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境视角下的英语语篇写作教学*

2011-08-15米卫文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语篇话语

米卫文

(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广东广州510320)

语境视角下的英语语篇写作教学*

米卫文

(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广东广州510320)

英语语篇写作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语境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语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文化与思维、语境迁移等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语境,培养学生的语境、语体、语篇与文化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篇写作能力。

语境;写作;认知;迁移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一直让中国学生望而生畏,阻碍并制约着学生英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英语写作不仅涉及到遣词造句,也涉及到写作过程,即构思策略的构建、写作个体的差异、写作过程的自我调控,还涉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如体验性教学与写作,英语写长法,另外,英语写作也涉及到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如何进行恰如其分的语篇表达。我们学外语,不仅要学正确的语言形式,还要学与正确外语形式匹配的真实语境[1]。本文拟从语境语言学理论入手,从认知、文化与思维、语境迁移等方面分析语境对英语语篇写作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充分地利用语境,有效地提高语篇写作能力。

一 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写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教师习惯于将语言当作独立的知识来传授,注重字、词、句子的单独训练,注重学生的语言错误,甚至不辞劳苦、不厌其烦地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却很少从思维、文化等角度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范文写作虽直观地给学生提供了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文本,但机械地仿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近年来,教师加强了写作的语篇训练,强化主题句和各种各样的衔接与连贯手段的使用,但效果不明显。学生要么是不顾文章的内容和语境,将各种衔接和连贯手段生搬硬套地运用到文章之中,为衔接而衔接,为连贯而连贯;要么就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和文化习惯进行英语写作,完全不顾题目所设定的具体情境,中式英语的痕迹明显。缺少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学生很难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不同的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实现有效的话语表达,有效地达到写作交际的目的。

二 语境与语篇写作

自从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率先提出语境的概念之后,语境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弗斯发展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思想,认为语境不仅包括“语言的上下文”,而且还包括“情景的上下文”。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则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等,文化语境对应于语篇体裁,情景语境对应于语域,上下文语境则对应于语言表达形式[2]。情景因素又可归纳为话语范围,即社会交往发生的具体环境,其中包括话题以及参与者所从事的活动;话语基调,即参与者的社会角色、社会地位以及角色之间的关系;话语方式,即文本的结构、修辞方式以及语言交际所采用的渠道或媒介[3]。同时,语境的研究又呈动态性,任何一个因素在交际过程中的变化都会影响语言的使用。

语篇作为语言使用单位,是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头或书面语的段落[4]。语篇知识主要由词汇和句法知识、文本结构知识以及修辞知识三部分知识构成。词汇和句法知识主要指作者所掌握的词汇的丰富程度以及如何把不同的词联结成有意义的句子的规则。文本结构知识包括文本结构的分类知识及如何把与主题有关的信息组织成文本的知识。修辞知识涉及作者对文章的理解[5]。语篇知识恰如其分的运用还与丰富的语境知识密不可分。语篇通过对语境变量和配置的选择,实现不同的语言功能。任何语境配置都是“一组实现语场、语旨、语式的值”[6],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学生根据主题信息对词汇、句法和及物性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基于参与者的身份和地位对语气、情态和意态的选择;更会影响学生对主、述位关系和修辞方式的选择,影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语篇还能反映出特定的社会、文化所表达的所有意义。不同社会人们所拥有的语言思维、行为规范、道德观念都可通过文化语境表现出来。由于语篇是使用中的语言,有关某一语篇的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都与语篇的组成部分密切相关[7],因此学习者在从事语篇写作时,不可离开语境的因素独立地进行纯语言的构思和创作。

三 语境对语篇写作的影响

语境是产生语篇的环境与依据,没有任何一个语篇的产生与理解能脱离语境的帮助[8]。语境对语篇写作的影响可从认知、文化与思维及语境迁移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 认知

认知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概念化、图式化的认识。认知语境是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是人们语言使用的有关知识,是与语言使用有关的、已经概念化或图式化了的知识结构状态[9]。

认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语篇的链接,语篇连贯不仅取决于各种衔接手段,认知、心智上的连贯,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如Jane was invited to Jack’s Birthday Party.She wondered if he would like a kite.She went to her room and shook her piggy bank.It made no sound[10]。咋一看,这是一段毫无意义的语篇,句与句之间没有任何的连接词,但如果将这段话置于birthday party这样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读者可根据语句所提供的信息和读者业已存在的有关birthday的认知图式,激活语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在心智上建立一个意义连贯的完整语篇。

