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圣经》中上帝与人之间“爱”的伦理意蕴

2011-08-15闫建华

长治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耶和华慈爱诗篇

闫建华

(长治学院 政法系,山西 长治 046011)

《圣经》中上帝与人之间“爱”的伦理意蕴

闫建华

(长治学院 政法系,山西 长治 046011)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世界上被广泛使用的表达情感的词语。在犹太教以及基督教中,“爱”更是作为最主要的思想意义和宗教原则体现在两教经典《圣经》中,不仅体现出犹太教、基督教的宗教神性,更体现了上帝与人之间丰富的伦理价值,笔者力图通过对《圣经》中“爱”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爱”的深层伦理意义。

《圣经》;上帝;伦理;爱

《圣经》[1]一开始即描述万能的上帝创造了世界万物,又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可以说这是上帝爱人的开始。上帝不仅是充满仁爱的造物主,并且是世界善恶的监督者,通过对人的善恶行为最终审判死后是否进天堂或者入地狱,所有的伦理道德原则都是上帝所赋予的,虔诚的信仰上帝并且遵守上帝所制定的律法不仅是犹太教、基督教的最高原则,也是后来整个西方世界所倡导的。如约翰·麦奎利所说:“基督教学者对于爱的探索与解释所达到的深度远远超过了任何其他宗教或世俗哲学。”[2]

一、上帝爱人的伦理意蕴

《圣经》中的《诗篇》都是在赞美万能的上帝的慈爱:“你们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圣经·诗篇》106:1)“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一切所作的都有慈爱。”(《圣经·诗篇》145:17)“耶和华啊,你用恩惠待你恶百姓”(《圣经·诗篇》106:4)。用这么大的篇幅来赞美上帝,足以表明上帝对人的爱。那么上帝与人有着怎么样的联系致使上帝爱人?其实熟读《圣经》会不难发现在文中有多种关系来比喻上帝与人的关系,例如父子关系——“你们是耶和华你们上帝的儿女。”(《圣经·申命记》14:1)例如夫妻关系——“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圣经·何西阿书》2:19-20)通过这样的种种联系不难理解上帝于我们的爱。耶稣基督以其言行及其生活道路揭示了神是爱每一个人的神,神爱每一个人并且关心其个人状况,仅仅因为他是人。[3]

(一)仁慈之爱

上帝首先是是慈爱的。上帝看不见,摸不着,但他并不远离人,因为上帝是慈爱的——“他喜欢仁义公平,遍地满了耶和华的慈爱。”(《圣经·诗篇》33:5)“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圣经·出埃及记》34:6)“我的怒气涨溢,顷刻之间向你掩面,却要永远的慈爱怜悯你。这是耶和华的救赎主说……大山可以挪开,小山可以迁移,但我的慈爱必不离开你,我平安的约也不迁移,这是怜悯你的耶和华说的。”(《圣经·以赛亚书》54:8)可以说上帝对每个虔诚的信徒都是慈爱的——“你们若留意听从我所吩咐的诫命,爱耶和华你们的神,尽心尽性的侍奉他……就必蒙福。”(《圣经·申命记》11:13-27)

(二)怜悯之爱

上帝是怜悯人的。上帝因人的过失而不得不降罪与人,但仁慈的上帝又不忍人因遭受惩罚而苦苦挣扎。例如当上帝看见“世界败坏,地上充满了强暴”(《圣经·创世纪》6:11),上帝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圣经·创世纪》6:5-8),但是慈爱的上帝并没有真的全毁灭他所创造的,而是命诺亚造方舟而保留物种,这正是上帝对人的怜悯——“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圣经·出埃及记》34:7)。当人类对上帝以彩虹为证不再用洪水毁灭世界的盟约表示怀疑,而妄想造一座通天高塔时上帝并没有因此而重罚人,而只是使他们的语言彼此不同(《圣经·创世纪》)。这其实也是上帝对人类的怜悯,赦免人类的过失。从这两个例子不难看出上帝的的确确因爱而怜悯常常有着危险意识的人。

