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煤炭资源型小城市空间结构现状分析:以霍林郭勒市为例
2011-08-15张瑞娟
张瑞娟
(内蒙古财经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煤炭资源型小城市具有分散化的城市空间特征。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始采矿业的衰退与变迁,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必将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由于资源型城市独特的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其面临着自身已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需要对空间的集聚与扩散给予引导和调控,否则将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本文主要以内蒙古典型的煤炭型小城市霍林郭勒市为例。
一、煤炭资源型小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资源开发的分散性与城市建设的集中性之间的矛盾是任何一个资源型城市都存在的,其资源分布都不可能是均衡的、集中的,开发资源的过程也是分散的,这就容易使城市发展与布局形成过于分散的态势。总体而言,经济空间布局没有充分发掘城市的财富和充分发挥城市的效率;生态空间布局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社会空间布局有悖于公平的原则。
(一)经济空间
1.经济结构单一,偏离标准城市经济圈的规划
由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非农业产值比重逐年增加,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中,耕地荒芜,使得城市的空间发展不平衡,偏离标准城市经济圈的规划。
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09》数据显示,2008年,霍林郭勒市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31010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100万元,占总产值的1.2%。霍林郭勒在城市刚刚建立之初,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50%左右。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已从2000年的19.8万减少到13万,可以说资源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当地基础农业的发展。而本地区经济发展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2008年,霍林郭勒市第二产业产值934786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1.35%,且主要以采掘业为主。虽然目前在发展多元化产业,但大都依附于主体资源产业而发展,未形成特色化的产业体系。
2.区域差异显著,空间发展不平衡
资源型城市城乡差别较大,集中表现在:城区的经济发达,物质和文化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层次较高,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而广大的外围地区,即使是外围的建制镇,尽管与城区的空间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城镇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当落后,而连接城区与外围城镇的广大乡村地域与各级城镇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生活水平低等现象。
2003年到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霍林郭勒市城镇及农牧民人均收入均大幅增长。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剪刀差,城乡差距较大,如,200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50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是7500元,城镇居民收入是农牧民收入的2倍。
3.主导产业与周边地区相关度低,行政中心城市对小城市的辐射能力差
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社会要素过度集中于资源聚集区,这种高度的要素集中,阻碍了城市区域的均衡发展。各城镇镇区与广大外围地区联系较弱,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不利于区域的整体发展。
从小城市的投资企业看,也并非来自地区中心城市。大型企业集团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跨越行政界限在这里投资落户。如中电霍煤集团、霍煤集团、西北铝业、北京京能、大唐风电等,都不是投资中心城市而后辐射资源地区,而是直接投资到矿区。
(二)生态空间
资源型小城市主要面临的是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1.资源方面
(1)城市的扩张,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由于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占用。数据显示,2005年到2008年间,霍林郭勒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由2005年的13915公顷下降到2008年的12717公顷。
(2)水资源的利用率低
虽然矿区生产城镇生活用水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尚未建成一处较大的有控制性的地表水源工程,地表水的利用率仅达到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95%以上的农田灌溉靠天吃饭。同时由于资源相关产业的发展,大量的淡水资源被直接使用,造成水资源浪费。
(3)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资源矿业的发展,出现了弃土弃砖的大量排放等行为,水土流失加剧。霍林郭勒本来为草原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开荒种地,加上本地区自然条件,造成大量的土地沙化。
2.环境保护方面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城市整体生态安全格局受到破坏,景观特色也受到挑战,影响城市的持续协调发展。煤矿的采掘区对城市空间拓展形成制约,减少了城市可建设用地,破坏了城市周边协调的草原景观风貌。
(1)城市市区环境污染严重
城内生活综合污水最大排放量远大于污水厂的处理能力,致使污水厂设备超负荷运转,造成设备和管道事故频发致使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以填埋为主,垃圾填埋场数量少,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2008年,生活综合污水最大排放量已达到每日10616立方米。
(2)矿区环境污染严重
露天煤矿的排土场和电厂的粉煤灰堆放场是资源型城市最大的污染源,大气环境质量中总悬浮颗粒物,降尘等污染物含量超出国家二级水平;地面水水质中的悬浮物等污染物严重超标,周边河流水质很差。
由于煤炭资源储量多,埋藏浅,煤层厚,易于开采,因此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现象严重,个体、集体小煤窑比比皆是,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大都因陋就简,露天生产,“三废”随处排放。
(3)矿区空气质量较差
近几年,地区政府高度重视环境问题,环保设施有所改善,而且环保管理力度大大增强,地方实行集中供暖,减少了烟尘的排放。矿区街道两旁树木成荫,起到了防尘作用,矿区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矿区的施工单位较多,在上风口的建筑工地产生的扬尘仍然影响着矿区的空气,因此区内空气污染仍很严重。全年60%的天气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尤其是冬季,空气质量很差,早晚上下班的高峰期以及资源运输,由于车流量较大,车辆行驶排放的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带起的扬尘、民用炉灶燃用原煤产生大量的烟尘,使整个矿区烟雾笼罩,能见度很低。
3.城市用地方面
(1)城市规模太小
