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看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以《三国演义》中的宗教文化为例
2011-08-15陈文爽
陈文爽
(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237)
基于关联理论视角下看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以《三国演义》中的宗教文化为例
陈文爽
(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237)
以罗慕士翻译的《三国演义》译本为分析对象,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宗教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指出渗透在《三国演义》全文中的儒、佛、道,三位一体的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给译者带来很大的挑战,罗慕士采取了背景知识介绍、文化诠释、文化过滤、文化直译、文化转换等手段来达到正确传神地传播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宗教文化。
关联理论;三国演义;文化缺省;宗教文化;翻译补偿
《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作家罗贯中的著作,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该历史小说承载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尤其是其中糅合的三位一体化的“儒”、“佛”、“道”三大宗教文化,更是给该名著增添了无限的本土文化魅力。然而,如何正确生动传神地翻译该著作中的宗教文化信息给翻译者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美国汉学家罗慕士(Moss Roberts)的译作被公认为是《三国演义》最好的译本。本文将运用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来分析美国汉学家罗慕士译文中的宗教文化缺省翻译。《三国演义》中所具有的宗教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复杂的心理因素和大众的审美理想使然,是长期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果[1],如何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更好地传播给译语读者,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课题。
一、文化缺省
中国学者王东风首次提出了“文化缺省”这个概念,他把“文化缺省”定义为“作者和他的目标读者所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2]。有了这一共同知识或语用前提,在交流时就可以省去一些对双方来说是不言而喻或不言自明的东西,从而提高交际的效率。作者在写作时一般都会对自己意向读者(intended reader)的知识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对读者的文化经验,一般都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因此,作者对于一些他认为与读者共有的且无需赘言的文化信息,往往会在文中略去。他的意向读者则会在交际(阅读)中根据语篇中某些信号的提示(cue)自觉地填充文化缺省所留下的空位,激活记忆中的有关认知图示[2]。译语读者由于文化的差异,往往无法将语篇信息与语篇外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造成阅读上的理解困难。
《三国演义》承载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信息。故事取材于公元前3世纪的汉末到后来的三国纷争的历史。全书蕴涵了浓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宗教意识。《三国演义》的宗教意识并非单一宗教现象的孤立显现,而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兼有佛教、道教等思想的综合体[1]。从该小说的核心儒家精神“仁义”到小说中比比皆是的妖法道术、神仙鬼怪、宗教文化渗透到《三国演义》中的方方面面。鲁迅曾评价《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诸葛亮“多智而近妖”[3],不可不谓是宗教文化的渗透力。
二、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一种推理理论。该理论最初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用来弥补传统交际理论的不足。虽然不是用来解释翻译,却能有效地用来解释翻译现象。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对原语(语内或语际)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过程,译者要根据交际者的意图和受体的期待进行取舍,译文的质量取决于相关因素间的趋同度(convergence)[4]。关联理论提出了“认知语境(Contextual Environment)”这一概念。Sperber和Wilson把该概念定义为个人对“世界一系列的假设(a set of assumptions about the world)”[5]熊学亮教授把认知语境归纳为四大类。他认为认知语境包括语言使用涉及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知识、背景知识和社会表征[6]。成功的交际关键在于听者在他的认知语境里成功得选择了有说者意图的假设(speaker-intended assumptions)。该过程需要听者付出一定的努力。而说者也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让听者更轻松地获取正确信息。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对改进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human beings have a natural interest in improving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round them)[5]。因此交流双方他们在交谈中付出的努力能改变他们的语境假设。这些语境改变(context modifications)被称为语境效果。在整个话语推导过程中起着过渡作用,为最后得出语境含义做好准备。当话语的新信息与语境假设之间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就会取得语境效果。(1)新信息加强了现时的语境假设;(2)新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出现相互矛盾或抵触;(3)新信息与现时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了语境隐含[5]。
