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寒区的池塘乌鳢养殖

2011-08-15郭振祥巴彦淖尔市水产管理站015000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乌鳢病鱼巴彦淖尔

张 建 李 炜 郭振祥 巴彦淖尔市水产管理站 015000

乌鳢属于鳢形目、鳢科,地方名称为黑鱼、生鱼、斑鱼、蛇头鱼、孝鱼等,是我国广泛分布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乌鳢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有去淤生津、滋补调养的药用功能,人们视其为美食珍品佳肴。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通过这几年的养殖,在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渔场已经建立了西部区最大的乌鳢养殖基地。现将本地区乌鳢的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借鉴和参考。

1 乌鳢的生物学特征

1.1 生活习性

乌鳢是底栖性鱼类,喜栖息在池水浑浊、水草丛生的水域或水流缓慢地带。具有辅助呼吸器官,适应性强,特别是在水体缺氧的情况下,它可以不时将头露出水面,藉鳃腔内鳃上器进行换气。即使没有水,只要保持一定湿度,也可以生活很长时间。另外,它对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不严格,在0-40℃水温中均能生活。鉴于我市冬季寒冷的自然条件,乌鳢越冬都采用了暖棚,待春暖后便拆棚投喂。乌鳢的跳跃能力很强,成鱼能跳出水面l.7m左右,鱼种也可以跳离水面30cm以上。

1.2 食性

乌鳢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随鱼体的增长变化而改变。体长4-8cm的小乌鳢以水生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体长8cm以上的个体则以鱼类为主要食物,可吞食自身体长一半的鱼类。

1.3 生长

乌鳢的生长速度相当快。在自然环境里,1冬龄的个体体长可达25cm左右,2冬龄的个体体长可达35cm以上,3冬龄体重可达2kg。其生长速度与温度和食物的丰欠有直接关系。当水温达20℃以上时生长速度加快,夏季水温高、食物丰富时生长速度最快,水温在15℃以下时几乎停止生长。我市的乌鳢养殖都具备暖棚,根本不存在停止生长的问题,所以其有着惊人的生长速度。

2 乌鳢的养殖技术

2.1 池塘条件

主养(单养)池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2亩左右。池底要求淤泥较少,水深1-1.5m,水源要充足,而且要呈中性或偏碱性。池塘水系配套,利于排灌。池内应种植一些水浮莲、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供乌鳢遮荫。在放养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在乌梁素海水生植物丰富、具备乌鳢遮荫的条件下,不需要再种植水生植物,这样就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收入效益。

为了便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分级饲养,最好有2-3个池同时养殖。

2.2 鱼种放养

(1)时间。一般在4月左右投放。放养时原则上要比其他鱼苗推迟25-30天。因其生长速度比鲤、鲫等鱼种要快,与鲢、鳙差不多,其规格应比放养的家鱼小一半以上。

(2)规格。鱼种在放养前一定要通过筛选,选择规格一致的投放,否则乌鳢会自相吞食。

(3)密度。要根据水质、水域条件和水生动物资源状况而定。

主养 (单养池)10-15cm的鱼种,每2亩放养6300-6500尾左右,投放密度不宜过大。

2.3 饵料投喂

主养乌鳢成功的关键在于饵料的充分投喂。其饵料来源一方面利用天然饵料,如野杂鱼、动物的废弃内脏、蝌蚪等,或池中放养罗非鱼,让其繁殖鱼苗供乌鳢食用。在乌梁素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年可投喂从海里捕获的鲜活饵料,可谓饵料丰食。另一方面,使用人工配合饵料,粗蛋白含量必须达到40%以上。日投喂量一般为乌鳢体重的5%左右。

2.4 水质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必须定期加注新水。一般每10-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入量为20-30cm,水一般应从池顶离池壁30cm处注入。在夏天,每5-7天换水一次。若能常保微流水则更佳。

2.5 筛选分档

在放养后要定期筛选分档。一般在3个月内每月进行1次,将不同规格分养于不同池塘内,并随着鱼体长大而降低养殖密度,最后的放养密度为每2亩6300尾左右。

3 鱼病防治

3.1 水霉病

(1)病鱼症状。鱼体消瘦,摄食能力降低。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仅体表局部有一些灰白色。随着病原体的蔓延,体表出现点状血斑,病灶部位黑色素消褪,出现灰白色区域。鱼体失去光泽,离群独游,常滞留于水面、水草丛中或食台旁边。严重时,鱼体病灶部长出棉絮状的菌丝,组织坏死。最后衰竭而死亡。

(2)流行特点。水霉病在越冬期间较易感染,每年的1月份即有少量发生,3-4月份当水温回升到18℃左右呈大量暴发状态,发病率高达80%-90%,病死率可达70%。

(3)发病原因。大多数是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擦伤鱼体和寄生虫叮咬后留下伤口,感染霉菌所致。

