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1-08-15冯小杰李同升

地下水 2011年2期
关键词:河津市市域水资源

冯小杰,李同升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 710118)

0 引言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南端,汾河东西横贯全境,市域面积 593.1 km2,人口 38.94×104(2008年),耕地 34.97×104亩(2008年 )。自 1994年撤县设市以来,经过 10余年的发展,河津市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山西省第一,跻身全国百强经济强市行列。然而伴随着经济增长,生态环境问题逐步凸显,水资源问题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1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与问题

1.1 水资源相对短缺,空间分布不均衡

对应于人口、产业分布,市域水资源空间不均衡。其中西部黄河滩地占地 15%,水资源量达 85%;中北部产业与人口密集区水资源相对短缺,城区人均水资源仅 117 m3(2008年),水资源量仅占 3%,水资源严重短缺。

1.2 地表水资源未充分利用,污染严重

市域西邻黄河,中有汾河横贯,地表水资源相对富集,却未得到充分利用。根据相关数据(2008年)[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928×104m3,仅占水资源总可利用量 21.83%;现有中型引水工程 1处,提黄河水、汾河水的中型提水工程 2处,地表水源实际供水量 1 392×104m3,占供水总量的13.17%,工程设施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同时地表水污染严重,根据连续 3年(2006~2008)境内主要河流重点河段水质评价点监测数据[1],境内汾河、涧河均为劣Ⅴ类水,且 100%的河段被污染,基本已丧失使用功能。

1.3 地下水资源开发过度,结构失衡

市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 4 359×104m3(1956~2000年)。市域西部黄河滩 90km 2优质水源地,被誉为“山西省丰水宝地”,其中禹门口岩溶水可开采资源量为 3 285×104m3(2008年),禹门口冲洪积扇总可开采资源量为 14 717×104m3(2008年),均为大型供水水源地。

全市地下水开采量平均占供水总量的 85.14%(2006~2008年),其中浅、中深层地下水供水量占地下水开采量的97.04%。相对于地表水资源的利用不足,结构上过分依赖于地下水资源,使得地下水处于持续不断的严重超采状态,超采区面积达到 279.5 km2(2008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中、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比重达到 54.03%(2008年)。浅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地下水监测点(平原区)数据[1]显示均为Ⅳ、Ⅴ类水,属较差或极差水。

1.4 水资源利用相对粗放,浪费严重

根据 2006~2008年数据[1],全市年均用水总量 12 853×104m3,其中工业与农田灌溉用水比重达到 46.34%与42.48%;年均耗水总量 9 688×104m3,平均耗水率 75.4%,其中工业与农田灌溉的耗水比重达到 40.9%与 48.1%,而居民生活、农村人畜、城镇公共及生态环境在用水、耗水方面比重相对较低。年平均废污水排放量 2 366×104m3,其中工业废水占排放总量的 84.2%,生活污水占 15.8%,废污水回用占22%。

2 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日前,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省为唯一一个在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进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区域,要求围绕资源型经济转型主题,处理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型经济转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的关系,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绿色发展。

根据相关规划研究[2],河津市未来需水量及其各需水分量将逐年增加。在地下水不作为新增水资源计算量的前提下,以禹门口提水工程为主的水利设施将发挥主要作用,2030年引水量占可支配量的 70%,2050年有能力开发全部可支配水资源,再配合废污水处理利用率提高,将从根本上保证未来河津市水资源的安全。

在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区域发展与改革的主题下,河津市应把握未来地表水资源增加,水资源开发结构面临调整的契机,扭转地下水为主导的资源结构,推动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恢复,改善水资源管理水平,推进区域资源型经济转型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措施

3.1 推进城乡统筹

1978~2004年河津市城镇化水平(按非农人口计算)年均增长 0.79%,远高于山西省同期水平,处于快速增长阶段[3]。随着城镇化水平继续快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于水资源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将水资源城乡统筹利用的思维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引入主体功能区划的理念,推进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评价研究,使得不同主体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人口比例等重要参数与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通过城乡空间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疏密有致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与此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约束下的城乡规划研究与实践[4],研究城市人口增长的生态门槛,科学确定城镇发展规模,提高城镇发展质量;研究城镇发展与水资源空间分布关系,调整城镇体系与水利设施项目空间布局;研究新农村建设与水资源条件约束的关系,规划村镇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地,稳妥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撤改并迁工作。