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中的核心理论:“最佳关联(Optimal Relevance)”。他们认为交际者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这种情况下“最佳关联”得以实现。德国学者格特(Ernst—August Gutt)首次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翻译的过程就是寻找“最佳关联”[7]。关联理论是基于认知科学上的一本理论,文化缺省也是有关认知的活动,所以作者试图用关联理论来解释翻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
三、翻译补偿
《三国演义》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该小说的文化背景对译文读者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译者罗慕士采用了多种文化缺省补偿方法来翻译该小说。他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成功地将中国文化灌输给译文读者,下面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Three Kingdoms中的一些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一)背景知识介绍
在文章最后的长达79页的“编后记”中(Afterword:about three kingdoms)[8],罗慕士分了六个章节对小说的文化背景做了详细的解释,主要介绍了小说的历史来源,参考文献,文中主角在中国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行为的解释等,把这篇有1 000多个人物出场的历史小说做了详尽的描述和说明。让译文读者对该小说中的独特的中国文化有了大致的轮廓和了解,扫除了部分阅读理解障碍。此外,罗慕士列出了115个小说中主要人物和他们彼此的关系,小说每个章节中的主要事件时间表,75个官名和特殊称号及11张地图。背景知识介绍和补充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虽然不经常使用,但罗慕士列出的这些历史和文化背景大大改善了译语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译语读者用了最少的努力获得了正确的语境效果。
鉴于西方读者对中国儒家思想的陌生,罗慕士在编后记中介绍刘备的时候提到“尽管刘备是一位皇室远亲,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出身低贱,孝顺母亲。他的品德高于他的能力……他的自传称‘他赢得了天下人的心’,刘备的标志性动作就是流泪”[9]。此解释很大程度上给迷惑的西方读者提供了备受作者推崇的主要英雄人物刘备为什么在他的笔下却常常会流泪。笔者的意图是以此来体现刘备“仁义”的品质,这是儒教思想的核心。西方读者由于关于这方面的图式的空缺导致理解的障碍,罗慕士的背景知识介绍弥补了这个空缺,让他们正确获得了语境效果。虽然编后记增加了译语读者在阅读时的推理努力,但这些背景知识增加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识,这些知识的获取弥补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下面一个例子译者以同样的背景知识介绍宣扬了儒家的“天命观”。
例句1:曹操以鞭指袁绍曰:“吾于天子之前,保奏你为大将军,今何故谋反?”[9]
Pointing Yuan Shao with his whip,Cao Cao cried,“I petitioned the Sonof Heaven to appoint you regent- marshal.What justifies this rebellion?”[8]
在该例句中,译者把天子直接翻译成“Sonof Heaven”。源语读者由于大脑里有关于“天子”的文化图式,所以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但是译语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的缺失,译语“Sonof Heaven”可能导致理解障碍。译者在结束语中解释道:我们伟大的祖先们认为只有上天才能给皇帝授权,这就是为什么皇帝也称为是“Sonof Heaven(天子)。[8]这个解释弥补了这个文化缺省的文化背景,虽然译语读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来理解,但是他们对源语的文化的习得和熟悉弥补了他们付出的推理努力。
(二)文化过滤
由于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为译语读者获得“最大关联”,译者有必要过滤掉有些源语文化意象。一些学者对该翻译技巧心存芥蒂,但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省去译语读者认知环境下不能理解的文化图式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翻译手段。译者也成功地采取了这一策略来翻译《三国演义》中的宗教术语。
例句2: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9]
If in your greatness of spirit you would unfold your mighty talents,talents comparable to those of Jiang Ziya,and apply your grand strategy in the manner of Zhang Liang,then the empire and the sacred shrines of the royal house would be doubly blessed.[8]
例句3:维曰:“天象虽则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9]
“Despite the signs,”Jiang Wei said,“Dose your Excellency not have a way to pray for a reversal?”[8]
儒教所推崇的“仁慈忠义”含义广泛,在英语里很难找到对应的译文。在例句2中,译者笼统地翻译为“greatness of spirit”,虽然舍弃了表面的词义,却抓住了意思的精髓,省去了译语读者不必要的认知努力。在例句3中,“祈禳之法”是道家的法术,指祷告神明以求平息灾祸,福庆延长。在字面上很难翻译,译者直接翻译成“a way to pray for a reversal”,该译文让译语读者获得了最佳关联,以最少的努力获得了最大的认知效果。
(三)文化转换
《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宗教文化词,在西方也有类似的表达,虽然使用的意象不同,却可以相互转换。例如:
例句4:一得一失,天数当然。见机而作,勿丧九泉。[9]
One gain,one loss,as Heaven’s lots dictate.Act as opportunity beckons and avoid perishing below in the nether Springs.[8]
