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办学思路构想
——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2011-08-15李自荣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楚雄师范学院办学

李自荣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高校办学思路构想
——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李自荣

(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先进的办学思想、清晰的办学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速度,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发展思路,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楚雄师范学院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矛盾的凸显期。根据学校目前的发展形势,在制定近期、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时,一定要理清发展思路,才能抓住重点,找准方向。

高校;办学思路;构想

办学思路是指一定时期学校办学的总体想法与打算,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集中表现。学校的一切改革是否有成效,首先要看有没有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引导,其次要看在先进思想观念下有没有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个措施就是学校的办学思路。对一所学校而言,先进的办学思想、清晰的办学思路从来都是起决定作用的,它决定着学校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的速度,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发展思路,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楚雄师范学院办学思路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在建院初期,正处于高校整合资源、扩招最激烈的时期。学校的前身是专科+中专,无论是办学层次还是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要求都与本科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所以,当时学校上下都把这一过渡时期称为“二次创业”。“二次创业”时期学校既要积极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需要,尽快将教职工的思想、观念、意识从专科、中专办学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向本科办学的转变,又要着力解决好本科办学所需的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建设、本科学科专业建设等等核心问题,同时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体制中的重大问题,工作千头万绪,抓重点、重点抓成为建校初期学校的工作策略。基于以上种种现实背景,学校提出了建校初期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发展的“一、二、三、四、五”的办学思路框架。

“一”是抓住以育人为根本,推进二次创业,建设合格本科院校这个目标; “二”是抓住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顺管理体制和激活工作机制这两个关键;“三”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这三项改革;“四”是抓好师资队伍、专业学科、教学科研装备、新校区建设这四个工程; “五”是构建科学的行政决策和管理、教学科研成果质量评价考核管理、学生教育管理、对外交流合作与开放办学管理、教职工管理这五个体系。

正是因为有了升本初期的这个发展思路,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了这个发展思路,学校才得以在短短的几年间在专业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培养、对外开放办学、治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顺利实现了学校确定的“本科专业拓展到23个,全日制在校生达到5000人”的第一步发展目标和“稳定规模、改善条件,以师为主、综合发展,增强优势、初具特色,成为楚雄地区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教学、科研、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学校的发展战略管理已取得显著效果,为今后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楚雄师范学院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矛盾的凸显期。纵向看,学校的综合实力比建校初期有了较大提高,但横向看,与省内外同类院校相比,差距仍十分大。就学校自身而言,发展不够、质量不高、实力不强,仍然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办学水平质量不高是困扰学校发展最大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教育经验、教育技能、教育资产、教育费用、教育品牌、教育设施、教育师资等,由于这些资源的不足,使得学校对人才、资金的吸引力不强,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不全面的问题依然存在。升本以来,学校就不遗余力地在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方面下功夫,但是从改革的力度和效果来看,仍然与建立现代高效管理体制有很大差距。

三是办学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巨大仍然是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虽然按照教育部的批复,学校实行的是“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投资体制,但实际上2009年以前,所有办学经费均由楚雄州财政负担。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楚雄州财力有限,很难完全解决学校建设所需的投入。2009年投资体制变更后,办学经费由省财政供给,生均经费不增反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之新校区建设,使学校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还贷压力沉重,资金链条异常脆弱。目前学校占地面积和校舍面积基本满足需要,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600多亩的占地显然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而要扩大占地面积,巨额资金投入仍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困难。

四是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合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目前楚雄师范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非师范专业14个,这些专业部分是从师范专业发展起来的,有的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合程度不高,一些专业与其他高校相比竞争力不强,就业市场狭窄。

五是科技创新服务水平不高,解决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偏少。从楚雄师范学院近年来科研立项的课题看,教师的科研一部分是从个人喜好出发,也有部分是为职称而科研,高层次、高级别的立项项目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项目少,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少,科研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六是高素质教师偏少,全面提升教师素质的任务还很繁重。经过多年的努力,教师“量”的矛盾逐步缓解,“质”的问题在短时间内仍无法达到目标,表现在:博士少、教授少、学科带头人少,优秀教学团队少,双师型师资少。从教师的学缘结构看,50%左右的教师毕业于省内高校,结构过于单一,不仅影响教师队伍中多学派、多学术风格之间的交融和交流,造成学术气氛沉闷,同时,在教学上也会因缺乏直接的切磋而使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刻板单调,最终导致教学、科研缺乏创新,学术思想趋于僵化,学科的发展走向凝固化。