3.2 推进产业统筹

根据相关规划[3],未来河津将建设以煤电铝品、煤焦化精、焦铁铸机三大产业链为主,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辅的工业体系,而此类工业项目耗水量偏大,区域工业经济规模已接近水资源生态容量极限。要保持水资源对于工业经济的支撑,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统筹,改善水资源利用结构,逐步减少水资源消耗量,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发展与用水关系的研究[5],高耗水的重化工产业规模下降是工业用水停止增长的充分条件,第二产业比重降低、产业结构升级是工业用水减少的前奏。因此,在既定的产业定位之下,必须推进更严苛的水资源环境标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实现清洁生产,建立多元循环产业体系是基本的途径。同时,规划工业项目向既定工业园区集中,推进生产力布局与水资源空间分布的均衡,将更有利于缓解水资源问题。

3.3 地上地下联动

推进地表水与地下水优化配置,促进地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地下水开采压力,探索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恢复途径,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其最大效益。

规划制定区域地表水资源利用方案,发挥以禹门口提水工程为主体的渠网设施供输水能力,综合协调工业用水、灌溉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

积极调整过分依赖地下水资源的现状,推进地下水资源区域评估,严格控制承压水开采;研究利用潜流外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其排泄资源;积极补给地下水,推动超采区水位恢复。

确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结构[6],保护和规划水源地,推动定额管理与分质供水,严格控制非饮用使用地下水;积极推动提高工业用水的中水比例,科学推进工业用水的地表水资源利用,严格限制工业用水的地下水使用;积极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用水的引黄灌溉比例,大力推进节水灌溉。

3.4 分区分类治水

市域西部黄河滩地,推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加强开采管理,严格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水源地安全。

市域北部山区,人均水资源匮乏,引黄成本较高,地下水开采难度大,应利用雨水资源,兴建旱井、涝池等小型蓄水工程,同时加大植被恢复,提高林草覆盖率,发挥拦蓄作用。

市域北部山前洪积平原,应积极利用禹门口提水工程设施,推动用水结构调整,保护地下水资源,规划预留城市备用水源。

市域中部汾河冲积平原区域,应严格限制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尤其应禁止深层地下水开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修筑地垄、地埂,拦蓄雨水,提高雨水利用率;适当修筑小型水利工程,作到涝时引蓄、旱时灌溉。推动引黄灌溉,推广节水技术。

3.5 社会制度配套

制定区域水资源开发管理战略,推进一体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7][8]。加大治理力度,严格核发取水许可证。推进地下水人工回灌,补偿超采区,恢复地下水位。重视水污染防治,制定以水源地为重点的污染防治应急预案。确立治污为本的思路,推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借鉴排污权交易制的相关经验,试点区域范围内水污染治理。

推进市场化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限制高耗能工业发展,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建立节水型城镇工业体系;适当调整城镇居民用水价格,积极推行使用节水器具与设备,促进城镇居民用水效率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建立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建立节水型社会。

4 结语

在水资源危机突出,地下水成为黄河流域主要水源的背景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相对迅速的以及粗放式的发展无疑将进一步加剧区域社会经济与水资源环境的矛盾。推动区域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就水资源问题而言,需要跳出就资源论资源的思路,更多地从区域统筹的角度,探讨城乡社会、产业调整、资源利用、分区治理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与措施的系统联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水资源环境问题的治理与改善。

[1]河津市水资源公报[M].河津市水利局(2006、2007、2008).

[2]余卫东,闵庆文,张建新,等.河津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趋势预测及其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2):58.

[3]河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草案)[M].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6).

[4]高桂芝,刘俊良,田智勇,刘兴坡,等.城市水资源利用与城市化的关系[J].中国给水排水 2002.18(2):32

[5]贾绍凤.工业用水零增长的条件分析——发达国家的经验[J].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51.

[6]王军强.关于河津市水资源问题的几点思考[J].山西水利.2008.(2):23

[7]李锋瑞.西北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研究[J].冰川冻土.2008.30(1):12.

[8]王献坤,庞良,王伟峰,郭东兴,等.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及其发展方向[J].地下水.2002.24(3):169.

猜你喜欢

河津市市域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河津市科协:送技术到田间地头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舞楼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河津市九龙山真武庙及其舞楼、碑刻考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前腳放生 後腳撈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