
□xuei535(欺骗)死人不偿命。
会说话当钱使。
打老鼠还得个油圪埝(引诱的东西)。
小心办好事,慢走跌不到。
眼不见差一半。
人在人情在,人走人情坏。
两好并一好。
会说的不如会听的。
一窝配一窝,猪肉配豆腐。
娇家女,十八娶,不是刮风就下雨。
家有千万,还有一时不便。
吃了泰山不谢土。
话说三遍淡如水。
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
好话入耳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人没尽,水没缝儿。
(三)生活常识谚
这一类谚语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息息相关的,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与规律,涵盖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
三夹不如一棉。
媳妇是旁人的好,孩子是个人(自己)的好。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汉子在前头走,身上带咧媳妇的手。
看了她娘的脚后跟,就知道闺女的十二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有粮吃到五荒六月,有煤烧到寒冬腊月。
小贩子,对半子,看不住称你跑趟子。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年怕中秋月怕半,星期天怕的是星期三。
巧买的□xuei535(欺骗)不了拙卖的。
钱是人的胆,饭是人的力。
谁会打划离不了钱,谁会调和离不了盐。
买卖不成仁义在。
不听老人话,手背朝了下。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小树不敲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
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
吃五谷,生百病。
弟兄们多各垒窝。
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白天一锅饭,黑夜一枕头。
龙多旱,人多乱,媳妇子多了不制饭(做饭)。
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箩头离不开担子,媳妇离不开汉子。
街里老儿是杆秤。
好的吃个死,歪的死不吃。
细水长流,一分钱分成两半花。
说得伶俐话,屙的糊涂屎。
粗米淡饭吃的肥白大胖。
(四)气象谚
这一类谚语主要是反映人们在长期生活中总结出的关于节令、气候等方面的基本经验。
二八月狼虎天,二八月乱穿衣。
清早圪星下着毛毛雨,晒死圪羚松鼠。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圪襂打半笙。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初一下雨前半月没好天。
早露有雨晚霞晴。
东边忽雷(响雷)西边雨。
正月十五雪打灯,一个谷穗打半升。
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赶不上。
头伏一碗油,二伏一碗雨。
大旱不过五月十三。
春不刮,地不开。
春打六九头。
一九二九关门闭守,三九四九冻死鸡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燕往北走,九九八十一攀叉子老汉儿趴脚。
关于这些谚语背后所隐藏着的当地群众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史素芬先生已做过较为详细的分析,如:朴素的本能心理、朴素的根土观念、勤俭持家的思想、重农事节气的观念、固守本位的思想、深厚的伦理道德观念、淳朴的辩证法观念。(史素芬2008)这里不再赘述。
二、长治方言谚语的审美文化特征
通俗凝练的谚语哲理积淀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反映着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内涵。本文主要透过长治方言谚语来透视其审美文化特征。
(一)韵律美
韵律美是美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汉语语音有很突出的特点,押韵、平仄、拟声、谐音等,这些特点用于谚语中,显得优美、动听,具有一种韵律美。这在长治方言谚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押平声韵,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中的“言、前”;有的押仄声韵,如“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中的“后、豆”。有的平仄相间,如“为人一条路,惹人一堵墙”中的“路、墙”。
(二)对称美
对称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长治方言谚语的对称美体现在字数相对,意义相反、相对等方面。
1、字数相对
①偶数相对。例如:“火要虚心,人要实心。”
②奇数相对。例如:“人没尽,水没缝儿。”
上述几例有三字相对,有四字相对,另外还有五字相对,七字相对,灵活多样,便于记忆,便于传诵,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2、意义相对
①意义相反。例如:“人在人情在,人走人情坏。”
上例中的“在”和“走”。意义相反能够激起人的无意识记忆,便于表达,正反对比,富有说服力,听起来富有激情和美感。
②意义相近、相关。例如:“节令不到,不知冷暖;人不厮跟,不知厚薄。”
此外,从长治方言谚语的表现形式看,有单句、双句、还有三句或四句以上的。双句常运用对偶、对比、回环等修辞方式,使构成形式对仗工整,节奏分明;使思想内容鲜明突出,凝练集中。
A.对偶谚语
长治方言的对偶谚语主要是宽式对偶,只需要同类词相对,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不讲究平仄,不避免同字。从内容上细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几类:①正对,即相类似的事物之间的对偶,语义上相同相近。如“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等谚语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连,前后两部分互补互衬,都是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②反对,即相反事物之间的对偶,语义上相反相成,多是通过映衬和对比来突出语义。例如:“有理走遍天下,没理寸步难行。”这种对偶形式,通过真假、善恶、难易、贫富、得失、祸福等矛盾对立的关系,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问题的实质。它们形式上整齐匀称,声韵和谐,内容上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③串对,又叫“流水对”,即语义上相连相承,存在着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如:“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此类格式的谚语前后相承,读起来琅琅上口,韵味无穷。