(4)防治方法。乌鳢苗种就地自繁自育,避免运输时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半小时用8mg/L高猛酸钾浸浴8-10分钟,杀灭霉菌后再放养入塘。在水霉病流行季节,每亩用70-80kg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在发病的鱼池,第一天每亩全池泼洒70-80kg生石灰,次日再用0.3ppm二溴海因全池泼洒,既可以杀死霉菌,又能够防治其他致病菌继发感染,疗效显著。在发病的鱼池用30ppm福尔马林全池泼洒,随后及时增氧,具有较好疗效。

3.2 出血性败血症

(1)病鱼症状。患鱼的鳞片松散,甚至部分脱落。胸鳍基部充血发红,下颌到肛门的腹部同样充血发炎。靠近鳃盖后缘的体壁两侧有垂直鱼体侧线的出血条纹。有些病鱼还伴有眼眶充血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解剖检查可见体腔内积有腹水,肠道中空无食物并伴有充血现象。肝脏瘀血呈紫色。

(2)流行特点。此病旺发于7-8月高温季节,发病急,传染快,死亡多,常呈暴死现象,是危害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3)发病原因。投喂霉烂变质饵料,食台残饵未及时消除,导致水质恶化,致使水体大量滋生费氏枸椽酸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侵入鱼体而发病。

(4)防治方法。乌鳢专养池每隔10-15天交替用25ppm生石灰和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可杀灭致病菌,有效预防此病发生。发病专养池用鱼血康泰药饵投喂,每l00kg乌鳢用鱼血康泰20g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为一个疗程。发病专养池按1g/kg体重用鱼复6号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4天为一个疗程。

3.3 烂皮病

(1)病鱼症状。发病初期,乌鳢体表出现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加重,出血点处鳞片逐渐脱落,皮肤溃烂,露出红色肌肉,并伴有血液和脓性渗出物。严重时,溃烂部位露出骨刺,甚至烂穿腹壁,可见内脏器官。

(2)流行特点。每年从4月中下旬开始轻度发生,5-6两月出现高峰期,至7月中旬逐渐减少。发病初期,病情较慢,发病率低于20%。但不采取果断的防治措施,此病会大量蔓延,发病率可达l00%,死亡率达80%左右。

(3)发病原因。大多是乌鳢体表受机械创伤或寄生虫叮咬致伤,伤口感染水中荧光杆菌而发病。

(4)防治方法。乌鳢专养池每隔10-15天用25ppm生石灰和0.3ppm溴氯海因交替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发病乌鳢池先用鱼虫宁-A杀虫,隔天后用三氯异氰尿酸灭菌,连用3-4天。同时用克暴灵0.l-0.15g/kg体重制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喂5天为1个疗程,疗效显著。

3.4 烂鳃病

乌鳢烂鳃病有细菌及寄生虫两种病原,由于病原不同,防治方法也不相同。

(1)病鱼症状。细菌性烂鳃病:患病乌鳢鱼体发黑,体表无其他明显症状,不摄食,离群独游,不怕惊吓。鳃部黏液显著增多,鳃片呈灰白色,有些局部坏死。解剖检查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肾脏充血肿大,消化道无明显症状。寄生虫性烂鳃病:患病乌鳢鱼体发黑,体表无其他明显症状,食欲减退,严重时不摄食,行动呈焦躁不安状,有窜游现象。鳃部黏液增加,鳃片充血、红肿,且有腐蚀现象。解剖镜下检查,可见中华鳋等寄生虫。

(2)流行特点。细菌性烂鳃病流行于气温较高的6-9月,各种规格的鱼都会发生,感染力强,一旦发病,会迅速殃及其他鱼。发病后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死亡率可达90%左右。寄生虫性烂鳃病大多发生于5-9月,发病乌鳢多为规格较大的鱼种及成鱼,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比细菌性烂鳃病低。

(3)发病原因。细菌性烂鳃病系乌鳢感染鱼害粘球菌所致,寄生虫性烂鳃病系乌鳢感染中华鳋等寄生虫所致。

(4)防治方法。仔细检查病鱼的症状,准确诊断病原,然后对症用药。细菌性烂鳃病的防治方法与出血性败血病相同。寄生虫性烂鳃病的防治,可先用鱼虫宁-A全池泼洒,以杀灭寄生虫。隔天再用0.3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灭菌,以防寄生虫叮咬的伤口继发感染。

经过几年的养殖实践,使用天然野杂鱼饵料投喂喜获成功,证明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乌鳢养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有利的自然条件,不但可以降低乌鳢的养殖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商品鱼的口感品质。乌鳢是巴彦淖尔市淡水名优鱼的品牌产品,只有有效的利用现有的水产养殖条件,才能提高巴彦淖尔市渔业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乌鳢病鱼巴彦淖尔
乌鳢池塘网箱养殖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加州鲈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不同地区乌鳢和白化乌鳢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乌鳢全人工饲料健康养殖技术
乌鳢与白乌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裂唇鱼
四招防止金鱼长寄生虫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
巴彦淖尔市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