七是办学特色不明显。作为师范院校,最能体现办学特色的独特属性是师范性,这是区别师范类院校与非师范类院校最重要的特征。但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要摆脱与其他强势的师范院校同台不对等竞争的命运,还必须在师范性的前提下体现质优性即地方性。因为地方师范院校处于特定的地区之中,依托特定的地域文化,并为发展地域文化服务。这在客观上就要求学校在办学特色上要突出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特色,如果离开了这个依托,“特”将不“特”,办学就会流于一般,毫无竞争力可言。同时,作为一所教学型高校,服务面向的是基层基础教育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所培养的学生首先必须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即广泛的应用性,才有竞争能力。笔者认为,楚雄师范学院目前不论是“师范性”、“地方性”还是“应用性”,特色都不明显,一方面是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与中小学教师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驾驭复杂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素质和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科研素质还不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所设置的专业和科研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再一方面是实践实验环节薄弱,在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上显得力不从心。

八是国际化办学水平不高。目前楚雄师范学院在对外开放办学方面一直没有突破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缺乏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的好项目;二是缺乏能胜任国际化课程教学的师资;三是缺乏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学校在与国外高校的合作与交流上一直徘徊不前,没有大的突破。

二、楚雄师范学院发展思路设想

楚雄师范学院要在新的发展契机下,结合新的发展形势,重新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要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努力成为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头羊。目前,楚雄州内有楚雄师范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和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3所大学,其中本科层次只有楚雄师范学院一所学校。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前身系成立于1979年的楚雄农业机械化学校 (1993年更名为楚雄州工业学校),2001年与昆明理工大学实行州校合作,成立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偏重于培养面向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娴熟、手艺高超的技能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前身系楚雄州卫生学校,去年刚刚完成“升专”,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偏重于培养面向基层的医疗卫生人才,行业特征比较明显。而楚雄师范学院尽管建校时间不长,但是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完全实现了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过渡,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既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又培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应用型人才,服务面向较广。应该说,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培养目标与教学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更高。站在新的起点上,楚雄师范学院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在“质”而不是在“量”上下工夫,“量”大仅仅意味着规模大,说明不了什么,而“质”高才说明水平高,社会的认可度才高,才有竞争实力。所以,在未来的发展思路中,楚雄师范学院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使学校的办学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领头羊”。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高地。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作为一所本科学校,楚雄师范学院应根据地区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要确定各层次人才培养规模,从学校所具备的办学条件以及地区人才需求看,楚雄师范学院目前应基本稳定本科生规模,不宜再盲目扩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适当发展研究生教育;另一方面要重新审核专业设置,所开办专业应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毕业生就业适当挂钩,淘汰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专业,建立一些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专业,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上手快、用得上”的人才。

三是增强为区域服务意识,努力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楚雄师范学院应楚雄地区经济建设需求而诞生,随楚雄地区的发展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坚强的支撑。所以,学校应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一方面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高校人才的智力优势,组织开展关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和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另一方面要围绕地区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上产出高水平的、具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同时,还要发挥学校在传承先进文化方面的作用,积极为地方文化繁荣和精神文明建设做贡献,努力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

四是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努力构建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又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学校现代管理,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既是学校发展现代教育的需要,也是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需要,更是克服影响学校发展因素的迫切需要。楚雄师范学院建校初期,正是因为牢牢把握住了构建“规范化”管理体系这条命脉,从改进和规范党委、行政班子决策议事制度与程序入手,加强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积极探索分级管理的校系两级管理模式和适应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督导机制,完善教学科研运行机制、人事管理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成本核算管理机制、后勤服务保障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但是作为高校,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是一个永恒的任务,加强体制机制管理是学校改革的必须,加强校系两级领导管理能力建设,提高办学治校水平是构建大学现代制度的保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根据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学校健康运行的管理机制,包括领导管理机制、工作管理机制、教学科研管理机制、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通过机制创新,建立起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秩序,提高办学效能。

