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启示

2011-08-15

关键词:杰出人物偶然性马克思主义

高 宁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及其启示

高 宁

普列汉诺夫在《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中不仅系统阐明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历史观上的主要思想,而且在辩证分析自由与必然、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的基础上,对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进行了创造性的阐发,指出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事变的个别外貌和局部结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普列汉诺夫对这一理论的深入剖析对于我们当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国家的具体应用和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普列汉诺夫;历史唯物主义;杰出人物;历史作用

作为一名“有独创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1]1,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唯物史观、哲学史和美学等领域,其中唯物史观是其理论研究的中心。《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是他在唯物史观领域的代表作之一,曾被前苏联的高校当作必读教材达半个世纪之久。该书在批判俄国民粹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同时,系统论述了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创造性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一、意志自由与历史必然的辩证关系

在普列汉诺夫看来,马克思之前的各哲学派别没有真正解决“甚至没有正确地提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关键在于对意志自由和历史必然的关系作了形而上学的理解。因此,辩证理解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成为其阐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一)针对民粹派和无政府主义者,批判英雄史观无限抬高个人的意志自由

19世纪俄国的民粹派和无政府主义者推行英雄崇拜,攻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试图通过对权贵人物的暗杀、绑架等“个人恐怖”活动来赢得革命的胜利,这对当时俄国工人运动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普列汉诺夫对民粹派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矛头直指其理论核心——英雄史观。他批评民粹派等英雄史观论者只是肤浅地看到人的自由意志是历史现象的原因,进而无限抬高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认人类历史运动的合规律性。但正如黑格尔指出的那样,人的自由意志在成为原因之前,首先是历史规律运动的结果。普列汉诺夫指出,自由是已被意识到了的必然性,抽象的绝对的意志自由是不存在的,杰出人物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俾斯麦能不能把德国拉回到自然经济时代去呢?这是他在他权势最高的时候也做不到的。一般的历史条件,要比意志最坚强的个人更为强大。”[2]13

(二)批判机械决定论者片面强调历史的必然性,揭示其错误的实质和根源

针对民粹派攻击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规律的作用必然会导致“无为主义”的论调,普列汉诺夫将历史唯物主义与机械决定论进行了区分,揭示后者陷入宿命论的错误根源。与英雄史观相反,机械决定论者只承认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存在着与自然界一样的严格的因果决定关系,历史事变不会因为人类活动的参与而有丝毫的变化。普列汉诺夫批评机械决定论者“为了尽量强调这种运动的规律性而显然决意要把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个人的活动在历史上不能不发生作用这一原理置之脑后了。”[2]12既然无论历史活动家如何变换,历史事变都不可能发生任何改变,社会历史的一切都由必然性所支配,这就使得机械决定论者在探究“历史事变赖其作用而发生的那种力量”时,要么最终将其作为“上帝意志的表现”,要么将其归为“人的情欲”,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落入唯心主义宿命论的陷阱。普列汉诺夫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将社会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进行了区分,指出在自然规律中“人的活动无论如何不包括、也不能包括在内”,而社会历史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自在过程,必须借助于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是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因此,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对于某种现象的绝对必然性的认识,只会加强同情于此种现象并认为自己是引起此种现象的一份力量的人的毅力。”[2]8

(三)辩证分析自由与必然的关系,科学揭示自由意志在历史必然性链条中的地位和作用

英雄史观者和机械决定论者共同的错误根源在于形而上学的自由观,其人为地将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普列汉诺夫运用辩证法科学论述了自由与必然的同一性:“自由是认识了的必然”,“是从必然性中生长起来的”,人的自由意志作为社会经济必然性的产物而受到必然性的制约;同时,历史必然只有通过人的能动活动才能实现,没有人的主观努力,任何必然的历史事变都不会自行到来。他强调人们对历史必然性的认识程度不同,即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不同,个人的意志自由便会有所差别,在历史事件中发挥的作用也就不一样。杰出人物正是由于比普通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意识到自身不仅能而且不得不参与到历史发展的大势中,因而能够采取坚毅的行动来推动历史进程沿着客观规律发生作用的方向加速前进,使其在历史事变中能够比其他人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历史发展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