(三)宽容之爱

上帝又是满怀宽容的。在《圣经·旧约》上帝给迦南人施刑法的故事中,按时间来说上帝已经给足迦南人时间去悔改,上帝给其的悔改时间有四百年之久(《圣经·创世纪·申命记》)可到最后迦南人也没有悔改,他们罪孽满盈,上帝不得不做出审判时才吩咐以色列人去杀迦南人,可见上帝是宽容的,上帝等人转恶离行等到最后才不得不用刑法。其实熟读整本《圣经》不难理解,慈爱的上帝一直都对罪人满怀宽容,例如上帝怎会不知道犹大要出卖他呢?只是再给他悔改的机会!他是有丰盛慈爱的上帝,他其实不喜悦恶人死亡,只要罪人回头离开所犯的罪恶,一定是会存活而不至于死亡。

(四)惩戒之爱

上帝是因慈爱而严厉惩罚人的。因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这就像父母对自己的子女一样,是太过爱孩子而不忍心孩子走一点弯路——“我儿,要听你父亲的训诲,不可离弃你母亲的法则……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不可与他们同行一道。”(《圣经·箴言》1:8-15) 可是孩子总是叛逆的。在《圣经》中随处可见把上帝与人的关系比作父子关系,就很好说明慈爱的上帝就算惩罚人类也是因为爱——惩罚是因为救赎!

可以说不管是在犹太教还是基督教中,上帝竭尽全力挽救人于罪恶之中,尽显慈爱于世人:在以色列人撕毁了与上帝的盟约之后(指《旧约》),上帝虽然严厉地惩罚了以色列人,但还是不忍看人在苦难之中苦苦挣扎,于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圣经·约翰福音》3:16-18),而这次上帝不仅仅与以色列人订约而是同整个人类订立盟约(指《新约》)。可以说上帝通过自己的爱子——耶稣之死把人世间的罪恶与不义完全暴露于众,又以耶稣被钉十字架的自甘受难来使人们悔悟,使人们达到灵性上的超越与升华。这种以牺牲保全原本有罪的万民的方式,是上帝对人慈爱、怜悯、宽容,哪怕是惩罚也尽显其大爱。

二、人爱上帝

在《圣经》的一开始,人的生命乃至整个生活、社会关系都是上帝赋予的,因此生命的意义源于上帝。基于这种关系,每个人对上帝的崇拜,信仰,以及诉诸于上帝自己的快乐与痛苦等等,其实这些都是人对上帝爱的表现,是对上帝爱人的回应。“神已经为了人而舍出了自己的生命,人就应该坚定不移地信仰神,爱上帝,抛弃一切属于俗世的爱。”[4]

(一)信仰之爱

在摩西十诫中,第一条就说:“除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圣经·出埃及记》20:3-4)这是对人信仰唯一的神——上帝(耶和华)的要求。不管在犹太教还是基督教乃至现在的西方文明中,上帝的位置是非常崇高的,不允许有任何的怠慢。可以说每个信徒每天都会向慈爱的上帝祷告类似于《诗篇》中这样的话:“耶和华我的力量啊,我爱你!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是拯救我的高台。”(《圣经·诗篇》18:1-3)这段话坚定地表达出人对上帝虔诚的信仰与热烈的爱。正如犹太圣哲们提出的,笃信不仅是《圣经》中典型人物——如摩西——的优秀品质,并且是以色列民族独特的品质,是基督教徒们的坚贞。因为只有虔诚的信仰上帝,才被称为上帝的选民。也只有如此坚定的信仰才与上帝对人的爱相互辉映。