认知的影响还表现在作者和读者必须拥有相同的认知语境。“统一的认知世界”是生成和理解语篇的必要条件[10],也是构成语篇话语基调的根本。要正确理解语篇,作者和读者之间不仅需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话语基调,而且还必须根据话语和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和理解活动。因此作者和读者须拥有相同的认知知识,作者在写作时既考虑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又考虑到读者意识,即语篇的读者的认知能力。作者与读者具有相同的认知,才能在语篇理解上产生共鸣,达成语篇理解的共识。

(二) 文化与思维

语境构建的实质是文化的构建。语篇模式实际上是人们在特定文化的具体语境中使用语言完成其交际任务的习惯性方式和程序[2]。中西文化和思维的差异决定着人们在进行语篇写作时必然按照本民族约定俗成的惯例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达。从恭维语和自谦语的使用中即可见一斑。对同一句话的回答,西方人和中国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如: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I like it very much.西方人大都会有礼貌地说声:Thank you.或It’s very kind of you to say so.而中国人则会自谦得多:那里,我还写得不好,还要继续努力。

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突出地表现在语篇的组织上。受儒家和道教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含蓄、内敛,反应在写作上就是语篇呈螺线型发展,文章过多地绕圈子,而不直接切入主题展开讨论。而西方文化受文艺复兴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影响,其严密的逻辑推理表现在:英语语段主要呈直线形式发展,每一段围绕一个主题句或阐述、或论证或说明,线性式地发展其思路。可以说,文化语境决定着人们的写作和思维习惯,左右着人们的篇章结构和遣词造句。

(三) 语境迁移

二语学习中,语境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就是决定何时或以何种方式利用人们头脑中业已形成的跨语言联想[11]。在外语环境里,学生往往不知道所学的外语形式与何种情景语境互动或匹配,甚至潜意识地将外语和母语的情景语境等同起来。于是,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自动介入补缺,与外语形式互动,常常造成外语形式与语境知识错配,影响外语使用[1]。学生对源语言知识的熟练和精通程度、学生对目的语的掌握和可接受程度都或多或少地在特定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影响语篇的表达。

语境迁移反映在句子的结构上。汉语句子较随意、开放,且结构相对松散,既可用一连串的动词连缀构成连动式或兼语式,也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打造“流水式”的构造。而英语则以动词为核心,控制句内各成分之间的关系,非谓语动词、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重重叠叠形成空间型的构造。这种汉语的影响随处可见,所谓的“杂糅句”就是典型的情况。如:There are three reasons account for the phenomenon.又如:Some students appreciate taking part-time job can get valuable experiences and be beneficial to their future career.司空见惯的汉文化迁移妨碍了学生对英语句型的理解和把握。

语境迁移还表现在在不同的情境语境中学习者对汉语语用知识的掌握常常会影响到英语写作情境的创设和运用。在汉语的寒暄语中,人们见面常常会说:“你去哪儿啊?”“吃过饭了吗?”而在进行英语写作时,由于缺乏相关的体验,人们常常会把该情境照本宣科地运用而造成语用上的失误。

四 提高英语语篇写作的途径

由于语境对语篇写作的影响,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如从语境的视角入手,有意识地加强语篇训练,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基于阅读的语篇模式和语体意识的培养

Lyons认为语言能力是说话者能否根据语境因素的要求得体而有效地传达意义[8]。“得体而有效”不仅关系到选择合乎语境的正确的语言交际形式,也涉及到学生语篇模式与语体意识的培养与形成。“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有助于学生对语篇模式的整体把握。学生可借助各种语法和词汇连贯手段从认知上实现对语篇模式的理解,从文章整体语境着手快速而准确地获取整个语篇意义,而不仅仅是拘泥于句子的语法与结构分析及句子的字、词、句用法。

语体意义与语境密切相关,语言的使用必须与具体的语境相匹配才能达到交际目的[12]。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可利用语境促进学生语体意识的形成以进行有效的写作。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多采用主题式教学,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在围绕主题进行听、说、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利用相同主题的语篇,具体分析不同语境对语篇体裁、语篇模式、语篇意义的影响,以促进学生对语境与语篇关系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增强其语体意识,理解文章语境的差异对文章的遣词造句、语篇构建、语境的人际关系,即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影响。教师还可从语篇体裁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科技文的语体差异,书信、小说、社论、散文的语言形式差异,以及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和写作视角引导学生从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等方面考虑语言的选择,从而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和篇章组织能力。

