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对社会经济生活三大问题的深度阐释
2011-08-15张迎春姜建斌
张迎春,姜建斌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资本论》对社会经济生活三大问题的深度阐释
张迎春,姜建斌
(辽宁师范大学 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资本论》不仅涵盖了西方经济学提出的社会经济生活的三大问题,而且在更高的层次上解答了这一问题.马克思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实质,从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揭示了个体经济行为的非主观性,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地位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和目的.
马克思;经济学;《资本论》;社会经济生活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作,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其历史使命是揭示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趋势.由于研究对象和目的的特殊性,在以往《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中,长期忽视了马克思对西方经济学强调的社会经济生活三大基本问题的深度阐释,当研究的视野拓宽后发现,《资本论》从第一卷第一章到第三卷的最后一篇,不仅涵盖了所谓的社会经济生活三大基本问题,而且科学地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资本论》从现象到本质,又从本质回到现象,在更高的层次上阐释了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相互联系的三大经济问题.
一、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实质
西方经济学强调,人类社会从古至今都必须面对和解决三个基本的、相互联系的经济问题,即生产什么及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它们是由稀缺性决定的,正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才要决定生产什么来满足某些欲望,如何生产更节省资源,以及生产的产品应该归谁.如果资源是无限的,可以用任何方式、为任何人生产无限的产品,这三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人类社会的这三个基本经济问题正是稀缺性存在的反映,解决这些问题也就是解决稀缺性问题.西斯蒙第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一书中指出,"从政府的事业来看,人们的物质福利是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人分享物质财富".[1]庸俗经济学家西尼尔在《政治经济学大纲》一书中说:"我们称之为政治经济学的那门科学,所讨论的是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2]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明确说:"总之,政治经济学所谋划的,是如何使人民和君主都富起来."[3]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基本上把政治经济学对象界定为如何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指出:"经济学研究的是,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是如何进行选择的,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社会资源如何被利用."[4]美国另一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的观点是:"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选择,来使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资源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5]4显然,西方经济学,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之前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还是产生之后的近现代西方经济学,都把财富生产、物质福利、资源配置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解释三大经济问题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6]8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生产物质资料的方式,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这条主线的发端和首要的因素是生产力.这一思想在《资本论》中贯彻始终.
首先,关系到人的衣食住行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和起点,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不会有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存在和发展.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一般意义而言,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活动,是人类为了自身的需要而改造和占有自然物,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它不依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的改变而改变,为一切社会形式的人类生活所共有.而构成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一般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6]208,所以,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的生产力系统就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要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必须将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而且这些生产要素以何种方式结合和结合方式的科学合理程度,都直接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人类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为不断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类总是力求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把可能的生产能力和劳动对象结合起来,克服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形成和扩大现实的生产力."这种按一定比例分析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表现形式."[7]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按照人们的需求状况和需求结构,结合既有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按比例地分配社会资源和社会劳动.这不仅是适应物质生产过程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客观需要产生的,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状况的改变,对生产要素配置质量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是由生产与需要的相互适应而产生的,其资源配置的实质不过是社会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问题,这是一条自然规律,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起作用.
其次,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中,生产力居于首要地位.任何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总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形式下进行的,生产者和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总是以某种方式相结合,构成生产的社会形式,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正如列宁所说:"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科学."[8]《资本论》对一系列经济范畴的分析,无一例外地具体体现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一般关系,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承担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例如,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关系、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价值规律的物质内容与实现形式、资本的技术构成与价值构成、再生产的物质形态与价值形态等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和配置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论》不仅全面阐述了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而且深入揭示了资源配置的内在机理.由此证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绝不是像某些人所言"不研究社会资源的配置问题,只研究阶级斗争".实际上,马克思并不是一般地反对研究资源配置问题,而是不赞成脱离具体的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抽象地研究资源配置.
