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1-08-15张昌勋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张昌勋

(福州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与对策思考

张昌勋

(福州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基于调查获得的数据,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现状:主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路。

大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研究,既是思想政治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及时准确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笔者于近期在市属高校中组织专题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调查形式,内容涉及政治观念、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方面共69道题,发出调查问卷455份,回收454份,回收率为99.7%。调查对象中一年级学生占27.7%,二年级学生占28.2%,三年级学生占26.0%,四年级学生占18.1%。此外,辅之以学生座谈、个别谈心等方法,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分析原因,探讨对策。

一、思想动态

(一)政治观念

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有的基本政治观念,表明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是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情感基础和强大动力。调查显示:79.5%的学生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86.5%的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表示“很强”和“比较强”。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国家充满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在被调查学生中,党员占10.1%,团员占89.2%,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占到65.6%。有94.2%的学生选择了“关心和比较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热点问题。在国际问题方面:调查显示有74.2%的学生关心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68.5%的学生关注中美关系、世界反恐怖问题、中日关系和中东局势等问题。在国内问题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不仅关心国家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问题、行业垄断问题等,而且还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如74.4%学生关注社会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64.3%学生关注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问题;50.4%学生关注党的建设和反腐败问题;只有不到6%的学生选择了“不太关心”。

应当肯定,当代大学生主流政治观念是正确的,他们有着青年人特有的政治热情和追求。调查显示,有67.4%的学生坚信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87.6%的学生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73.7%的学生认为申请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追求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但由于大学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对国内外形势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因而看问题带有片面性,甚至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认识尚不清晰。如还有30.2%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难以达到”,有30.1%的学生入党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有19.8%的学生是为了“现实利益的考虑,对个人就业和发展等有好处”等,这表明部分学生入党动机存在着功利化倾向,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

(二)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是影响人生理想信念的重要因素,左右着大学生未来奋斗的目标。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如问及“您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选择“人格是否高尚”的学生占75.8%;选择“事业成功与否”的学生占65.9%;选择“对他人与社会贡献的大小”的学生占60.1%;此外选择“生活得是否舒适、潇洒”的占36.1%,选择“社会名望的高低”的占27.9%、“有无金钱权力”的占16.9%。在回答“您最想在大学四年里得到什么”?首选“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者占调查人数的51.7%;其次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多一种人生的历练”,共占调查人数的49.3%。“大学给您的最大收益是什么”?“知识、文凭和价值观”排在前三位。在价值观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方面,大部分学生懂得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坚决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学生占42.8%;选择“虽不情愿,但还是要以集体利益为重”的学生占42.5%;只有11.5%的学生“虽考虑集体利益,但优先顾及个人利益”。这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有着健康的人生价值观,但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价值取向以个人为本位的功利性有所增强。

大学阶段是青年人形成人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时期。为实现人生价值,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应该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自觉锻炼能力,为将来实现人生价值打好基础。但他们对大学生涯规划明显不足,对业余时间的安排也比较随意,只有27.5%的学生经常“上晚自习和晨读”,其余学生则是看小说、上网、睡觉或聊天。在回答您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过打算?选择“有,并始终付诸于行动”的学生占39.8%,选择“有,但是没有付诸于行动”的占40.1%。尽管大部分学生对未来比较乐观,但是他们也有苦恼:“社会竞争激烈,前途未卜”、“校内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和“上学费用高,经济困难”被学生列为最大苦恼的前三位,25%的学生对自己平时情绪的描述是“无聊、郁闷和烦躁”等。这表明有部分学生对实现人生价值取向的前景带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倾向,与国家的政治前途命运相比,不少大学生更关心个人的成功与命运。这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面对的现实。

(三)思想道德观念

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观念趋于成熟的时期,基本上受其政治观念和价值观念制约,而思想道德行为与修养又反过来作用于政治观念与价值观念的追求。当问及您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78.6%的学生认为“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问及您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时,62.1%的学生认为对“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帮助”,20.5%的学生认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有一定帮助”。对于大学生“诚信”行为现状,有68.5%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24.8%的学生认为“别人诚信与否我不管,但是我要讲诚信”;63.8%的学生认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诚信”;从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仍然将诚信列在了个人道德修养之首,符合要做事先做人的原则。但当问及“您考试作弊吗”这个问题时,只有33.4%的学生表示“从不作弊”;有63.4%的学生表示偶尔有作弊,可见学生在实际行动中知行不一,缺乏内省精神,难以做到“慎独”、“笃行”,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训练。

调查显示:进入21世纪,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准有明显回升,思想道德素质和品德修养能力不断提高。但从大学生的实际表现来看,有一部分学生的道德行为明显落后于道德认知。如一些人学风不正,在事关自身利益的时候,不是通过诚实学习和劳动,而是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来达到目的。

(四)就业观念

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挑战未来、实现价值取向所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现实问题,合理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条件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对其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调查显示,针对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86.5%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只有6.8%的学生认为“形势正常”;7.9%的学生持乐观态度,认为“形势较好,就业容易”;还有3.7%的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了解。在问及“如果毕业,您的打算是什么?”这个问题时,选择“继续求学深造”的占13.2%;选择“寻找工作”的占42.7%;选择“边工作边学习”的占41.4%;选择“自谋职业”的占3.9%。调查发现,在就业与继续求学深造的取向上,学生们首重就业,或选择边工作边学习深造。在回答您对基本的就业程序了解吗?回答“了解”的占23.3%;“一般了解”的占49.5%;“不了解”的占26.2%;有61.5%的学生想到自主创业,这说明,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的相关政策正日益受到大学生们的关注,对此,高校应积极探讨如何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科学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自主创业。

