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玑诗略论

2011-08-15陈增杰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陈增杰

(温州大学 学报编辑部, 浙江 温州 325035)

徐玑诗略论

陈增杰

(温州大学 学报编辑部, 浙江 温州 325035)

永嘉四灵是宋诗的重要流派。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但其作品不被论者看好,评价偏低。通过具体举证和分析,徐玑在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五言古体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行旅诗情景开朗不作凄苦音,尤为一大特色,值得称誉。故其诗不容贬低。

宋诗;永嘉四灵;徐玑;温州

一、徐玑生平

徐玑(1162—1214年),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也作灵囦)。出身官宦之家,原籍福建晋江(泉州),徙居温州。父徐定(德操)曾任太平州通判、潮州太守;兄徐瑒任迪功郎汀州司户,弟徐瑄官至大理少卿。徐玑是徐定的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历任建安(今福建建瓯县)主簿、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理、龙溪(今福建漳州市)丞等职。移武当令,改长泰令,未到官而卒,终年五十三岁。为官清正,守法不阿,在任职期间做过许多有益于民众的事,如在建安安抚“铸兵鬻盐”的麻溪峒民;在永州释放被官兵捕捉“冀以成赏”的无辜平民;在龙溪禁止“豪党”侵占陂田,疏凿陂湖利民灌溉等[1]321。精书法,得魏人单炜(秉文)笔法[2],最推崇王羲之《兰亭序》。极为精勤,“无一食去纸笔”,书法造诣也很高,“暮年书稍近《兰亭》。”[1]321徐玑一生“远于利”而争名,品行高洁,临终犹恐修名未就为憾。“永嘉四灵”中他与叶适师生之谊最深,也最得叶适器重。其卒,叶适作《祭徐灵渊文》《徐灵渊挽词》和《徐文渊墓志铭》。

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在四灵派提倡唐体(指晚唐体律诗)的理论建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叶适《徐文渊墓志铭》记述:“初,唐诗废久,君与其友徐照、翁卷、赵师秀议曰:‘昔人以浮声切响单字只句计巧拙,盖风骚之至精也。近世乃连篇累牍汗漫而无禁,岂能名家哉!’四人之语遂极其工,而唐诗由此复行矣。”[1]321指出声韵格律和字句锻炼是诗歌艺术的精髓(“风骚之至精”),而冗芜散漫不加剪裁乃诗家大忌。这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了四灵派注重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准则,也反映了他们提倡唐体、刻意苦吟、突破江西派藩篱的诗学主张。另外,他认为诗情灵感从实践中来,得之自然山水,闭门觅造不得。他说“诗思出门多”,较之从书本讨生活的诗家的狭隘观念,显得视野开阔,这也很值得肯定(详后文)。

二、徐玑诗及成就

徐玑诗历来不被诗家看好。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一徐致中《初夏游谢公岩》评云:“予评其诗,在四灵中当居丁位。学者细考之,则信予言。”[3]407贺裳《载酒园诗话·宋四灵》亦曰:“二徐(徐照、徐玑)最劣。”[4]但我们仔细阅读徐玑《二薇亭集》后,知道这些评论不见公允。

徐玑以诗作为陶写性情的工具,其作品主要是抒发个人的感受,诗集内大多为流连光景、吟咏田园生活、抒写羁旅情思以及应酬唱和之作。不过,徐玑并没有忘怀世事,他的一些诗作仍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念时情怀。《传胡报二十韵》写道:“晋赵非殊异,山河本浑全。人心方激切,天道有回旋。王佐存诸葛,中兴仰孝宣。何当渭桥下,拱揖看骈阗。”[5]96期望出现像汉宣帝那样的中兴之主和诸葛亮那样的贤才,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四灵之三的翁卷,仗剑从军,投身江淮前线抗敌平戎,徐玑在《送翁灵舒游边》的诗中勉励道:“子向江淮去,应怀计策新。”希望他能审己图人,施展谋略;又对妥协的时政深表不满,为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惋叹:“曹刘若无竞,闲却卧龙身。”[5]116

与徐照、翁卷、赵师秀一样,五言律体也是徐玑专工的诗体。他说:“五字极难精”[5]139(《书翁卷诗集后》),须要加意磨炼。故寄酬诗中屡用“磨”字,“磨诗终未稳”[5]97(《哭朱严伯》)、“磨砻双鬓改”[5]139(《书翁卷诗集后》)、“数篇佳句不曾磨”[5]154(《九日上怀古堂》)。他认为好诗要做到句律精严,音调谐协,警响圆熟。《奉和翁千四知县千十四隐居山中作》云:“兄倡复弟酬,音调谐击筑……善诗如善韵,警响间圆熟。”[5]100《读徐道晖集》云:“悟得玄虚理,能令句律精。”[5]130他推崇有“五言长城”之誉的中唐诗人刘长卿,赞云“长卿诗最好”[5]116(《翁通判挽词二首》之一)。刘长卿是唐代开辟大历诗风的名家,擅长五言律体,其诗多抒写个人情感,善能体物铸意,炼饰字句,故得四灵宗崇。四灵之四的赵师秀编《众妙集》,取唐代诗人76家之作,其中选刘长卿诗最多计23首,可见他们尚好相同。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芳兰轩集》评徐照诗云:“清瘦不俗,故亦能自成丘壑。”[6]683同卷《二薇亭集》评徐玑诗云:“其诗与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6]683所言大致不差,但细论之,二家诗同中有异。徐玑诗秀隽婉谈,造语鲜新,与徐照的“瘦苦”作风,还是有差别的。且看他的五言律句:

《时鱼》:“月斜寒动影,水碧静传香。”[5]120

《溪上》:“麦秀初如草,云浓半是烟。”[5]123

《孤坐》:“寒烟添竹色,疏雪乱梅花。”[5]124

《夏夜怀赵灵秀》:“水风凉远树,河影动疏星。”[5]125都为磨莹所得。属对精切,意味隽永,可见锻字炼句之工。再如,《冬日书怀》:“寒水终朝碧,霜天向晚红。”[5]122写景明丽如画。《夏日怀友》:“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5]137雨过月生,夜尽欲晓,凉意袭人,读之若身临其境。元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一评云:“盖是夏夜诗,细味之十字皆好。”[3]406《年家生张主簿经过相寻率尔赠别》:“秋风分手地,霜叶满江城。”[5]121意景交融,离情别绪在不言之中。七言律句如《壬戌二月》:“春容每到晴时改,天气偏从雨后和。”[5]142《泊马公岭》:“新取菜蔬沾野露,旋编篱落带山花。”[5]145坦易简淡,皆称秀句。

徐玑的行旅诗多有出色篇章,特别值得一提。《送翁巴陵之官》:“官况湘流碧,诗情楚岫多。”[5]119《翁知县归自湖湘》:“一袖清风诗思远,满汀芳草夕阳赊。”[5]147湘流楚岫,令生诗情诗思,说的是之官巴陵的翁知县,实乃诗人夫子自道。他游宦福建建安、湖南永州等地,行迹遍江南浙、闽、赣、湘数省,客途中写了不少可吟咏的好诗。且看他的五言律诗《凭高》[5]108:

凭高散幽策,绿草满春坡。楚野无林木,湘山似水波。客怀随地改,诗思出门多。尚有溪西寺,斜阳未得过。

这是作者行经湖南岳阳登高所作。“湘山”即君山,在岳阳城西南洞庭湖中,也称洞庭山。“楚野”联写,广袤的荆楚原野,秋高木落一无遮蔽,更显得旷荡空阔;远望中的湘山,跟随洞庭湖的浩淼水波相与上下,益见多姿。这一联秀健而有意致,境界开阔。颈联写登览中的感受。“客怀随地改”,因景变化,即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志溢于海”,显示了诗人坦朗的胸襟。“诗思出门多”,创作的灵感来自实际生活,从大自然美山水中体悟,不是闭门苦思所能寻觅。这确是深有体验的警策之句,乃躬行亲历所得。这两句的议论不枯燥,比较唐代诗人温庭筠《赠越僧岳云二首》之二“僧居随处好,人事出门多”[7]1483和杜荀鹤《和吴太守罢郡山村偶题二首》之一“宦情随日薄,诗思入秋多”[7]1743两联,更具深层意蕴,自有青蓝之胜。再看他的七言律诗《六月归途》[5]143:

星明残照数峰晴,夜静惟闻水有声。六月行人须早起,一天凉露湿衣轻。宦情每向途中薄,诗句多于马上成。故里诸公应念我,稻花香里计归程。

也写得畅朗富有情味。纪昀《瀛奎律髓刊误》卷十四评云:“调自清圆。五句善写人情。”[3]525不仅第五句“善写人情”,通篇以舒快的笔调,抒写途程物色和自己的感绪,透出一片久客还乡的欣悦之情。行役诗而不作凄苦音,情景开朗,体调流便,最为可嘉。这也是徐玑律体的一大特色。《六月归途》中的“诗句多于马上成”,与《凭高》中的“诗思出门多”,同为他创作中的经验之谈。

徐玑的七言绝句佳作也多在行途中写成,是其“诗思出门多”的又一见证。且看他的《秋行二首》[5]150: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红叶枯梨一两株,翛然秋思满山居。