最后,政治经济学要揭示的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生产力配置的社会形式,而不是生产力配置的物质过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虽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居于首要地位,但政治经济学首先是社会科学,目的是要归纳和总结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恩格斯强调:"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关系;可是这些关系总是同物结合着,并且作为物出现."[9]123"政治经济学,从最广的意义上说,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与交换的规律的科学."[10]
总之,《资本论》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揭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实质,与西方经济学明显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和范围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更多关注的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生产力组织层面的描述,而《资本论》则透过物的表层与社会现象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及本质,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西方经济学从稀缺性与选择来说明经济学的产生,其实,稀缺性与选择都是超历史、空洞的概念.国外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说过:"这些超历史的范畴并不是通过抽象出每个特定的社会的一般的共同的性质所形成的,而是编造出一个虚构的技术基础,然后把它强加于各个社会."[11]《资本论》正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中来揭示资源配置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的具体规律,说明社会资源的配置归根结底是资源在利益有差别甚至利益有冲突的不同阶层、不同阶级之间的分配,因而建立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体系,必然成为资源配置得以实现的基本机制.马克思承认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的存在,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却认为各个社会有着根本的区别,抹杀这种区别正是要否认各种生产关系之间的实质性差别.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重视对资源配置一般规律的研究,而且更加重视资源配置的特殊社会形式的研究,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抛开具体经济关系只专注于一般均衡标准的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原则区别.
二、从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揭示个体经济行为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贯彻始终的是人的经济行为.西方经济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开始,一般都采取孤立的、个体主义的方法解释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这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传统.自亚当.斯密之后的西方经济学虽然出现了各种新的流派,但无论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向"右"转的新古典综合派和向"左"转的新剑桥学派,还是凯恩斯主义,以及凯恩斯主义反对派的主要代表——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等,均没有从根本上背离这一传统.英国著名学者马尔科姆.卢瑟福总结方法论个体主义的核心是:"只有个体才进行选择和行动,而群体本身既不选择又不行动,如果所分析的群体同样进行选择和行动,则就不符合科学的准则.社会总量被认为只是个体所做的选择和采取行动的结果."[12]按照卢瑟福的总结,方法论个人主义可概括为:(1)只有个人才有目标和利益.(2)社会系统及其变迁产生于个人的行为.(3)所有大规模的社会学现象最终应该根据只考虑个人,考虑他们的气质、信念、资源以及相互关系的理论加以解释.所以,采用个人主义的方法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时,个人的主观动机及由此决定的个人行为成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正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把孤立的猎人、渔夫当做出发点,他们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孤立的个人开始的.他们笔下的个人脱离了具体的生活环境,脱离了他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历史进程,变成了不属于任何社会形式的、徒具类本质的孤零零的个体,甚至将分工和交换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满足每个人的私利的结果.
《资本论》对经济问题的研究则采用了整体主义的原则,从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揭示个体经济行为.[13]虽然马克思不排斥对个体动机和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但在他看来,社会虽然是由个人组成的,但绝不是单个人的简单加总,任何社会的构成都是按照一定阶段的制度和规则组成的,是根据该社会特定的结构形成的有机整体.伴随着有机体的形成,新的单个个人所不具有的社会属性也必然产生,各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相应而生.综观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从来不存在孤立于社会之外的个人生产,越往前追溯历史,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14].社会的各种活动是由个体的选择和分散的行为汇合而成的,但这种选择和行为不可避免会受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的历史的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的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15]"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6]585实际上,没有任何人在选择和行动时,可以随心所欲,完全主观臆想,因为它本身就是经济规则和制度的产物.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指出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6]12因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坚持的整体论观点,一方面明确人是社会的人,另一方面强调社会不能脱离个人的存在,成为空壳的社会.由各种规则和制度构成的社会结构,制约着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不仅成为个人选择和行为的前提,也必然成为它的结果.相对于个体而言,社会结构则具体体现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规范个体行为,内在于人的活动中.人们在特有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在一定的相互制约的社会整体结构中选择相关制度,人在改造环境的同时改造自身."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里所说的个人不是他们已经或别人想象中的那种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也就是说,这些个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16]71
综上,西方经济学从孤立的个人出发考察经济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把历史和时间排除在经济学视野之外,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做某种先验的超历史的现象,把资本主义社会当做历史发展的起点,不承认其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否认资本主义是生产发展的结果,而强调是生产发展的前提;不是把资本主义看做从客观历史条件中产生出来的,而是看做由人类的自然本性造成的.其结论必然是把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范畴不仅用来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而且用来说明一切人类社会的经济现象,由此,理性人的范式成为解释一切制度现象的试金石.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从现实的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出发观察和研究经济问题,必然要考虑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结合制度的历史变迁,重视人类社会发展的延续性.正是从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没有一般的生产,有的只是特殊的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抽象的适合于任何时代的社会结构是不存在的.因此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的是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社会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资本论》中对价值形式的研究就是对这一观点的最好诠释."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是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的、但也是最一般的形式,这就使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因而同时具有历史的特征.因此,如果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是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那就必然会忽略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6]98可见,马克思从历史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的整体制约中分析个体经济行为,从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揭示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实质,这是区别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重要原则.
