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低碳经济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思考

2011-08-15罗晰李义民

关键词:绿色资源环境

罗晰,李义民

加强低碳经济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思考

罗晰,李义民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与资源不足问题的加剧,人们逐渐认识到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阐述了绿色技术创新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目前面临的障碍,提出了加强低碳经济中绿色技术创新的思路。

低碳经济;绿色技术创新;科学发展观;生态循环经济

一、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

(一)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绿色创新技术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目前,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探明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1%;第二,是碳排放总量突出。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速,能源消耗巨大,碳排放总量不可避免地逐年增大,其中还包含着出口产品的大量“内涵能源”;第三,生产的边际成本不断提高;第四,碳排放空间不大。由此可知,要发展我国低碳经济,就要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这都需要大力开发绿色创新技术,研发能源和减排技术,从而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

(二)绿色技术创新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1.绿色技术创新是低碳经济企业的新增长点

有关研究表明,77%的美国人表示企业的绿色形象将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欲;94%的意大利消费者表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绿色因素;82%的德国消费者和67%的荷兰消费者表示在购物时会考虑环保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绿色技术开始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绿色产品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因此,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开发绿色产品和发展绿色产业,无疑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2.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低碳经济强大的技术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模式的发展主要体现为对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污染物的低排放。显然,这些都是现有常规技术所无法或难以有力支撑的。只有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保障,加快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的替代技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技术以及绿色再制造等绿色创新技术,才能不断努力突破制约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障碍。

3.绿色技术创新能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主要是依靠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粗放式投入实现的,还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特点,高经济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瓶颈”。绿色技术的创新、开发和运用能够使生产保持良性循环,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低

公众既包括绿色技术创新的决策者,也包括消者公众持怎样的环境意识,往往影响到绿色技术能否得到推广,绿色技术的市场需求能否得到拉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决策者非常缺乏环境保护知识,不了解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不当的原材料选择会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废弃物。同时,消费者的环境意识薄弱也导致一些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产品有存在的市场,从而影响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

作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存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管理薄弱的问题。由于绿色技术开发的周期长、费用昂贵,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进行基础研究和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此外,企业很少将绿色管理的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的绿色技术网络服务、信息平台、服务中心普遍尚未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缺乏预见性和控制力。由于我国接受绿色技术概念的时间较短,对绿色技术的理解还不深入,因此,绿色技术创新不可避免地遇到重重困难。

(三)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让绿色技术创新有利可图的环境,政府缺乏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激励、扶持和优惠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目前,我国的环境容量尚没有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废弃物排放具有显著的外部性。(2)成本、价格障碍。我国的环境成本计算体系尚不健全,环境资源生产要素化进程缓慢,各种资源比价不合理,由于资源无价或低价,企业主要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作为获得经济增长的手段,这就使企业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在经济上缺乏吸引力。(3)税收障碍。企业增值税对企业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具有一定抑制作用。由于企业节约利用资源,原材料成本降低、成本中增值部分所占比例较高,而增值税是按增值的比例缴纳税额,因此,按产值计算节约利用资源反而需要缴更高比例的税。同时。我国的资源税征收范围窄,税率普遍较低,造成资源价格偏低,不利于激励企业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另外,消费税等税种的环境保护功能较弱,尚未开征环境保护税等。

三、发展低炭经济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思路

(一)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全局

目前,我国面对环境状况恶化的严峻生态形势,不能采取“先破坏、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来发展经济,而要以科学发展观去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要走依靠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因此,要彻底摒弃以往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增加产出的错误做法,要使发展更少地依赖地球的有限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应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从根本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走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之路。

(二)树立生态循环经济理念

企业要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制定和实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循环经济绿色技术创新战略。从企业基业长青和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已经或正在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瓶颈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重点研究能大幅度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研究先进的、与环境友好的制造业关键技术、以废弃物为原料的新型工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符合循环经济基本原则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实现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现高新技术的绿色化

以往的技术革命基本上走的是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提高——生态负效应出现——经济效益下降——以一部分经济效益为投入消除生态负效益的恶性循环之路。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应当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规律,有选择地发展高新技术,其重要标准之一是高新技术的绿色化,即应当大力发展“绿色”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中的非绿色技术向着生态正效益增加的方向发展;严格限制和控制高新技术中的反绿色技术的发展,尽可能推动其替代技术的创新,并促进一般绿色技术高新技术化。

(四)建立适应市场机制运行的外部环境

国家应在经济、财政、税收、融资、信贷、政府采购等方面,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尽早制定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约束、制度管理等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政府应不断严格环保法规和标准,严格实行污染许可证制度;由于环境是公共物品,所以应在制度安排上明晰环境产权,应用科斯定理使环境资本产权化;完善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实现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并将排污收费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环境污染破坏的成本内部化,以真正发挥约束和刺激作用;尽快建立全面反映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的价格体系,使各种资源比价合理化;开征环境税,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等。上述政策体系和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使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应用在经济上更具吸引力,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五)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和资源服务体系

我国应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发展绿色技术、管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通过建立高效的绿色技术信息网络和信息传递机制,及时了解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降低绿色技术创新的学习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从而加快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步伐。通过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企业、行业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培养高水平的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增加绿色技术创新知识储备,创立绿色技术创新的培育示范基地和扩散中心。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的作用,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提供服务。同时,加强民众的监督机制,使低碳经济的责任不仅是企业的,更是生活在绿色地球村的所有人的责任。

[1]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2]胡淙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3]郑文峰,陈秀宁.试论企业绿色的技术创新[J].现代企业,2005(9).

[4]董炳艳,靳乐山.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进展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2).

[5]贲友梅.试论绿色技术创新及其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4(11).

F120.3

A

1673-1999(2011)01-0085-03

罗晰(1980-),女,江西南昌人,硕士,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2005)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李义民,九江学院政法学院讲师。

2010-10-10

猜你喜欢

绿色资源环境
绿色低碳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环境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