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2011-08-15刘东梅

关键词:理论课理论政治

刘东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7)

如何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能转化为认同,由认同能升华为信仰,再由信仰外化为行动,做到知、信、行的统一,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本文试就教学中了解到的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谈谈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问题。

一、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从本学科教学中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当代大学生有如下思想特点:

1.理解能力较强,对课堂信息量需求大

当代大学生普遍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课堂内容若没有足够多的信息就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内容是中学学过的,同时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之间内容上也有重复交叉,还有一些内容是平时能从大众媒介中获得的。许多概念、范畴,基本史实,学生已基本掌握。如果老师一味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兴味索然。学生希望老师向他们提供的是更多的新的信息,有一种明显的求新心理。同时,由于当代大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独立思考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满足于前人或书本的结论,喜欢怀疑、探索,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新信息,还必须提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新视角。

2.审美情感丰富,对教学质量期望值高

当代大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往往不仅是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还希望老师掌握教学艺术,把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把深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功能,还担负着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功能。因此,学生尤其是非文科类的学生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看成他们专业知识外人文知识的必要补充,看成他们审美情趣的必要丰富。因此,学生希望老师语言表达不仅要准确流畅,还要有哲学家的深度、数学家的逻辑、文学家的韵味。不仅如此,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也较高,他们还非常关注教师自身的言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也就是说,教学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理论本身的逻辑力量,还直接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自身没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没有实事求是的作风,想让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是不可能的。

3.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发展,但常有思想偏激、急功近利之嫌

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工作、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关注理论界正在探索的热点问题。如中日钓鱼岛问题上的冲突、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惩治腐败的问题等等。他们置身于我国的现实生活中,耳濡目染、道听途说,对我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有这样那样的感慨,形成了若干自以为公允、客观却常常偏激的理论。而且,多数人都希望知识是自己拿来就能用的,对自己今后的就业谋职是有直接帮助的,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心理。因此,当代大学生往往喜欢把老师传授的知识同其在社会实践中感受到的经验相比较,往往提出一些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要老师解答。这就要求教学必须结合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而不能视完成教材内容为万事大吉,不能无的放矢。在进行理论教学中所举的例子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应与社会现实贴近,以增加心理接受的亲切感。

4.主体性意识增强,要求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

当代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个性张扬,同时自身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也较强。因此,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作一个“容器”等待老师来“灌输”。他们更希望在平等的交流中追求真理,更喜欢在对社会的思考中选择真知。他们渴望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希望从老师处获得尊重和肯定。他们喜欢质疑权威,讨厌高高在上的说教。因此,他们喜欢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更喜欢讨论式教学,更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我,也更加注重主体的自我感受,更善于独立思考。同时多媒体的运用,互联网的开通,现代远程教育网的建立,使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多元化了,不再只是从老师、课本、书本上获取了。渠道、途径的多元化,使得学生信息之灵敏,往往超过教师。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学生能力明显增强,由此也对传统的主客体分离的教育理念提出了挑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

二、加强针对性,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成为教育部袁贵仁部长讲的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就应该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观察、分析我国现实问题和世界形势。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现行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建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从以教师的讲解灌输为中心转换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挑战书本、挑战权威,培养“教师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学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氛围。当学生的观点和老师相左时,教师切忌用所谓的老师权威来打压学生,应对问题做进一步更深入的分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同时在思政课教学中应提倡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与老师一起来探讨问题。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自制 PPT,发表对某一问题的思考,然后再全班讨论,老师点评。这种授课模式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可以锻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2.压缩基本知识量,简化基本理论

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基本理论、基本史实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删减机械的事实罗列、繁琐的理论阐述。中学里学过的基本知识不宜过多重复。讲基本理论,主要讲清这些理论的科学内涵和历史地位,讲基本史实,主要讲清理时代背景,重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以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情况。因此应简明扼要,主线突出,真正达到小平同志提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但是这些基本理论和史实作为知识点必须要提到。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形式可让学生自学、自讲,然后由教师做必要的纠正、补充、总结、答疑。

3.联系实际,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和理论热点问题进行重点专题讲授

首先做好课前调查,理解学生所思所惑。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意见和课前课后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国际形势、对社会重大问题、对人生的基本认识,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心,着眼于大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分成专题进行重点讲授。讲授时既要有鲜明的理论是非观点,又需要辅之以大量生动的事实材料。不强行灌输,也不简单地下结论,而是注重给学生以有益的启迪,使他们懂得和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明辨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授课中,必须时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学生的种种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时政性极强的课程,故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拘泥教材,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关注社会热点,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对于社会矛盾和具有负面影响的现象与问题,尤其要加以重视,千万不能回避。

4.实行开放教学,增加实践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政策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一的课堂教学很难从全方位的角度揭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很难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气和魅力。在许多学校一份讲稿、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仍没有彻底改变。我们认为理论教学必须增强务实性,在授课形式上,要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坚持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拿出一定的授课时数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调研,切实理解改革开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写出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并纳入期末的考核成绩中。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对书本结论的怀疑,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方法论水平,切实达到小平同志“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现在许多高校正在探索的“义工学分制”实践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学校与相关单位共同组织的义工实践基地,主要是社区、街道、企业、灾区等,进行服务实践,并把学生义工服务折合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也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1] 陈立新.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思考[J].党史文苑,2010,(1)

[2] 程翠平.从大学生心理特点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J].高教论坛,2009,(10)

[3] 匡利民,等.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6)

[4] 武东生.努力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实际需要的最佳结合点[J].高校理论战线,2005,(4)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论政治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