普列汉诺夫在科学回答杰出人物在历史上有无作用这一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偶然与必然、历史发展方向与局部外貌、个别与一般等关系的辩证分析,进一步阐释了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究竟有何作用、以何种形式发挥作用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一)承认偶然性在历史上的作用,杰出人物可以影响历史事件的个别外貌和局部结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时,从未否定偶然性的作用,“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发展的加速和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4]210普列汉诺夫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对偶然性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阐述。第一,杰出人物的产生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究竟是具有什么特性的杰出人物来担当这一历史责任则是历史的偶然。普列汉诺夫在谈到拿破仑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恢复秩序的“宝剑”时提出,即使拿破仑在作战中阵亡了,还会有新的英雄人物出现来充当“宝剑”的角色。第二,不能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解释历史上的一切现象。杰出人物因其知识、才能、意志、性格、道德等某些特性能够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产生影响,而这些特性“永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可以叫做私人生活中的偶然现象的影响下形成的”。

(二)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关系,杰出人物不会改变而只会受到社会发展趋势的制约

普列汉诺夫同时指出了偶然性的局限性,对社会历史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他认为,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受必然性的制约,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发挥受到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作用的范围和程度要依当时的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力量对比关系来决定。“个人的性格只有在社会关系所容许的那个时候、地方和程度内,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因素’。”[2]25同时,偶然性发生作用的契机也不是不可捉摸,而是“完全可以作为严格科学研究对象的”,因为“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只会在各个必然过程的交汇点上出现。”[2]26因此,杰出人物的作用是有限的,“有影响的人物由于自己的头脑和性格上的特点,虽然也能改变各个事变的个别外貌以及各个事变的某些局部后果,但他们终究不能改变由别的力量决定的事变的一般方向。”[2]30同时,他对人们容易夸大杰出人物作用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由于偶然性更多地表现为历史现象,而必然性暗藏在历史发展趋势之中难以被人察觉,从而使人们错误地以为只有某个杰出人物才能担当起解决当时历史课题的重任。

(三)系统阐述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三种原因,以唯物史观科学评价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在解答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最终由何种力量决定时,普列汉诺夫提出可以将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划分为三个原因:“一般原因”是指制约着人们社会关系并且连续不断地变化的生产力的发展;“特殊原因”是指特定民族生产力的发展赖以进行的历史环境;“个别原因”是指社会活动家的个人特点和其他“偶然事件”的作用。“一般原因”决定着“特殊原因”,与“特殊原因”一起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个别原因发生影响的范围和方向受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的制约,个人的活动只有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才能通过各种社会途径对历史事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阐述社会历史发展原因时,普列汉诺夫明确提出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任何一个伟大人物都不能够强迫社会去接受已经不适合于这种生产力状况的或者还不适合于这种状况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确实不能创造历史”[2]38-39,坚持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时势造英雄”。他同时强调指出,杰出人物和群众之间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伟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三、对个人在历史上作用问题的当代思考

尽管有学者批评普列汉诺夫对人民群众和实践的关注不够,但考虑到当时其为躲避书报检查而署笔名、将马克思主义者称为“俄国‘学生们’”的恶劣环境,因此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求全责备。他围绕个人在历史上作用问题所进行的论述,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社会主义人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要以开放的态度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通过严密分析和生动例证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普列汉诺夫在坚持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同时,以大量典型史例为论据,通过周密细致的分析、合乎逻辑的论证,提出个人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个别外貌和局部后果这一新原理,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由此可见,要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将其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保持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依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不断创新、发展。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宣传中,我们必须克服机械化、教条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干巴巴的原理教条,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鲜活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理论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将抽象晦涩的哲学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不断增强理论宣传的亲和力、说服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具体化,使理论掌握群众。

二是要关注具体国家和民族发展所依赖的历史环境,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特殊国情相结合。普列汉诺夫在阐述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时,提出要重视特定民族生产力发展赖以进行的历史环境。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样必须重视对我国特殊国情的考察,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将马克思主义与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相结合、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历史、思想、文化的结合,充分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三是重视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对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普列汉诺夫曾提出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两个条件:“第一,他所具备的才能应当使他比别人更加适合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第二,当时的社会制度不应阻碍具备有恰合当时需要并于当时有益的特性的那个人物施展其能力。”[2]31-32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前的人才队伍建设中,一方面应鼓励各类人才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并引导其将自身的特长优势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相适应,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追求自身价值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应继续大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考评等一系列长期有效的制度措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各类人才的培育成长、特长发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只有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氛围,不断探索促进人才作用发挥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以开放的态度加强人才培养交流,才能使更多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更广范围、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

[1]王萌庭.普列汉诺夫读本[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2]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65.

[3]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5卷[M].北京:三联书店,198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B038

A

1673-1999(2011)24-0048-03

高宁(1982-),河北永年人,南京政治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理论一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1-10-10

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断代史考察”(09CZX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杰出人物偶然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风骨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慧眼识英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2002-2012中国铝塑复合材料行业十佳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