“九泉”是中国人认为人死后居住的地方,带有强烈的迷信色彩。在西方人的眼里,也有一个人去世后居住的地方,被称作是“the nether world”。译者在例句中将“九泉”转换成“nether Springs”不仅扫除了译语读者认知上的障碍,也保留了部分源语的意象,可谓是个两全其美的成功翻译。译语读者获得了最佳关联,以最少的推理努力得到了最大语境效果。
(四)文化注释
给文化加注不仅可以获得和原文相当的语境效果,而且保持了和原文的相似度。奈达曾在他的著作里讨论到:给译文加注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弥补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另一个是增加有关历史文化内容的信息[9]。独特的宗教文化更需要加以注释说明来消除译语读者的阅读障碍。请看下例:
例句5:操大喜;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9]
Elated with the response to his appeal,Cao Cao forged a decree in the emperor’s name,and swift messengers carried it to various points.next,he recruited volunteers for the cause and raised a white standard bearing the words“Loyalty and Honor”.[9]
译者在译文后的注释里面解释到:“忠”和“义”的概念是这篇历史小说的核心。“忠”经常翻译成“loyal”或者“loyalty”。它意为对权威的全心奉献,也是“孝”意思的延伸。“义”更难翻译,惯常译法“righteous”太片面。“义”意为对一事业,准则,人或者群体的承诺;它是“悌”——友情,意思的延伸。在该译文中,“义”被翻译成多种译文,包括“honor”、“honorable”、“devoted to the cause of”、“loyalist”、“righteous”、“sworn”、“true allegiance”和“ethical”……注释对儒教所提倡的“忠义”的内涵及如何翻译进行了解释,让译文读者在获取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同时,获得了最大语境效果。
自从Gutt在1999年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翻译和关联:认知与语境》,该认知理论在翻译领域得到了广泛得运用。它改变了传统的翻译理论,把翻译重心从文本转移到了翻译过程,在翻译界引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本论文以汉学家罗慕士的译本Three Kingdom中的宗教文化翻译为分析对象,来研究关联理论框架下的宗教文化缺省补偿。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遵守关联理论的几个文化缺省补偿策略,包括背景文化介绍、文化过滤、文化转换、文化注释等。译者有责任做到自己的译文让读者用最少的推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
[1] 陈彩玲.论《三国演义》的宗教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2002(9):71-75.
[2]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55-60.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9.
[4]赵彦春.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J].现代外语,1999(3):273-295.
[5]Dan Sperber& Deirdre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95.
[6]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Gutt,E.A.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Moss Roberts.Three Kingdom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3.
[9]罗贯中.三国演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10]nida Eugene 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11] 旷战.关联理论与会话含意学说的比较[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7-19.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in the light of relevance theory——with reference to the cultural translationof the Three Kingdoms
CHEn Wen-shua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The translation versionof Three Kingdoms by American sinologist Moss Roberts is acclaimed as the best one.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ompensation for the religious cultural default used by Moss Roberts in hi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Penetrating deep into the historical novel,the religio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f Confucianism,Buddhism and Taoism are integrated into one,which provides a challenge to translators.To achieve a precise and vivid version and to spread Chinese local religions abroad,many compensation methods are taken by Moss Roberts,including introduction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cultural annotation,cultural filtration,and culturally literal translation.
relevance theory;Three Kingdoms;cultural default;religious culture;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H059
A
1009-8976(2011)01-0084-04
2010-12-10
陈文爽(1983—),女(汉),上海,硕士主要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