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刍议

2011-08-15魏姗姗

关键词:行政效率行政监督观念

魏姗姗

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刍议

魏姗姗

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它是检查政府行政工作的标尺,也是促进国民经济加速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从行政道德、政府人员行政观念、行政监督、行政制度和法规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可行建议。

地方政府;管理;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在保证行政管理活动预定目标并给社会带来有益成果的前提下,行政活动产出和投入之间的比率[1]。一直以来,行政效率都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它是检查政府行政工作的标尺。近年来,围绕着提高行政效率这一话题,学者们和政府官员们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也取得了相关的成果。只要存在政府,有关行政效率问题的研究就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管理某部分地域社会事务的政府单位[2],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高度权威机构导致行政道德低下

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划分来看,从古至今,这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一放即乱,一收即死”来描述,中央政府赋予地方政府的权限也是放放收收了好几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3]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的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权力也越来越大,对百姓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他们都是国家的公务员,端的是铁饭碗。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砸不破、摔不坏的“铁饭碗”,部分公务人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便有恃无恐,胡作非为,其行政道德极其低下。所谓行政道德,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总称[1]。行政道德主要是通过人内在的自觉性发挥作用。地方政府具有高度的权威性,若缺乏相应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其工作人员就难以遵循行政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这就会增加行政活动中的制度、人力消耗,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二)某些地方政府人员行政观念陈旧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率[3]。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行政观念的陈旧或者错位,会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因循守旧、思想观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他们的效率观念和竞争观念都比较落后,某些地方政府内部不正之风盛行,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等较严重。他们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总是把为自己服务放在首位,追求个人价值,追求功利,缺乏全局眼光,对人民不负责任。陈旧的行政观念是行政效率低下的源头。

(三)机构设置不合理,行政监督不力

我国的行政机关十分庞大,人员众多。由于公务人员的待遇良好,致使现在社会上的人们挤破头也想加入公务员的队伍。众多的工作人员,会大大增加国家行政管理支出,从而导致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与行政产出不平衡,即行政效率低下。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确,导致有职无责、有职无权,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5]。有的领导干部由于害怕承担决策责任,所以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先开会来商议解决,殊不知这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经费。当然,地方政府的这种状况并非一朝而成的,而是长年累月在缺乏行政监督的情况下形成的。虽然人民大众是最好的监督者,但是政府单位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机会真是少之又少。在我国行政监督体系不够健全、行政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许多行政监督只是流于形式,做做样子,没有切实贯彻到地方政府组织内部,这些都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四)行政管理制度和法规不完善

我国地方政府的人事管理制度有待提高。人是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人才的选拔、任用、流动等都应有严格的制度。而我国的某些地方政府对于行政人员的考核、奖惩、激励等制度均不完善,即使有制度可循,他们也不按制度执行,这会严重影响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行政管理制度有漏洞,制度不能涵盖全部内容,会让部分行政人员钻空子,出现滥用职权、铺张浪费等现象,使行政效率低下。

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手段[3],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部分行政人员缺少依法行政的意识,他们甚至蔑视法制,认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此外,由于一些法规过于抽象,可操作性较弱,导致腐败现象滋生,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我国地方政府行政效率的对策

(一)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以提高行政道德

中央政府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它是权力的核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主要体现在立法控制、行政控制、财政控制等方面。控制的方法可采用向地方派国家代表视察工作,或派驻地方代表进行经常性工作视察,后者的可操作性较大。此外,中央还可不定期让地方政府汇报近期工作以达到对其控制的效果。总之,无论用什么方法,目的是让地方政府认清自己,时刻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的行为。虽然行政道德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约束机制,但通过控制其行为,也会对行政道德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二)更新观念,提高行政人员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均有所改变。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的领头羊,其工作人员的观念更新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其工作人员有新的观念,整个政府部门才会充满活力。因此,要对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观念更新了,人的行为才会有所改变,行政效率才会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与行政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行政活动的主体是人,人的素质提高了,才会避免贪污腐败、滥用职权现象的出现。公务员是行政效率的力量源泉,政府在对公务员进行观念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公务员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优化机构设置,加强行政监督

要对政府各部门进行全面的调查,找出那些有职无责、有职无权的公务员的所在机构,取消多余机构,合并重叠机构,本着最人性化的方法改变目前机构设置的不合理性。同时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做到责任到部门、责任到人。机构设置改变后,要对其进行检查、改进和监督,不能设立之后就不闻不问,否则又会出现机构臃肿的局面。因此,加强行政监督是必要的。行政监督具有合法性、普遍性、民主性和公开性等特点[4],它不仅可以保障行政机关正确行使行政权力,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加快建设现代化公务员队伍,克服政府官员的腐败和滥用职权现象。

(四)从实践出发,逐渐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和法规

依法行政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前提。依法行政要求行政主体具有法律观念,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行政活动过程要有法可依。前已述及我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健全,事实上,我国至今尚没有一套系统的法规和制度,我们所有的,只是一套抽象的、可利用性不强的法规制度。因此,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法规和制度已经迫在眉睫。

(五)借鉴国外经验,推进行政改革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政府对二战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均进行了行政改革。他们改革的基本趋势是:缩小行政管理的范围,强化政府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功能;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扩大地方政府的权力;精简机构,改革传统科层组织制度;加强公务员的编制管理,注重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简化行政工作程序,改革政府规制;引入企业的管理办法,改进行政管理的方式方法[4]。纵观国外的改革经验,结合我国自身实践,我国要把行政改革的重点放在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组织结构的优化、依法行政构建法治政府、健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够切实提高行政效率。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行政改革要倾听人民的声音,地方政府的改革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重点。

总之,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任重而道远。行政效率关系着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名誉,贯穿于行政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它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各地方政府、科研机构和人民群众都要为之努力,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协调的发展。

[1]荣仕星.实用行政管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曾伟,罗辉.地方政府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4]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630

A

1673-1999(2011)24-0029-02

魏姗姗(1986-),女,江苏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江苏徐州 221116)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2011-10-10

猜你喜欢

行政效率行政监督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试论我国公务员行政效率现状和提升路径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关于提高基层政府行政效率的研究
浅谈彼得原理现象对行政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