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面教育的影响探析

2011-08-15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礼义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

蒋 毅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负面教育的影响探析

蒋 毅

(西南大学 教育学院,重庆,400715)

随着各种先进教育理论的产生,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迈上一个新台阶,但近年来一系列校园事件的发生也使我们看到教育领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负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由此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以其独有的特点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性;人性论;负面教育

1 关于人性的几种观点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对人性的探讨、深思、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正确处理教育领域发生的现象及事件。不同的人性观会导致不同的教育观,从某种角度上说,人性论是教育理论的依据。

1.1 性善论

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教育的工作是引导人的本性,其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于我也,我固有之也。”[1]该观点认为“仁义礼智”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教育的工作就是通过适当的方式将这种本性引导出来,并使其不断完善,成为真正的“人”。此外,孟子认为要充分发挥固有的本性,就要做到寡欲,即“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2]

1.2 性恶论

性恶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各种不良的情欲,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节制,必致悖于礼义,其代表人物是荀子。荀子说:“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色之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因此,“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3]他认为人的本性中不仅不存在礼义,而且随着人的本能的发展,还会出现相互争夺利益的现象。故教育的工作在于“化性起伪”,即通过教育从根本上对人加以改造,使之接受礼义的约束,成为完善的人。

1.3 性无善无恶论

性无善无恶论认为人性不是先天所成,而是后天环境与教育使然,其代表人物是告子和墨子。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他认为人的本性好比水流一般,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的教育与环境所形成的[4]。墨子则把人性比作素丝提出了“染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5]告子和墨子虽把人性比作不同的事物,但都阐明了人性非先天所成,而是后天环境与教育造就的观点。

2 负面教育的提出及概念厘定

负面教育是在性恶论这一哲学基础上提出的。目前,负面教育尚无公认的概念,在对负面教育概念做出限定前,有必要先区分教育领域中与负面教育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反面教育与挫折教育。

反面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是一个高频词汇,大家对它的认识也比较一致,反面教育是指利用反面素材或反面现象开展的教育[6]。反面教育是将社会生活中假丑恶现象与事件用于教育孩子们,目的在于告诉孩子们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进而引导孩子们走向真善美的一面。实质上这是一种正面引导的教育方式,与本文所讲的负面教育不是一个概念。关于挫折教育,学者们已有大量的研究,其中较普遍的认识是:通过对环境的控制,设置一定的情景,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艰辛与苦难,或经受一些磨难,以提高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及生存能力[7]。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挫折教育旨在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孩子们体验某种在他们当前所生长环境下没有的情感,以提高孩子们的适应能力。本文所要讲的负面教育针对的是孩子们的不当行为,旨在约束或改正某一行为。虽然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总的来说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本文所采用的是董吉贺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负面教育定义,即负面教育是指教育者以适当的方式,对儿童的不当行为进行限制,或进行否定、指责和纠正,以使儿童转变错误认识,消除不当行为。通常可采用的手段有适当的约束、批评、惩罚等[8]。

3 负面教育的意义

3.1 丰富儿童的体验世界,完善儿童的人性

顺境和逆境共同构成了儿童的体验世界,儿童人性也在其中形成、发展和完善。中国国力日渐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儿童所生活的环境也越来越平顺。尤其实行计划生育制度以来,家长对子女的溺爱达到空前的高度。因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如果用负面教育手段来教育孩子,则会遭到家长的投诉等,于是教育领域对待负面教育如同瘟神一般。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受到的是体验世界中的顺境部分。由于教育工作者们几乎都用的非负面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这使孩子感受不到负面教育所带有的强制性和心理紧张感的体验世界。体验世界是孩子人性形成的过程,它的缺失或不足会给孩子人性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灾难。负面教育是在人性本恶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主要任务就是“化性起伪”,即通过教育的手段,达到完善儿童人性的目的。总之,负面教育带给儿童新的体验世界,同时帮助儿童完善其人性。

3.2 丰富教育方式方法,完善教育理论

古人云:“教无定法。”但这并不是说教育就没有方法实施了。教育是有自身的规律的,根据这些规律,人们提炼出教育方式方法。在负面教育被冷落这段时期,正面教育即温和的说服教育方式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幻想它能够支撑起教育这座大厦。但实践证明,一只脚的大厦是根基不稳的,必须补上其另一只脚。正面教育,一种深受广大人民接受的教育方式,它的背景在于人权。随着中国对人权这一话题的重视,老百姓也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到人权。家长、社会和国家都认为负面教育有违人道人权。于是,负面教育长期被偏见所笼罩,人们不能真正看清它的本来面目。实践告诉我们,只是运用正面教育还不足以解决教育领域的所有问题,负面教育在教育领域中也应该占有一席之地。总之,负面教育带给教育以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完善了教育理论这棵大树。

4 负面教育应坚持的原则

4.1 伦理道德

人是鲜活的生命体,生存权首先应该得到尊重。强制性是负面教育的一个特点,这里所说到的强制性是在尊重个体生命生存权的基础上做出的抉择。生存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力,教育工作者在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时应该尊重它。人是独立的个体,即使离不开社会单独生存,隐私权就成为人们的一项权力。负面教育运用的是与温和手段相反的强制手段,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侵犯儿童的隐私,这是不道德的,需要教育工作者们引起注意。人是有自尊心的,不同的人所拥有强度是不一样。负面教育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而不是打击其信心,所以在实施负面教育时要注意尊重儿童的自尊心。总之,人是生活在充满伦理道德的社会里,既需要遵循伦理道德规范,也需要他人以伦理道德规范来尊重自己。

4.2 合理适度

古人云:“物极必反。”再好的方式方法,如果超过了限度,结果比没有做还要糟糕。负面教育是一个颇受争议的教育方式,它所借助的实施手段,一旦超过人们能够接受的限度,后果是可怕的,因为其对象是儿童。约束、批评、惩罚等是负面教育的主要实施手段。约束是针对儿童在活动中的不当行为,防止其发生;批评是教育工作者以语言的方式,针对儿童不当行为,进行教育,使其意识到危害;惩罚是针对儿童的不当行为,用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对其处罚。三种手段都是针对儿童的不当行为,都具有强制性和批判性,同时可能会引起儿童心理紧张或给其造成一定的压力。合理适度地运用负面教育,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反之,则会成为儿童的噩梦,走向教育的反面。

[1] 万丽华.孟子·告子上[M].蓝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9).

[2]安小兰,译注.荀子·性恶[M].北京:中华书局,2007,(12).

[3]李小龙,译注.墨子·所染[M].北京:中华书局,2007,(3).

[5]张廷亮.论反面教育[J].现代教育论坛,2007,(9).

[5]陈文银.负面教育的正面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4,(19).

[6]董吉贺.论“负面”教育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3).

Some Ideas of the Negative Education

JIANG Yi
(School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fter many years development,education areas to be vigorous development,but with a series of campus events,we also see education field in development there are still quite a few problems.Negative education as a kind of education modes and methods,and also gradually into people’s perspective.With its unique features,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human nature;theory of human nature;negative education

G620

A

1674-5787(2011)05-0110-02

2011-09-15

蒋毅(1987—),男,四川遂宁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管理哲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闫桂萍

猜你喜欢

礼义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荀子》文化演化思想发微——兼论礼义起源问题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教育领域传统书籍的数字化发展——以人教学习网电子教材教辅为例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