诗怀自叹多尘土,不似秋来木叶疏。

前首闹中见静,于幽微处刻划,表现的是细腻风光。后首咏秋景的萧散疏朗和自己的别样感受,表达了厌倦于羁旅征尘和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再如《建剑道中》:“云麓烟峦知几层,一湾溪转一湾清。行人只在清湾里,尽日松声杂水声。”[5]150行于闽西山间,的是这般景象。这是纪实的妙笔。《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蹄。”[5]151借咏黄莺而抒写自己对新凉的愉快感受,笔墨轻灵,情致颇佳。这些诗都具有精巧的构思和宛转流丽的韵调,善于捕捉形象,读来琅琅上口,风格上很似杨诚斋绝句。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新颖灵巧,当时号称为“杨诚斋体”。徐玑有《见杨诚斋》诗,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5]111(论者谓二句称誉得体),深致仰慕。所以,他在小诗的写作上接受“诚斋体”的影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四灵派不甚擅长古体,亦不常作,以徐玑较有笔力,集中多有佳构。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卷二二《徐氏玑集》案云:“此集长律数篇,颇有旷远清逸之致。古诗联句诸篇,亦澹雅不俗。”[8]仲容先生此评独具眼光,所论诚是。其五言古体《漳州别王仲言秘书》(王仲言即王明清),叙良友契阔相别徘徊伫思之情,《安家梅篇》语澹意挚。歌清莹出尘之姿,遥有蕴托。《水仙花篇》“寒云拂缟衣,遥空淡明星。”《访梅》“清枝何萧疏,幽香况岑寂。”二诗咏梅赋志,抒写倚树长吟的“寥旷”怀抱,清气中见工秀。《述梦寄赵紫芝》[5]97更是一首文情并茂的好诗。此作前人未尝留意,很有必要给予介绍。诗如下:

江水何滔滔,渡江相别离。揖子客舍前,对子衣披披。问子何所为,旅客未得归。执手一悲唤,惊觉妻与儿。起坐不得省,清风在帘帷。平明出南门,将以语所知。过子归家处,寒花出疏篱。萧萧黄叶多,袅袅归步迟。子去不早还,何以慰我思?

赵紫芝即赵师秀。徐玑比赵师秀大八岁,他们之间交谊深厚。赵师秀称赞徐玑道:“心夷语自秀,一洗世上尘。使得养以年,鲍(照)谢(谢灵运)焉足邻。”[5]223(《哭徐玑五首》之一)十分推重;又云:“昔吾与君游,嫌疏不嫌数。自为贫窭驱,十载九离索。”[5]224(前题之二)赵师秀长期宦游在外,久出未归,徐玑因作此篇寄怀。

全诗分四个层次。开头六句为第一层,是“述梦”。梦中在客舍相遇,又匆匆告别。江水滔滔,比兴别情绵绵。“执手”四句为第二层,记醒后情景,将梦觉恍惚之况,刻画逼真。眼前只是“清风在帘帷”,没有留下一丝梦迹,但诗人不胜怅惘之感已被和盘托出。“平明”六句为第三层,写南门之行。虽然梦觉无迹,但诗人还是想把梦况告诉亲友。走访中经过赵师秀旧居,那里只有“寒花出疏篱”,物景依然而伊人杳在,这凄情景色更逗引起诗人无限思绪。在怅然归途中,复见萧萧纷落的黄叶,衬托出了怀抱的萧索。这一小节意境的渲染是很成功的。结末二句为第四层,盼其早归。全诗写怀友之思,语真情切,隽永而有馀味。作者不用典实,近乎平铺直叙,语言也极淡朴,然而娓娓道来,如诉家常,委曲深婉,笔端充溢深挚的感情,读来十分感人。“清风在帘帷”、“寒花出疏篱”二句,尤觉穿插得好,融情于景,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四灵诗多取白描手法,诗风近易,语句晓畅,于平朴中见情致,徐玑的这首五言古体即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叶适.徐文渊墓志铭[M]//叶适.水心文集:卷二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

[2]叶适.送徐致中序[M]//刘埙.隐居通议:卷十七.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86.

[3]方回,选评.瀛奎律髓汇评[M]//李庆甲.集评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贺赏.载酒园诗话·宋四灵[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454.

[5]徐照,徐玑,翁卷,等.永嘉四灵诗集[M].陈增杰校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

[6]永瑢.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7]曹寅.全唐诗: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孙诒让.温州经籍志:中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945.

[责任编辑:张一平]

A Brief Discussion on XU Ji's Poetry

CHEN Zengjie
(Journal Editorial Section,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Yongjiasiling is an important school of Song Poetry. XU Ji stands at the second of the school with good view on poetry, but his poems are not well appreciated by the critics. The example and study shows that XU Ji has made success in five, Seven-syllable regulated verse, Seven quatrains and the creation of Five ancient style. His travel poems featured in a cheerful tone without misery are worthy of praise. His poems, thus should not be belittled.

Song Poetry; Yongjiasiling; XU Ji; Wenzhou

I207.22

A

1671-4326(2011)01-0062-03

2010-10-10

陈增杰(1942—),男,浙江温州人,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