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思路*

2011-08-15任献华

长沙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学习型学生党员党员

任献华

(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思路*

任献华

(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创造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引入、国家大政方针导向和国内外环境堪忧是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外在因素。可以通过构建团体学习机制、打造团体学习平台、建设学习型组织机构和学习型制度来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

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型;学生党支部

作为大学生的先进团队——学生党支部有责任引领学生党员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有责任引领学生党员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要求学生党支部要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创新党员教育与管理机制。因此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

一 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内在要求

(一)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党组织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党组织的基层组织——学生党支部是密切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各项工作的基础。胡锦涛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是我们党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重要法宝。”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否坚强有力,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优胜劣汰的关键。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高校党建工作需要不断创新,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才能保持党建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高校党建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学生党员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面对西方多元政治价值观的渗透,他们缺乏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针对学生党员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不坚定,理论水平不高,政治素质亟待加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意见》中指出∶“高校中的党团组织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党支部,它肩负着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需要加强其建设。因此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理论武装自己,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持续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认清国内外形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历史使命。

(三)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知识的传播者,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国家的栋梁,党员队伍的素质是学生支部战斗力的基础。面对党员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如何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党员保持学习的精神,通过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来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提高党性修养,提高学生党员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先锋模范意识,才能将其打造成无坚不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这也是党和人民赋予学生党支部的历史重任。

二 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外在因素

(一)学习型组织理念的引入

学习型组织理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随后某些学者将其与系统相结合,提出“学习化社会”的概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1994年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一书,标志着学习型组织形成系统理论。学习型组织是构成学习型社会的基本单元,它是通过建立一定的结构和战略,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机制,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组织各要素能持续协调发展的组织[1]。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要进行五项修炼,分别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体学习、建立共同愿景和系统思考,这样的组织具备开放性、人本性、学习性、创新性和终身性等主要特征[2]。学习型组织理论涵盖了终身学习和人本管理等先进教育理念和方法,已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和使用,并被实践证明是组织保持竞争力优势的主要源泉,被誉为管理学上的一场革命,推动了我国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热潮。

“终身学习”理念的普遍确立了宣布了教育领域一个新的时代——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高校作为先进文化和教育理念的摇篮,不失时机地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实践于学生党支部建设之中,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大政方针导向

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要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党的各级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2010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原则、工作内容和方法。根据要求各高校党组织积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建工作,推动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命运前途的重要工作,因此国家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文件规定、政策制定等,引导高校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

(三)国内外环境堪忧

面对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大学生党员,不断挑战学生党员正确的价值观,致使部分党员政治观开始动摇,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接受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国内各种矛盾层出不穷,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腐败与无作等现实问题造成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迷茫。因此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是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三 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思路

(一)构建团体学习机制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是学习,学习是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基础。在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中,学习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组织团体行为,即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所有成员一起平等交流、充分讨论,运用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它是建设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关键[3]。通过团队学习激发团体成员的学习潜能,树立组织共同美好愿景,提升团队学习力,使每个成员最终实现自我超越,进而推动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创建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学生党支部需不断完善团体学习机制。笔者认为可以主要从激励机制、示范机制和实践机制三方面构建团体学习机制。

1.激励机制。以典型激励、荣誉激励、精神激励等方法创造一种学习的、向上的、团结的氛围,形成你追我赶、人人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定期在团队中举办优秀党员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党员论坛,评比“优秀共产党员”,用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和鼓舞其他党员,促使支部中学生党员互相督促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党支部团体能力的提高。

2.示范机制。“亮化”党员形象,细化大学生党员标准。江泽民同志指出“形象问题至关重要,形象就是旗帜,形象就是方向”。形象关系到一个政党的存亡问题。创设“党员示范岗”和“党员责任区”制度,做到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发挥党员的示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感受到作为一个先进团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在各方面起带头作用,同时接受普通学生的监督。用良好的党员形象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同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实践机制。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时,以专项主题学习为切入口,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党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鼓励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创新,营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氛围。通过专项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不仅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责任意识、形象作风的教育,而且使大学生党员的心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高,从而自觉增强党性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打造团体学习平台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早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利用学院网页和校园网络等,打造学生党支部学习平台,建设红色网站、开通大学生党员论坛及党员之家等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党务理论知识和党课知识教育,促使学生党员共同参与、相互学习和相互激励,利用网络推动了学生党员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多角度、全方位的互动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热情,开拓团体学习的新载体。

(三)学习型组织机构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传统金字塔型的党支部组织机构已经不适应学习型党支部的发展,而应该向扁平式的管理模式转变,构建学生党支部“一体两翼”式的学习型组织机构,即以支部班子(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为学习领头羊的一体,以支部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辅的两翼学习模式。开展民主生活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改变学生党员心智模式,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进而带领组织进步。

(四)学习型制度建设

建设学习型制度机制,是学习型组织的有力保证。通过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学生党支部工作水平。在组织内部建立和完善学习型规章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支部领导班子先行学习机制。由学生支部委员会组成的领导学习小组,负责学习型党支部共同愿景的规划,制定政治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并率先垂范,落实和监督组织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二是制定和推行学生党员学习能力的规章和制度,定期安排学生党员在固定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党员主动关注时事政治,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会议精神,在组织内部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式学习和交流,增强学生党员社会责任感,使学习型制度常规化和规范化。总之,从制度层面上对学生党员提出学习要求,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来适应社会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邱昭良.学习型组织新思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唐星星.论大学生“学习型党支部”建设[J].中外企业家,2009,(24).

(责任编校:陈婷)

G641

A

1008-4681(2011)06-0117-02

2011-09-09

淮海工学院党建思政研究2011年课题,编号∶DS2011035。

任献华(1977-),女,吉林长白人,淮海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学习型学生党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