首先,根据经济学的原理,一个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市场腹地大小。霍林郭勒市行政面积狭小导致市场腹地有限,有效需求不足,交易成本偏大,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配置生产要素。另外,霍林郭勒市是依托煤矿发展,计划痕迹明显,市场机制运转不灵,也阻碍了市场腹地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应考虑未来市域行政区划调整的可能性以及应对策略。
(2)建设用地比例不合理,公共绿地面积较少
2007年,霍林郭勒市居住用地所占比例和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分别为23.76平方米和50.30平方米。绿地所占比例和人均面积分别为3.32平方米和7.04平方米。工业用地531.88公顷,占总面积38.65%,人均87.83平方米。经营性用地29.72公顷,占总面积2.16%,人均4.57平方米。住宅用地326.76公顷,占总面积23.76%,人均50.30平方米。
城市中居住用地的指标偏高,主要是现有住宅以低层为主,居住用地建设无序,存在用地浪费现象。工业用地所占比重过高,没有形成产业链,第三产业发育不足,尚未形成相应的人口规模。城市公园、街头绿地等集中公共绿地规模明显不足。路网密度偏大且路网结构不尽合理,道路布局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布局要求。
(3)城镇空间分布散乱,城镇、嘎查村的分布受自然条件、煤炭资源分布于交通条件的影响显著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城镇发展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交通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域内资源的范围、形状对城镇的布局有着重要影响。现有的村落空间结构较分散,缺乏有机的整体联系。城镇化进程较快,但质量较差。
(4)居民点空间分布不均
由于受自然条件、资源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城镇分布极不均衡。
霍林郭勒市内部主要居民点基本分布在市域的东部,市域中部是煤田的分布地带,西部居民点稀少。市区与西部村落的交通联系条件差,致使西部村落主要以农牧业为主,与周边地区联系能力低下,自身发展动力缺乏。
城区北部工业与居住混杂,南部电厂用地紧邻城区生活空间给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南部国道入口处的工业用地过于分散,并且远离矿区及城区,缺少发展动力和依托。沿山路西侧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偏大,容易形成对城市的生态安全格局的破坏。
(5)城镇、村人口偏少,职能单一
霍林郭勒建镇标准低,档次不高,长期以来是作为煤矿企业的居民点,人口仅一万人左右,达不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结构单一,造成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对周边地区吸引、辐射能力差,难以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因而无法体现城镇的集聚功能和规模效益。
霍市市域内的12个村平均人口不足一千人,基本从事农牧业生产,城镇还停留在自然形成的基础之上,以基本的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全市范围内没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占明显优势的中心城镇出现。
(6)规划用地多向交通干线方向发展
沿交通干线规划城市,一方面节约了本地的交通设施建设成本,另一方面方便与外界的联系。然而这样规划的不利方面是:城市发展不能明显带动本地交通不发达的落后乡镇,造成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三)社会空间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投资增加,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无论是供排水、道路交通、燃气动力、园林环卫、邮电通讯、公共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还是公共安全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市场建设缺乏整体考虑,基本上呈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大中型综合金融服务设施;社区商业服务设施不完善;马路市场侵街占道现象依然存在。城市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不完善,项目不全。体育场地不足,严重制约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缺乏科研教育设计用地。城市绿地面积严重不足,且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绿地设计不能体现本地的地域特性,缺少针对本地方民族、气候、文化等独有特征的景观设计,致使绿地、广场等开放空间使用率不高,人气不足。
2.重视开发新区,忽略旧城区
拉大城市框架是内蒙古小城市规划的共同特点,几乎每一个小城市都在“造新城”,“将工作重点放到新区的开发建设中”是小城市的共同特点。在城市周边建设成本低、易于规划的区域,包括政府机关在内的城市主要的公共管理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均搬迁于此,标志性的政府广场、主要城市干道均规划于此。公共机构的搬迁和环境的改善使新区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地价上升,新建商品住宅区也纷纷将新区作为选址。新区的整洁和气派与旧城的脏乱和拥挤形成对比,旧城的房屋密集,卫生、排水、自来水设施等都很不完善。不同区位对应了不同的收入群体,新城的居民多为城市中高收入者,旧城中的居民多数属于城市低收入者。但没有体现出对旧城历史性的重视,没有对旧城有保护价值的古民居、老字号的调查。
二、内蒙古煤炭资源型小城市空间规划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建设产业聚集区,形成产业链
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积极建设农业基地,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区和高效农业区,建设集约化绿色农业基地,发展无公害畜牧业,建设规模化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追求“集聚”效益,培育第二产业集聚区。可以以煤炭及周边的矿产资源为依托,继续引进先进技术,建设合理分工的各类专业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加快生产要素集聚,促进区域工业布局的调整优化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控制区域间的产业同构和无序竞争,构筑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的工业空间体系。
发展旅游业搞好物流业优化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霍林郭勒市本来就是一个水草丰美的草原地带,依托自然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对于矿区,开展工业旅游,使游客能够在自己采掘中自得其乐,满足都市人“DIY”的时尚需求。
(二)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结构
指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减少盲目城市扩张,在河流上游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净化污水,减轻对河流的污染。各矿区建立回收有害气体和灰尘的装置。在区域总体规划中指定营造“绿色空间”的计划,进行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一个绿色生态带,使得已塌陷的地区形成一片绿海。对于城市要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合力规划城市用地,按现代城市标准,确保一定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等,使得整个城市形成一个生态网络,实现循环发展。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新区的同时注重旧区的规划
通过旧民居保护、建筑的地方文化特色来体现城市特色的规划。
[1]梅林,孙春暖.东北地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以辽源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6,(6).
[2]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8.
[3]王素军.资源型城市理论研究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