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产到户”经营模式与集体经济整合发展
——兼论沙坪坝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2011-08-15曾斌
□曾斌
“包产到户”经营模式与集体经济整合发展
——兼论沙坪坝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曾斌
30几年前,“小岗村”农民的自发行为,自下而上的引发一场生产力革命,促成了中国农村的“包产到户”。时至今日,时移势易,“包产到户”的先进性已经衰减,必须与时俱进,顺势改革。如何再度激发农村活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急需破解的课题。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试点城市,正在进行着各种“先行先试”,目的就是发现适合中国农村特点的解放生产力之道,尝试创造新时期的“小岗村”经验。
就农村而言,土地权属集体所有制、农民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产内部交易等现行制度,限制了农民资产权益的商品属性,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已不相适应。“包产到户”后,集体经济被弱化,无法发挥组织作用,零散的农民力量薄弱,又无力维权,过时、含混的农村政策已经沦为少数人损害农民利益、牺牲农民权益的工具和借口。虽然国家一再提出工业反哺农业、连续多年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和减赋来支持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健全的今天,唯有让农村、农业、农民的资产权益顺应市场、融入市场;理顺农民和集体的资产权属和社会关系,强化并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市场规律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才是有效的治本之策。
一、解决之道——对农村资产实行股份制市场化改造
当前农业资本对接市场的主要障碍在于集体所有权和农民承包权引发的权属主体分散和产权关系复杂,市场无法估价和合作。为此,必须遵循“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改造农村资产顺应市场,打造开放型农业经济;壮大集体经济于市场环境,实现富民增收和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尊重农民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明晰集体和个人产权关系,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参与主体和农民利益维护者的地位,进行农业资产市场化“改造”,这些都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性前提。具体步骤是对“包产到户”的农村资产再度实行股份制市场化改造。即在现有农村承包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理顺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关系,将农民房屋、宅基地和承包地等权益和集体资产进行资本量化、股份制改造。根据农民自愿参加原则,由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土地资本的代表,与市场资本进行股份合作,依法组成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将分散的农民权益股份化,整合土地所有权关系,对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开发,创造出“集体经济和农民权益股份制公司化经营”的农村新经济模式,实现农业资产的市场化经营。此举既可盘活农村资产,通过市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又可将分散的农民权益整合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中发挥作用,确保社会资本只与集体经济组织这个单一主体合作,农民虽拥有股份但不直接参与经营行为,减少了合作风险。在此过程中还可探索农民权益和社会资本转变为公司股份的进入和退出方法,实现农民权益和社会资本的双向流动。
此外,还应在在法律上探索建立农业土地资产和资金资本有限经营和破产保护模式 (即探索建立仅以资金资本为限对公司债务负责的特殊有限责任公司模式,公司占有和使用农村土地资源,但农地不作为公司资本对公司经营债务负责偿债),促使农村资源向市场的有限开放,创造城乡资本合作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资产实行股份制市场化改造实现路径
(一)农民承包经营权授权集体管理,形成权利更加集中的新农村土地资产。即按照自愿原则,将农民权益通过授权,以协议形式纳入集体资产管理,实现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个人承包经营使用权的有效整合统一,形成完整产权的土地资产。
(二)用现代公司制度对农村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用市场原则,将农民的权益、集体资产依法评估,使之显性化、资产化、商品化,明确权属关系,量化资本比例。再按照市场规律,以现代公司制度对农村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明确农民和集体的权益份额,将农民和集体权益表达为总资产中的股份,形成可以对接市场且权属清晰的土地资产。
(三)以土地资本对接市场资本,形成与社会资本股份合作的公司。以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为主体,以集体经济资产为投资,与社会资本依法合作合股形成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市场经营。用详细的法律条文明晰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同时还需约定公司、农民和集体在征地流转时的退出细则,确保社会资本向农村的市场化流动,打造开放的农业市场。为保护农民利益,还需特别约定:农村土地资源必须全体农民同意方可抵押等限制性特别规定;约定村委会以大股东身份,又将党委、人大和农民的意志传达到公司决策层,参与非经营性的事务管理,成为既确保股东利益,又维护农民和集体权益的重要主体。