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普遍不乐观,普遍感觉到就业的压力。不过,面对就业困难,大部分学生没有消极逃避,而是选择了积极和理性应对。在回答如果能够解决就业问题时,有50.2%的学生愿意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39.4%的学生愿意从事非正规职业(临时工、合同工)。

二、归因分析

(一)社会转型的冲击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中国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由此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发生了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冲击,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更趋于务实,比他们的前辈更早地考虑以后的生存发展。此外,市场经济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是这几年农村的整体面貌变化不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来到城市后,看到城乡强烈的反差,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产生了徘徊。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教育的起点,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对受教育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是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许多家长由于工作压力进一步加大,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甚至有一部分家长遭遇失业下岗,家庭生活的境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些都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对于收入差距扩大、公平与效率失衡等社会问题,有着更深的关注和感受,困惑和矛盾也明显增多。[1]此外,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家长更加关注子女就业能力的培养,更容易忽视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缺失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高校的不断扩大为广大学子提供了展示才华和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为公民受教育权在纵向、横向上不断拓展并延伸。但在校生数量的成倍增长,造成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严重缺失,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后的新情况。调查还发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一般,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照本宣科,联系实际不够,教学方式单一,缺乏授课激情,对学生缺乏感染力,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四)学生成长经历的特殊

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家长高度期望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欲望比较强,同时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家庭呵护。这种特殊的成长经历又形成了少有的大学生群体特殊的精神、情感、心理等特殊问题。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行为趋向不能把自己的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不能把周围环境资源很好地利用起来,普遍存在做事盲目、易被诱惑、自我认识不足、自我优势心理过强以及知行不统一等现象。[2]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则面对经济上的困窘,行为和认识上也容易产生偏激甚至逆反心理。

(五)网络信息的迷惑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当代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技术快捷、高效地获取各种有益信息以促进学习与发展的同时,一方面,良莠不齐的资讯令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应接不暇,受西方思想和文化负面的影响和迷惑,一些学生思想异化,价值观紊乱,对社会主义事业、党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另一方面,由于沉迷网络,导致学生之间面对面交往的机会大大减少,使关系疏远、道德滑坡、友情隐退。个别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网络上,把自已的思想、感情沉浸于网络之中不能自拔,导致个人产生怪僻、冷漠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三、对策思考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层面存在着一些困惑与偏差,归结起来在于他们对“特色理论”不了解、对市场经济体制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改革开放出现的问题不能正确看待,以及他们自身对社会变化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造成的。因此,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各项工作首位,把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各个环节。[3]在当前,尤其要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办好业余党校,定期对要求入党的学生分期分批分层次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党的正确认识,端正入党动机、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二)加强和改进“两课”教学,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

“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该充分发挥好“两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要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工作;二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不断丰富和创新教育内容,用现实论证理论,用理论阐释现实,帮助大学生正确认清形势,澄清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加强实践锻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力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大学生真心喜爱、毕生受用、终身难忘的课程。

(三)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当前社会生活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与生活的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面临的思想与生活问题也随之上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和管理理念,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依托、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统筹兼顾,科学管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要重视和维护学生的合理要求和合法权益,尤其是事关学生发展前途和成长成才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缓解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心理生理压力和思想压力等,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极端的、偏激的想法要及时地加以纠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保证学生思想道德朝着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方向发展。

(四)完善就业指导体系,解决大学生“后顾之忧”

高校是大学生就业观形成和定型的关键阶段,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使就业指导工作全程化、专业化、规范化。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可就业”的观念,引领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二要根据规定和要求,开足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以就业、创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三要加大在校期间开展就业实践的力度,增强大学生对就业选择的合理性和投入社会实践的勇气;四要开展极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和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志向的关系,培养正确、健康的择业心态,调整择业期望值,避免因期望值过高、心态失衡而导致心理疾病,帮助大学生解决“后顾之忧”。

(五)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有先进的理论,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同时必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熟悉网络技术,树立依靠科技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的新观念,[4]以适应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特点,这是建设高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要树立新的职业观念,向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事业追求,以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持续。如此可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专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会因为分心而影响工作,才能增强责任心、耐心和恒心,强化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六)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

像发达国家学校一样,中国高校应逐步建立统一的校园网。即将学生寝室、课堂、图书馆、食堂等联通,建立专属校园网。通过楼长、教师、图书管理员等与学生工作部门人员一起管理学生的方式,将学校教学和管理等部门集中在一个系统内,以此来及时掌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形成资源共享。[5]同时,各校要积极采取措施,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一方面设立专职部门在校园网内对学生的不良思想进行干预,有效疏导网络负面情绪,推动网络由虚拟到现实、由无序到有序,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积极的校园主流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建立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网、校园生活网、就业指导网等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高地,为广大学生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从而增强网络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力度和效度,使网络资源既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利剑,又成为抵御腐蚀大学生思想道德等消极因素的坚盾。

[1] 王肇飞,等.“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09(16):152-153.

[2] 伊连云.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思想行为价值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89-290.

[3] 王松峰,等.大学生思想动态调研与教育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l0):114-115.

[4] 刘洋.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0(7):1-2.

[5] 李慧媛.对大学生思想动态问题的调查及其对策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4):128-129.

G641

A

张昌勋(1959-),男,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