(二) 创设真实的情境,提高学生的语境意识

作为语篇产生的环境和依据,语境决定着语篇的内容、话语和基调。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真实的上下文语境和文化语境,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英语影片、图片等都可作为有效的手段为学生创设虚拟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教师还应提供尽可能与语境相符的语言输入,要求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句子、短篇文章的仿写和创造,为学生建构写作语篇的平台。

文学作品作为真实的语言创作不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范例,还可提供真实的具体语境和文化语境。“在帮助学生将某种语言内化时,文学是有价值的;它能提供真实的语境。”[13]现阶段大学英语教材选取了不少英、美著名作家的短篇小说作为课文阅读材料,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在具体的语境下如何进行生动的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具体分析语篇是如何依靠语境的力量而生成语境对语篇的制约与促进作用,以便学生能写出优秀的作品。

(三) 进行以语境为基础的语篇写作活动

为了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教师还可进行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体意识的英语写作活动。写作活动可采取语篇比较、语篇转换和语篇仿写等基本的写作形式。语篇比较可比较不同语篇对相同事件的写作,由于受语篇环境、语篇类型、写作目的和对象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风格。对同一事件的描述如采用新闻报道和纯叙事的形式则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语篇比较可比较在相同的语境下,由于人们的文化思维、目标受众群体和文体视角的不同,语篇所呈现的完全不同的风貌,如对同一篇新闻事件的报道由于文化、意识形态的不同,所呈现的语篇必然大相径庭,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观点。语篇转换指改变语篇的叙事角度,如:Michael makes more money than I do.可改写成:I don’t make as much money as Michael does.通过人称的改变,如从第一人称转换为第二、三人称,改变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从而改变语篇的语境。语篇转换既可对同一事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或以不同的身份加以改写;也可将某一体裁的语篇改写成另一体裁的语篇,如将叙事文改写成日记式的体裁,从而改变语篇的语境。语篇仿写指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范文,通过分析范文的语篇体裁、写作风格、话语基调、词汇语法等特征,以范文的语境为基本语境,模仿范文的体裁所进行的再创作活动。语篇仿写有助于学生深刻地领悟某一体裁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从而规范学生的写作,提高学生的语篇创作能力。

(四) 强化文化思维训练,实现文化的正向迁移

汉英语篇各自的特征与它们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境的不同所导致的[2],作者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篇的构建。由于外语教学中本民族文化、思维、价值观的干扰,也由于对国外文化知识的了解甚少,写作中大量的外国语境被转换成本国语境,造成了大量的语用失误。因此,在写作实践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鼓励学生用英语本族人的认知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依据学生自身对文化现象的领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作好应对多元文化情境挑战的准备,教师应提醒学生时刻从跨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西方文化的价值道德、思想信念、风俗习惯。其次,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不同的内涵,如不同语境所具有的独特的意义,相同语境所表现出的迥异的文化习惯,不同的思维所呈现的语篇结构和句子结构的差异,相同词汇和不同词汇所包含的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思维的习惯,以至于在跨文化写作中,不再张冠李戴,随心所欲地将本民族的文化思维运用于英语语言的写作中;才能在语篇写作中实现语言的正向迁移,使语言文化与具体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观点。

[1]王初明.论外语学习的语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

[2]许力生.跨语言研究的跨文化视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Halliday M A K.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

[4]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4.

[5]戴健林,朱晓斌.写作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蔡慧萍.论英语短文写作“提示”与“范文”情景语境的统一[J].外语教学,2005,(1).

[7]黄国文,葛达西.功能语篇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8]朱永生.语境动态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0]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1]Scott Jarvis,Anetta Pavlenko.Cross-lingu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M].Oxon:Routledge,2008.

[12]朱瑜.语料库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界,2009,(3).

[13]Marcus Cunlife.The literature of the United States[M].Hong Kong:World Today Press,1985.

(责任编校:陈婷)

H315

A

1008-4681(2011)01-0146-03

2010-09-05

米卫文(1966-),女,湖南湘潭人,广东商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语言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语篇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