三、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地位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在回答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问题时,着眼点是在面对多种可能的物品和劳务时,每种物品和劳务应该生产多少数量和什么时候生产.在回答如何生产物品时,是指使用什么资源和运用何种生产技术方法来生产这些物品.针对为谁生产物品,萨缪尔森的回答是:"在美国和大多数民主国家中,多数经济问题是由市场来解决的……消费则取决于个人如何花费从劳动和财产所有权中获得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的决策(为谁生产)."[5]37可见,在西方经济学看来,三大社会经济问题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在地位上是平等的,他们虽然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有联系,认为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中间环节,形成了所谓的"正规的三段论法",但却把生产方式看做符合人的本性的、自然的生产方式,满足于描绘生产方式的外在联系.马克思指出:"生产是一般,分配和交换是特殊,消费是个别,全体由此结合在一起.这当然是一种联系,然而是一种肤浅的联系."[9]9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历来强调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整个经济关系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它在整个经济关系中的决定作用是由生产在人类全部经济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决定的.为此,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专门分析了生产与消费、分配和交换的一般关系,指出物质生产总是一定社会性质下的生产,生产、消费、分配、交换是物质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起决定作用."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了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开始.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而作为生产要素的分配,它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的关系."[9]1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生产的决定作用以及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地位的强调,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完整的体现.例如《资本论》第三卷"分配与生产关系"一章,马克思对生产决定分配的作用是这样阐述的:"所谓的分配关系,是同生产过程的历史规定的特殊社会形式,以及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再生产过程中互相所处的关系相适应的,并且是由这些形式和关系产生的.这些分配关系的历史性质就是生产关系的历史性质,分配关系不过表示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17]998在《资本论》第三卷末,马克思精辟地总结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特征是作为商品的劳动者与资本相互结合而产生的雇佣劳动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资本本质上是生产资本的,但只有生产剩余价值,它才生产资本"[17]996.显然,正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的深刻剖析,论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对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决定性作用,所以,马克思从一般生产关系中分离出生产资料所有制,并将其作为整个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的基础.
可见,《资本论》不是直接涉及市场表象和资本表象,而是揭示出市场现象掩盖下的经济关系的实质.马克思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从根本上说明是价值规律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如何生产等问题,是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为什么和为谁生产商品的问题.总之,《资本论》从现象到本质,又从本质回到现象,深刻解答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三大基本问题.
[1]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9:5.
[2]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7.
[3]莱昂.瓦尔拉斯.纯粹经济学要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31.
[4]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10.
[5]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M].12版.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6]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7]马克思.《资本论》书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82.
[8]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6.
[1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9.
[12]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86.
[13]林 岗,张 宇.资本论的方法论意义[J].当代经济研究,2000(6):3-14.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0.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7]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Deep interpretation of"capital"to three major issues of socio-economic life
ZHANG Yingchun,J IANGJianbi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ministration,Liaoning Normal Univ., Dalian 116029,China)
Capitalnot only covers the three main problem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proposed by the western economics,but also gives the answers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higher level.Marx revealed the substance of distribu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from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productive forces and production relations,showed the non-subjectivity of individual economic behavior from the overall constraint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forming in history,and presented the nature and purpose of capitalism production from the basic position of the system of ownership of the means of production.
Marx;economics;Capital;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1671-7041(2011)04-0001-05
F091.91
A*
2011-04-09
辽宁省教育厅文科基地项目(WJ2010016)
张迎春(1963-),女,山东莱芜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