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2011-08-15厦门船舶重工股份公司蔡玉华
厦门船舶重工股份公司 蔡玉华
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已经率先复苏,但是后危机时代的冲击惯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差,一旦遭遇金融危机就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倒闭。因此,探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风险分析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的暴风骤雨已经过去,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好转,但对中小企业而言,仍然面临着众多的不确定性因素。首先,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2008年11月我国明确宣布宏观政策转型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即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之后,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宏观经济政策也将随之调整。其次,世界经济存在衰退的风险。目前在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是,导致危机爆发的主要矛盾和制度性根源还没彻底解决。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世界经济存在衰退的风险。最后,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曾采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对“保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回暖,市场通胀的预期开始升温,引发人们对以后物价上涨的担忧。在以上众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加上中小企业本身具有的规模小、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差、融资渠道有限等特点,导致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面临各种风险,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一,经营压力仍没有缓解导致经营风险增大。因为金融危机带来人民币升值和国内物价上涨,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仍将持续。首先,国内企业出口产品成本的提高削弱了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特别是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爆发造成大量人员失业、降薪,使消费者不得不缩减开支造成商品市场供大于求,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销路不畅。
第二,市场环境变化导致日常资金管理风险增大。一是企业理财不当所导致的现金流动风险。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的无序和财务人员的能力相对有限,会出现无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的情况,导致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链断裂。由于金融危机,已经使企业不能很快地回笼货款并且存货积压,这样,企业的现金就更难顺利流动。二是应收账款回收难度加大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目前中小企业大量依赖赊销,据估计,其60%以上的资产是应收账款。国内外支付能力减弱、征收应收账款能力不足、收账期的持续延长,应收账款的各种催收手段所需费用无疑又加大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而经营的困境和资金压力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也普遍收账困难。
第三,筹资困难和经营亏损导致偿债风险增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合理的筹资是企业正常运行必需的。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筹资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经营获取内源性资金的能力大大减弱,而正常外源性融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企业销售收入减少,而原材料成本在上涨,民工的用工荒导致人工价格也在上涨,企业可能无法盈利甚至亏损。因此,筹资困难和经营亏损势必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加大偿债风险。
第四,投资环境多变导致投资风险增大。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企业金融资产、房地产投资的公允价值上下大幅波动,账面就会对应产生大额的投资盈亏。进入后危机时代,投资环境的变化莫测让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小心。中小企业即使持有了一些投资也不敢变现,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背上了沉重的资金包袱,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和国际热钱的涌入,投资风险将日益增大。
二、中小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构建
企业内部控制是以风险管理制度为基础,以防范风险、有效监管为目的,通过全方位建立过程控制体系、描述关键控制点和以流程形式直观表达生产经营业务过程而形成的管理规范。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是以风险防范为主要目的。完善的内部控制必须能够适时反映企业面临的各种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因素,并且采取准确的风险识别方法进行风险识别,找出哪些风险会对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同时,还要求针对不断变化的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可见,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理念,也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可以说,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风险防范和风险监控,二者密切相关。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逐渐增大,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小企业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风险预警、识别、控制和应对能力,对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尤为必要。与此同时,2008年中国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这对中小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无疑是个非常有利的政策契机。
因此,中小企业应当以《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框架来构建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即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围绕风险管理的动态过程来设计和实施,范围是企业内的所有层次和机构,还包括战略目标的设定,目的是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分析、控制各种风险事项,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完成。尤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应站在整体的高度来衡量企业的风险水平,从而有效地消除或减少企业风险带来的损失,节约企业的财务管理资源,提高企业的应对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中小企业构建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要点
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面临的风险,中小企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风险导向内部控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
第一,提高管理层及员工的风险意识与内部控制意识。中小企业管理者应重视内部控制,建立企业文化,留住人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加强全员的风险意识,创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同时,提高员工素质及其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水平,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此外,发挥战略性的领导作用,营造支持战略目标的组织氛围,适时进行战略调整,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第二,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这样的程序来实现对企业风险的控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制度。每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都会不同,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有助于管理者了解一些潜在的事项如何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从而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取得成功。首先要建立风险识别体系,完善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其次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正确评价风险水平。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应包括风险评估标准、风险评估规范、风险评估方法。必须制定用来约束和评价风险评估人员的规章制度,以确保风险评估的规范进行。最后是培养风险评估的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公司里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加强培训,尤其是所在业务、岗位和环节的风险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大力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第三,加强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结合。预算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资源的投入产出在其本质上也就是价值的投入产出。从本质上看,预算控制就是一种价值控制系统,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的过程。所以,预算是价值控制和管理的最主要的工具。只有实现了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严密的预算编制是实现企业资源最优化配置的最佳手段,因此,企业的预算编制过程也就是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加强预算控制与内部控制的结合。
第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效果,使企业当局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企业内部办公信息系统,定期传递和发布企业最新的动向、政策及相关规定,使企业内部的所有层次和机构都能及时地获得相关信息。二是定期举行企业运营情况报告会,对当期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预算完成率做出说明,对下期的生产计划、重要工作进行展望,并对相关差异及时做出针对性反应。三是针对所有职位编制职务说明,并明确指出其职责范围及任职条件。四是制定企业与生产链条上下游各方的交流机制,以保证信息在上下游各方间进行顺利传递。五是为投诉事项搭建平台,如领导信箱、意见箱等。企业的有关部门还要定期通过视频、平面、纸质、网络等不同媒介收集与企业相关的信息,同时与外部有关各方交流获得的企业信息。六是建立完整系统的档案管理政策,指出档案的保管年限、查阅方法、归集责任等内容。
[1]王静:《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财会通讯(综合)》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