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愁如高山恨似海
——李煜后期词初探

2011-08-15戴蕤娜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故国李煜词作

戴蕤娜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深圳 518172)

□古代文学

愁如高山恨似海
——李煜后期词初探

戴蕤娜

(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广东 深圳 518172)

李煜后期词主要指降宋后所作之词,李煜以其切身感受表现亡国之悲、被俘之痛,其词以“悲”字为铺垫,让人感受到与众不同的气质,词作的格调和意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得意蕴深远而悲壮凄凉。

李煜;后期词;研究

一 时代与背景

李煜(937-978),五代时期词人,南唐国君。公元961年继位,时年25岁。他嗣位之时,南唐已奉宋正朔,多次入宋朝进贡,苟安于江南一隅。他曾给自己取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表明自己的志趣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同时也表明自己无意于帝王之位。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最终还是把他推上了那张已经变形的龙椅。他性格优柔寡断,注定他在政治上的失败。公元974年12月,曹彬攻克金陵。公元975年,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一夜之间,李煜从一代帝王沦为了阶下囚;地位的转变,心境上的巨大落差,使他的词作风格、意境都产生了很大的转变。正因为这样的转变,后世学者通常把李煜的词分为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被称为前期词;第二类为降宋后,主要以切身感受表现亡国之悲、被俘之痛,意境深远而凄凉悲壮,被成为后期词。南唐虽然灭亡了,但是李煜的词作却熠熠生辉,使亡国之君的他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

二 李煜词的艺术魅力

李煜至今流传于世的词作大约32首。其中前期词18首,受南朝宫体和花间词派词风的影响,这时期的词大都是对宫廷生活享乐和男女情爱的描写,场面极其奢华瑰丽,香艳无比。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寒,今霄好向郎边去!刬衩袜步香尘,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此篇作品讲述了与小周后约会的场景,描述了少女趁着一个薄雾笼罩的夜晚,为了跟情人见上一面,光着脚丫,蹑手蹑脚地穿过画堂和见到情人后惊喜愉快的表现。作品用神奇的笔触将整个场景勾勒得活灵活现,把读者带进那精致和浪漫的画面之中,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清风拂面、恋情缱绻的美好月夜。生动的性格细腻的情景浪漫的气氛都呼之欲出。

后期词14首,这时李煜已沦为阶下囚。人生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都会用极其悲观的眼光看世界,李煜的作品确实有其他人所没有的境界,这种境界能让读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体会与其一致的情感。在整个历史背景、生活状态的巨大落差和压抑屈辱的心情变化下,他词作的情感基调和色彩风格也似乎完成了水从沸点到零点的巨变,完全跳脱了以往的靡靡之音,而着重突出孤独者的自白,让人让己都黯然神伤,痛彻心扉。从转型之作《望江南(二首)》就开始展露这种新的面貌和风格。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作者被俘到汴京初期所作,上片描述了怡人的江南景色,一个“闲”字表现出自在悠然的神态。作者回忆了江南的美好风光——江面碧波荡漾,船里传来竹丝管乐;城里络绎不绝的人们来来往往,马车经过扬起轻尘,好一派繁华热闹的场面。下片描写故国的秋天,幽幽的水面,孤寂的小舟,只有小楼上的竹丝在吹响,清幽而寂静。但是,如此美好的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留下的只有惆怅,所以字里行间处处飘散着感伤,尤其以两个“梦”字为最。上片的“梦”是美好的,让人神往的喧哗和热闹,而下片的“梦”却是让人不忍面对的寂静和萧条。闹和静的强烈对比极其反差,没有晦涩的生字,每个读者都能读懂他的思绪和意境。《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凄冷的清秋夜,一切都格外的明晰,天上的一轮弯月象征着现实的世界无法逃避。世界万物都被沁凉的夜色所笼罩,把所有的思绪都化成愁丝,绵绵不断,却怎么也没办法能挣脱,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相融,以小见大,作者巧妙地用看不见的愁丝来形容他既真切又敏感的内心。这时的安静和清冷的夜,使人不禁想起了“春殿嫔娥鱼贯列”——光彩照人的宫女,鲜艳的服装,繁华的歌舞表演,放肆酣畅的美酒,扑鼻的脂粉气,噪杂笑闹的声音。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且曾经所有的尊贵自由都在这一时空凝结,戛然而止。人生无言的失意而孤独悲凉的感受跃然于纸上。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篇用倒叙的手法描述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仿佛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上片写景描写了门外的春雨绵绵,用阴雨寒夜做背景,能更好地将现实和梦境作对比,反映出亡国后囚徒生活的哀伤心情。在最严酷的世界里,让心偶尔开个小差,也只能在梦中才能偷来一点点快乐。下片眺望故国的江山,百感交集,也知自己最后的命运,时光一去不复返;李煜把“天上人间”用在这里,恐怕是在感慨自己从梦幻般的“天堂”堕入地狱般的“人间”这人世最后的归宿吧。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花和秋月如此美好的画面对于阶下囚来说,那也是在感叹时间的循环往复何时才是个头,这种屈辱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在时日无多的日子里只能对往日追寻,在他的回忆里,故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小楼和春风依旧在,只是自己只能置身于怀念之中了。遥望故国山河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自己的位置已经被他人取代了。最后一句作者倾泻了他满腔的沉痛,把短暂生命的所有纠结都化作一江浩瀚的江水,向家的方向滚滚流去。我们知道,李煜被俘于汴京,汴京的东边是金陵,那是李煜魂牵梦绕的故国。作者在多部作品中提到“东”字,更加突出了作品的凄美,当一切都被无奈地阻断了,只有从故国吹来的风像长长的纽带一样包围着自己,哪怕只得到一刻的安慰。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之作,死时年仅42岁。