(四)通过公司经营,建设新农村、创造价值,壮大集体经济,用股份权益保障农民利益。通过集体参股公司,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盘活农村资产,做大做强集体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和保障农民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新时代“小岗村”的实践探索之路——基于沙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考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情况千差万别。但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都市城郊农村、特色资源丰富的农村和资源特色不明显的农村。为此,笔者从操作层面,构想了三种实践探索模式,进行“先行先试”。一是拆迁征地型模式。适用于城市化征地拆迁压力下的都市城郊农村,应遵照未来规划,提前引入建委、规划、消防等监管,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建设符合城市品质的项目,提前实施城市化,以就业富民。二是产业发展型模式。适用于自然环境资源得天独厚的农村,通过集体主导、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休闲旅游、生态观光等环保产业,用产业富民。三是新农村改造型模式。适用于自然资源不充分的广大农村,发挥农地资产集中优势,吸引农业产业投资,合作开发“一村一品”、巴渝新村的新农村建设,统一集中使用改善农地效益,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和生产环境。
(一)以沙坪坝区回龙坝镇的x村为例,说明征地拆迁型模式。
回龙坝地处物流园辖区,历史趋势上处于必然“退一进三”地区,农业必然减少,更多农地将会被征地拆迁,转为物流配套“三产”用地。农民、集体资产都处于转非压力之下,发展动因不足,长期处于拆迁期待之中。以此为试点,很具代表性。
1.具体操作如下:
(1)实行整村资产的股份制产权改造,将村集体资产和农民宅基地等资产,按照现行征地政策,整体估算、量化形成全村资产。通过市场评估明确整村资产总额和农民股份。
(2)全体农民授权。通过全体农民表决的形式认可,并授权同意由村委会全权负责管理,包括农民资产在内的全村资产,参与市场投资和股份合作,通过协议形式明确农民和集体的资产使用方式和收益分配比例等内容。
(3)落实整村合作授权的意向,由村委会为主体向社会寻找合作资本,形成整村合作协议。
(4)政府背景的公司参与合作。建议物流园公司与村委会形成合作协议,协议约定:村委会及其全体农民用包括村集体建设用土地在内的全村资产,授权村委会投资入股,与物流园公司合资创办新公司,开发打造物流配套产业;物流园公司负责按城市品质进行规划和项目、组织和引进项目开发资金和进行项目协调监管,确保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即接受职能部门提前监管,待国家征用、土地流转后,达到城市品质的验收标准,可以直接完善房产手续,确保物流园配套项目提前实现等。
(5)以集体经济名义打造物流项目,通过公司做大做强集体经济,提前实现区域物流功能。该合作协议是经过农民全体表决确认生效,以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在农村建设用地上提前修建城市品质的物流仓储产业,在市场运作中壮大公司和集体经济,为农民股东增加收益。若征地拆迁时,公司建筑项目经职能部门认可后依法办证,完善产权手续;农民和集体可以选择依照同期征地拆迁政策获取补偿而退出股份、身份转非,也可以选择保留公司股份,待身份转非后成为公司投资者。
2.参与各方的权责分析:
(1)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资源提供方。将包括农民权益在内的集体资本,特别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按公司和物流园规划进度交付使用;占有和管理农民和集体资产相对应的公司股份;协调项目范围内的农民工作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发挥村委会的职能,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2)物流园公司——资源规划提供方和资本组织协调方的角色。负责经营资产,制定公司规划,包装小项目,监管项目实施,按照物流园需要利用农村土地打造城市品质的物流区域,在征地前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形式,提前建设物流项目并对接市场;负责向农民支付相应的土地费用和合同约定收益;征地时对自愿放弃公司股份额度的转非农民,支付征地款相应对价购买农民股份;物流园还有权按照自己的发展需要制定规划,包装物流子项目,寻找社会资本进行资金合作,引入规划、建委等职能部门合作,在农村建设用地上提前实施物流园区项目。
(3)社会资金合作方。提供打造子项目的资金,按照协议约定比例享有相应的分成,可以是融资租赁合同关系,也可以是BT、BOT模式,还可以投资入股模式。
(二)以中梁镇新发村为例,阐述产业发展型模式
在村委会的主导下,根据全体村民的授权同意,引入社会资本公司化合作打造风景,开发休闲产业。公司可以与集体合作使用村镇建设用地指标,向农民购买宅基地。在符合城市规范和政府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必要的适度开发,或使用村集体向农民租赁取得的农房,投资按照城市品质进行改造,形成消费接待用房。再通过农村土地整治以完善周边设施配套,结合自然资源优势进行生态环境打造,形成旅游休闲产业。以产业带动闲置农房租赁、吸引社会投资投入生态环境、公司化发展旅游,促进农民就业。
作者: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张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