五是打造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办学特色的核心是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专业为基础的,学科、专业建设代表着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决定着其科学研究发展的前景和潜力,决定着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因此,办学特色的建设必须以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为“龙头”和突破口。尽管楚雄师范学院由于受到自身各种办学条件如办学规格、学科基础、培养目标、经费投入、师资力量、教育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在与其它大学的相同学科建设方面相形见绌,但这并不妨碍对自己拥有的独特学科的重点建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所以,楚雄师范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策略应该是: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教育学科建设为重中之重,以基础学科为依托,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建设。

五是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目前,楚雄师范学院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依然存在,因而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就成为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选才和揽才,要坚持“海纳百川,不拘一格”的原则,不仅要在省内引进,还要从省外引进;不仅要在学术领域引进,还要从实践领域引进;不仅要进行人才引进,还要积极进行智力引进。其次,要建立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目前,就大学而言,地方大学和建在省会城市的老牌大学相比收入悬殊较大,这是不言而喻的,收入的悬殊使优秀人才纷纷流向条件更好的学校或者其他非教育部门。因此,楚雄师范学院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应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在实行按岗定酬、优劳优酬的同时,建立不同形式自主灵活的分配办法,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个别拔尖人才,可以参照市场价位高薪聘请;对关键岗位的高层次人才,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楚雄师范学院在未来的发展战略中仍应突出建设高水平师资的战略性地位,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投入、超常规的举措,不拘一格培养或者引进学科领军人物等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遴选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学术骨干、学术大师、创新团队,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平台。

与此同时,还要打造一支懂管理、会管理的管理队伍。学校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师生员工去实施、去实现,各部门领导干部掌握着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建设的成效。所以,继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着力提高管理队伍科学发展的能力,仍是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坚强组织保障。

六是提升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以开放办学来带动学校新一轮的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楚雄师范学院建校以来,在推进教育国际化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但总的来说,这种尝试仅是浅层次的互访和交流,人来人往看似非常热闹,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办学仍然起色不大。所以,要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进一步扩大办学视野,尝试引进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推进国际合作办学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实行“弯道超越”,使学校高起点、高速度地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主流中去。同时,大力加强留学生招生工作,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和省内大学联合,与国外高校合作建设孔子学院,让国际合作办学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

七是确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楚雄师范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但仍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一而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因此,应尽快建立起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对于师范专业的学生可采用“按学科大类招生,按专业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按学科大类招生,对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打通式的无专业培养,统一设置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广泛开展通识教育,到三、四年级时再设置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同时,加强实践环节教育,培养出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也可以采用英才培养模式,选拔特长明显的高素质生源,单独组班,因材施教,进行高起点、严要求的特殊培养,比如现在各高校纷纷创办的各种实验班。另外还可以积极探索试行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他种种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楚雄师范学院未来发展思路可以表述为:坚持一个中心 (以教学为中心),抓住两条生命线(育人为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三项改革 (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四项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名师工程建设),实现五大突破(规模质量、办学特色、教育创新、开放合作、现代管理)。

[1]李明.攀登·探索·创新——西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及管理方略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邓成超.从我国大学理念的发展看地方院校的办学策略 [J].高校教育管理,2008,(5).

[3]大学精神与教育创新课题组.21世纪的中国大学精神 [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

School-Running Planning of University——A Case Study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Li Zi-rong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Chuxiong Yunnan 675000,China)

Scientific planning of school runn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a school’s development.Facing a new start,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ha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Under current circumstance,the university needs to make both short-term and long-term plans in order to find the right aim in its development.

university;school running program;planning

G647

A

1671-7406(2011)11-0057-05

2011-08-24

李自荣 (1967—),女,云南武定人,楚雄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责任编辑 刘祖鑫)

猜你喜欢

楚雄师范学院办学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名家与楚雄
名家与楚雄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洛阳师范学院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楚雄盆地扭动构造及其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