据宋代王铚《墨记》卷上记载:“又后主上赐弟,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太宗闻之,大怒。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遂被祸云。”[1]

前期作品相较于后期作品,会显得局促、浅薄。后期词作的格调和意境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由“愁”字铺垫的基调,更让人感受到他那大气自然的气质。李煜只是一个政治上的傀儡,是命运的捉弄把本不该属于他的位置强加给了他,对他来讲没有多少君主得意只有饱满的文人情绪。尤其在国破家亡时,更只能借诗词来表达自己“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切感触。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是常人无法体会的人生;从失去皇位,失去国家,失去自由到失去生命,李煜是人们所说的最纯情的诗人,在他人生最失意时都不回避他的悲痛。也就是这种极大的悲痛像汹涌的巨浪一样把他推向了更高的艺术境界,他是才华非凡的艺术家,却从不用诘屈聱牙的词句来卖弄自己的才华,只是用自己时时处处错位的生命道出了一首首能穿透人心的诗句。假如李煜的社会定位只是以文人骚客身份来创作文学作品,这也许能保命或是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如果没有他那愁之深恨之切的错位人生,我们也无法想象他能作出如此自然真切、浅显易懂却又感同身受、销魂蚀骨的杰作——这是用血和泪编织成的文字。

三 李煜词的意境美

艺术家们在表达和抒发自己情感的时候,都喜欢借助一些情感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思,把最真挚的情和最自然的景都当成自己的素材,把美好的景都赋予了自己的生命,从而情借景显,景因情生。“意境是包括了作者心意与外境之间,诗词意象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互动、冲突、和谐、想象、联动等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从而产生的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世界”[2]。

李煜尤其把意境美用到了极致。如,“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玉楼春》);“无言独上西楼”(《相见欢》);“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浪淘沙》);品味李煜的作品后心里仿佛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被激起层层涟漪,久久不能平复,这层层涟漪般的诗词也把他的意境营造出一个个圆满的世界。读者在这样的艺术世界里总能浮想联翩,把玩再三,唏嘘不已。