B.对比谚语
对比的谚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①两物相对比。如“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②一物两面对比:如“有理胆壮,无理心慌。”这些对比谚语能以鲜明的比较来揭示内理,让人们充分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C.回环谚语
回环的谚语,采用变换语序的手段,把词语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的语言片段紧紧连在一起,内容上表现出两种事物或情景之间的对立统一辩证关系,形式上表现出和谐、均衡的“反复美”。如“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三)联系美
联系也是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合理、自然、巧妙,这一点在长治方言谚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联系,要借助比喻、借代、比拟等修辞方式。
1、比喻的谚语
在谚语运用的众多修辞中,比喻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比喻,不仅能使谚语有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表达含蓄,产生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言近旨远,辞浅意深”的语言表达效果。如“书生肚,杂货铺。”这类谚语,结构完整,表述的内容较为鲜明。“知人知面不知心,知山知水不知深”,比喻对人的了解不能只看表面。这些谚语结构上是对称的,意义上是对比或连用的。此外还有一些谚语,它是借助某些客观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事理的。例如:“水浅养不住鱼”,比喻任何事不能过于勉强。
2、借代的谚语
长治方言谚语中的借代通过巧妙的名称替换引起读者的联想,突出事物的特征,具有形象描绘的作用和诙谐幽默的谐趣,如:“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芝麻”比喻小事、小便宜,“西瓜”比喻大事。意思是人们通常为了蝇头小利而丢弃了一些大的利益。
3、比拟的谚语
在谚语中运用比拟修辞可以增加叙述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以及讽刺意味;可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比拟的谚语可分为两类:
①拟人的谚语
“黄鼠狼做梦也想鸡。”把人类特有的“梦”的行为加诸于动物身上,也是一种拟人。潜在的意思是人时常被自己的夙敌所“惦记”。
②拟物的谚语
如:“见官如见虎”,把“官”比作“虎”,说明人们对官的看法,也深刻地体现出“官”的本质行为。
总之,对于自然现象的美、社会事物的美和艺术作品的美,人们都有自发的趋向意识。但是未经过审美理论指导的审美活动多半是零散的、偶然的。谚语的形成虽有文学作品的功劳,但更多的是人民口头加工的结果。它无论从形式上、韵律上还是内容上都具有美的闪光点,也正是如此,谚语才活在人们的交际中。
附注:
①有音无字的情况一并用“□+国际音标”的形式表示。下同。
[1]王勤.谚语歇后语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0.
[2]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林宝卿.汉语与中国文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4]齐大卫.美学引论新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5]张映庚.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史素芬.长治方言谚语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A].首届汉语语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Styles and Aesthetic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zhi Dialect Proverbs
WANG Li,SHISu-fen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a total ofmore than 150 Changzhi dialect proverbs have been collected.The contents are rich and the meaning is deep.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d the types and aesthe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There are four types:thing proverbs,life proverbs,social proverbs and climate proverb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 culture,there aremainly style beauty,music beauty,symmetrical beauty,the rhetoric beauty aesthe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Changzhidialect;proverbs;types;aesthetic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H07
A
1673-2014(2011)04-0009-04
2011—04—08
山西省社科规划项目“晋东南晋语语音研究(20092037)”和“晋东南方言语汇研究”。
王 利(1981— ),女,山西长治人,博士,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史素芬(1959— ),女,山西武乡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
(责任编辑 史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