(二)敬畏与谦卑之爱

《圣经·箴言》的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愚妄人藐视智慧和训诲。”(《圣经·箴言》1:7)因为人的一切是上帝所赋予的,不能因这种给予的拥有而自傲,我们人应该首先敬畏于赐予,而后谦卑。因为“谦卑的人必吃得饱足。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赞美他。愿你们的心永远活着……耶和华扶持谦卑人,将恶人倾覆于地。”(《圣经·诗篇》147:4-6)也就是说我们人必须敬畏上帝的力量,谦卑地对待所有的琐事,而最终得到上帝的庇护与宽容——“敬畏耶和华的,大有倚靠,他的儿女,也有避难所…可以使人离开死亡的网罗。”(《圣经·箴言》14:26-27)换一种通俗的理解方式就是,我们首先是因为爱上帝而尊敬创造我们的上帝,因为他赐予了我们肉体和灵魂;其次我们畏惧他,这里不是说畏惧就没有爱的存在了,而是我们害怕自己那怕一丁点的过失也会使如同父母般爱我们的上帝不高兴,不忍看到我们苦苦挣扎于不得不做的惩罚而痛心的上帝,因为我们爱他如同他爱我们一样,我们不要他不喜悦,不要担心,所以我们恐惧自己过失带来的恶果,就像孩子害怕父母一样的那种难以名状的爱。所以我们必须谦卑,必须要按照上帝的原则来行事,敬畏慈爱的上帝,谦卑地对待发生以及将要发生的事物以求上帝的喜悦,宽容,原谅。何况上帝爱自己所创造的民众,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敬畏他而求得上帝的慈爱,更没有理由不在万能的上帝面前谦卑。所以在信仰上帝的同时我们必须敬畏与谦卑,这是在最基本的信仰之爱上的更加深沉的爱。

(三)忏悔之爱

谈到忏悔所表达出来对上帝的爱,我们完全从生活中就可以理解这种深层次的爱,还是以父母与孩子的爱作为例子来说明,上帝一定是希望他所创造的人是自身的化身,拥有众多美德,常常感恩与上帝赐予的,常常忏悔那怕一丁点的恶念,并改过由恶念所引发的恶行。就像作为孩子的我们做错事,父母是希望我们承认错误并诚心改过一样的,所以我们回报这慈爱与恩宠最好的方式就是常常忏悔并且虔诚的改正,求善求美,而不是等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例如亚当夏娃因违背命令被赶出伊甸园,例如命诺亚造方舟,例如上帝一次次原谅以色列人,上帝喜欢弃恶从善。所以,人要不断忏悔,祷告,并付诸于行动。真的爱上帝应该是做善事,做慈爱上帝的人间化身,乞求上帝的原谅。这一点就像《论语》中提到的一个重要品质“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一样,每天检查自己的品性,多行善事远离恶事,这不仅仅是效仿上帝的慈爱,更是我们回报上帝的爱的最好的方式,这是一种更为高深地表达对上帝的爱——将爱付诸行动,做善的引导者,教化自己,感化别人。

通过信仰,敬畏谦卑,忏悔,人最终可以得到上帝的喜悦,以及原谅我们的过失,而这一切其实就是人爱上帝的最具体的表现,细微而真诚。

《圣经》爱的观念可以说在整个西方文化思想方面占据着举足敬重的地位,是西方社会其它伦理观念的基础和原则。其“爱”的内涵非常丰富,突破了传统思想的禁锢,认为一切的美德——正义、孝顺、怜悯、同情——都是爱的内涵与体现,而关于《圣经》之爱还有很多内容与意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期待在以后的学习中发现更多《圣经》中的爱,并深深地去感悟爱带给我们的力量。

[1]圣经[M].上海: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1979.

[2]约翰·麦奎利.人性探索——一种神学与哲学的方法[M].纽约:十字路出版社,1982.172.

[3]保罗·费尔代恩著.陈建洪译.与神在爱中相遇——吕斯布鲁克及其神秘主义[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269.

[4]厉永平、郑秀明.论基督教的“爱”和儒家的“仁”的几点不同[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42-44.

B971

A

1673-2014(2011)06-0017-03

2011—11—01

闫建华(1978— ),男,山西晋城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伦理学教学与研究。

(责任编辑 王建华)

猜你喜欢

耶和华慈爱诗篇
亚当家族
慈爱的妈妈
中华诗篇
灯 塔
静待绽放
雪峰山诗篇
律诗篇法体式
慈祥和慈爱
创世记
追 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