一是词里的绘画美。李煜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有非常高的艺术品位,在音乐和书法上的造诣都让后人惊叹。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总能感受他在不经意间就把绘画艺术融入他的诗词里,浑然天成。假如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述李煜的风格,那么李煜的前期生活奢靡优越犹如名仕的工笔画,艳丽奢华,精致生动,栩栩如生;画中的宫廷宴乐,美人幽会,精雕细琢的画面上或人物或景致或场面,都散发着美丽的光芒。如早期词作《菩萨蛮》,读者仿佛能看见古装戏里“衩袜步香尘”、“手提金缕鞋”、和恋人“画堂南畔见”后“一晌偎人颤”的美丽少女娇羞的摸样。那么后期词作犹如大气磅礴的泼墨山水画,虚实相间,若隐若现,好多词作里,我们仿佛都能看见城楼上孤独的思乡人,被风吹散了头发,衣衫摇曳,表情凝重。整个色调充斥着暗灰色调,浓淡相间的笔触,意蕴悠长的留白,让人仿佛看见遥远的天际和滚滚的江水,带领读者进入了又一个“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是词作里“梦”的体现。梦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发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完成的愿望也只能在梦中得到满足,文人雅士们都爱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来描写梦境,尤其在风雨交加时、孤单无助时,说不清道不明的各种情愫就会在五颜六色的梦里凸显,往日的辉煌和欢乐更是只能在梦中缅怀。李煜也爱写梦,梦中时而朦胧,时而清晰。如《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芳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子夜歌》“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浪淘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忆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等等都是在梦境里诉情思,梦境里话衷肠。只是,谁解梦中味呢?!对于这位亡国词人来说,梦境和现实若即若离却又遥隔万里,尤其是每次酒后或眠中醒来发现家园仍在他乡、故国仍在异地时,恐怕作者只能无言怨叹“有梦未若无梦强”吧。

四 李煜词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李煜的词清丽自然,情真意切,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真正好的文学作品应该处处彰显着人性的真、善、美。李煜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把自己内心的情意不加修饰地全盘托出,清丽自然处处显真情,他一直延续了这种特色直到生命的尽头。“在文学鉴赏中,当人物和情景符合读者自己的审美理想趣味和心境时,鉴赏者往往会进入特定的情景之中,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①《为什么说一定的艺术素养是产生共鸣的必要条件》,http://www.36doc.com/index.html.。人生失意十有八九,谁都会遇到挫折,谁没有伤春落寞的时刻,李煜的词总有魔力让读者能找出跟自己相同的感受,虽然相隔数百年,时空跨越千里,也总能让读者激荡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也许这就是后世人为什么如此喜爱李煜作品的原因吧。

也有人认为李煜的作品之所以受人关注,是因为他亡国之君的身份让人同情,只是用无辜无奈来吸引人们的眼球;总有人喜欢把作者的人格、生平跟作品作衡量,甚至在作者的性格和出身或是伦理道德上批评一番。这样的解读甚为偏颇和浅薄,“像艾略特(T.S.Eliot)和卫姆塞特(W.K.Wimsatt)等人都认为应当重视作品的本身和结构,应该由它的texture它的组织,质地,形象等来决定作品的好坏”[3]。也就是说,假如我们在鉴赏李煜词时不把他的特殊身世加入到作品理解时,它也是耐人寻味的好作品。李煜的词丝毫不晦涩,用典也不多,各个层次的读者鉴赏时都能读懂他的内容,领略其中的涵义,因为他擅长用最真实和简单的语言来打动人心。对喜爱他的后人来说,把他的失败解读为升华也未尝不可。

我们可以说人生的特殊经历成就了李煜。他在沦为阶下囚后,对于这种苦难只能接受无法躲避,只能把词当作一种思想的寄托,把他对生活和人生的体验用最真最美的文字表达出来,这种感受虽然有深深的无奈和哀怨但从不愤怒。有人说“任何不朽的诗歌都是纯粹的眼泪”,没有饱尝过人生酸甜苦辣的人是无法道出这种绵绵不绝的哀愁的。痛苦和屈辱成了艺术的源泉,他的这种痛苦是“这一个”生命的痛苦,也有着普遍的生命痛苦,所以能有永恒不朽的生命力。

[1]柯宝成,操戈,胡成佳.南唐李后主诗词全集[M].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12.

[2]陈 铭.意与境——中国古典诗词美学三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

[3]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7.

I207.23

A

1674-3652(2011)03-0115-04

2011-03-22

戴蕤娜(1982- ),女,深圳龙岗人,深圳广播电视大学龙岗分校教师。

[责任编辑:何 来]

猜你喜欢

故国李煜词作
李煜
李煜作品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故国·青铜
更 正
故国(组诗)
凭词寄意 柔情似水——近代词作名家韦瀚章
论帝王词作与尊体之关系
李煜和李清照追求思想自由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