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体育教育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2011-08-15陈红竹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育

陈红竹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高校人才培养环节既包括专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同时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素质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专业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属于专业课教学与实践的问题,而学生工作是通过教育、管理、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提高,为人才培养服务[1]。高校学生工作按受教育内容又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卫生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2,3]。学生工作的开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合理需求,以尊重人格为特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运动兴趣及习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等功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高校体育教育与高校学生工作是两个交叉而又互相渗透的领域,担负着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体育教育侧重于硬性教育与边际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意志品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锻炼学生工作队伍等,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智育、美育四个方面对高校学生工作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5]。

一、体育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

体育教育可教会学生做人、求善、养德。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果断的意志品质,培养灵活机智、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自我调节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技术和技巧,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学会生活,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学习很苦很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具备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认真观摩、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在调动队伍时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礼貌互让的风格;在中长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在传统的球类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全局观念和集体合作精神;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优良作风[6]。

二、体育教育在身心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1世纪的人才要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在市场经济下,社会生活是快节奏、高效率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出现,其形式也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种新情况和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7]。

1.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体育是高校组织、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从而造就大学生健康的体魄,以应付在校紧张的学习和日后工作需要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受家庭培养环境的影响,不少学生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与失败就悲观失望或丧失信心.而体育教育则能够从不同角度纠正这些不良心理。体育不仅仅在积极的运动中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身体素质,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健康心理和情感、调节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在体育教育中,不仅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勇于拼搏的人生态度,激励人奋发向上和追求健康的生活目标,使生命向着更健康、更和谐、更完美的方向发展,而且还能够调解身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适应力,防止和削弱消极、不健康的情感,消除心理疲劳、心理紧张而带来的一系列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进而维持心理平衡。同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友谊,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因此体育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精神。

(1)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处于正常状态下,即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和适应良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8]。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五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格统一,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应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心理疾病的防治,两者相辅相成。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在各种运动项目教学实践中,去感受运动的美感、力量感、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在体育教学竞赛中的取胜催人奋发向上,有利于个性形成。同时,体育教育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内在的心理表现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理论等方面,都对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大量研究资料也表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9]。

(2)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的交往,反应了人的健康状态,人与人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善于与他人相处,建立互敬、互爱、相互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体育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体育游戏、教学比赛等各种项目都能增进学生中的友谊,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体育锻炼在身体活动的同时,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强化自我认同感,体验体育运动中的应激过程,使学生提高对外界刺激的适应力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由此可见,体育教育在加强人际关系,促进心理相容,培养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体育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相对体育而言,意志坚韧顽强是十分重要的。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锲而不舍,勇于拼搏,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由此可见,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必须参加体育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意志、坚固学生毅力、增强学生斗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体育教育在智育中的作用

智育主要包括知识学习、技能培养、智力开发等方面的管理,通过体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智力发展[10]。

1.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由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要求在紧张、快速,甚至激烈对抗动态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体育竞赛瞬息万变,已不仅仅是体育技术的比赛,也是场上对手在刹那间智力的较量。因此,体育教育能发展培养学生快速灵活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果断的思维能力。

2.对记忆力的培养

作为学生,学习成绩是学生的智力衡量标准之一,学习效率,是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因素。学习效率高低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而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进而使记忆力增强。

3.对想象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教师教授新动作时,往往会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并通过观察老师的优美示范动作之后,通过想象、模仿来体会老师教授的动作。

4.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时,首先要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形成视觉表象,然后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5.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所有体育项目都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和稳定的注意力。如篮球、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常迅速地转换注意力的对象。

四、体育教育在美育中的作用

高校美育主要包括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其品德情操美、行为美和审美创造力。加强对大学生的美学教育,提高其良好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鉴赏力,激发其审美创造力,是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个性的综合性人才的任务之一。如何把美学因素实施于教学过程之中,是高等学校教育必须重视的问题[11]。

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相互融合,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动作技术,要求学生每学一个动作都要保持动作美、姿态美、体型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12]。让学生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因此,体育在美育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效果,从而使学生在美中享受到乐,在乐中体会到美。这种体育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美的品味、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文明行为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作用。体育也正是通过这些外在的形式来唤起人的心中美的感受,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真正去体味“生命在于运动”这一意义的真谛,从而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1] 严玉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 2007,8(6):5-9.

[2][10][11]程刚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181-182.

[3] 陈洁.学校体育教育与“五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25:38.

[4] 邬建强.体育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85-486,489.

[5] 廖永华,等.学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电子商务,2009,10:161.

[6] 刘倩.浅谈高校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J].大家, 2010,3:72-73.

[7] 王丹.浅谈体育教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2010,2:174.

[8] 魏爱棠.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内涵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12(2):27.

[9] 汪军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2:86-87.

[12] 王庆斌.体育教育中和美育的重要性研究[J].科教文汇, 2010,3:48.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