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011-08-15常玉昌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21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常玉昌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以人为本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常玉昌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方面的实际效果[1]。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外环境、条件、内容和手段、教学对象等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从而使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5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

1 深入研究学情,从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出发,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真正入脑入心,发挥它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做不到的。因此,“以人为本”首先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也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主体,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1.1 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以往的学习中已经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包括大量的概念、先见、选择性框架等等,是学生学习新的科学知识的唯一基础。同样,大学生在走进大学课堂之前,已经接受过不同程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高中阶段的教育基本属于应试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主要还是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毕业会考或升学考试为目标,侧重于教学生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技巧。而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以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目标,侧重于理论的灌输和思想的引导。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不同特点,决定了教师既要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并在教学中有效利用。在教学中,凡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可以略讲,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讲。教师则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升华。重大的理论问题要注意思想导向性,把握好理论的深度和大众化、通俗化的维度。要注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及运用科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理性判断、科学分析的方法。不仅要“学会”,而且要“会学”。只有找到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1.2 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科学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核心

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国内、国际时事,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极高的政治热情。尽管知识结构尚不完善,但思想极其活跃,对各式各样的新思想、新思潮、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评价,都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时,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的今天,他们也会受到西方国家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部分大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针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仅仅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作一套单纯的知识体系和现成的结论来传授和灌输,也不能只强调理论的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理解、接受的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公共课,是各级各类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与专业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侧重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是帮助学生解决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目的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承担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任务,也承担着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健康成长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也要深入研究学生。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找到理论知识同学生切身利益、同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他们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的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回答并予以科学的阐释。必要时可以组织学生就某个热点、难点问题或学生成长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则在讨论中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自己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能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两张皮”现象,使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由空洞的说教变得鲜活生动,使学生产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 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课中科学的启发和引导,课后认真的分析、反馈和总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程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方面,更体现在教师的教育理念、理论素养和教学科研能力方面。

2.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教育理念影响着教学全部过程乃至其实效性。科学的教育理念是育人,即以人为本、以培育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培育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既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大胆探索世界的奥秘;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关注社会发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把个人追求与人民需要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明确地认识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从而激发他们确立远大、高尚而又强有力的学习动机,由此产生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热情,并在不断追求人生更高境界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复杂社会现象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隐藏在这些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后面的深刻动因,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要变单纯的理论灌输和片面防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及行为的消极教育为大胆地引导学生追求真知、努力向上的积极教育,给学生以自由愉快的选择空间,进而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良好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事实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宣传和“可靠接班人”这个具体目标上,而应该指向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要用整个教育的终极目标去反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目标。而这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2.2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实现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关键在教师,但目前瓶颈也在教师”。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关键角色,树立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上进心,自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建立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上。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决定其理论宣传的正确与否,教师本身对理论与现实差距的把握是否偏颇,直接决定着其教学内容的正确与否。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对复杂问题的敏锐观察能力,提高自己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要遵循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规律,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度”。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的原则,从帮助他们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入手,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性的分析,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深刻认识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进而达到帮助学生坚定树立以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远大理想和志向。要以满腔的热情和澎湃的激情讴歌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使中华民族从此摆脱受侵略、受奴役、受压迫的命运,走上独立、自由、民主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革命斗争史;讴歌建国62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3年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只有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在实践中才能真用,才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始终充满热情和激情。这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2.3 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新路子

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滞后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瓶颈。在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学方法下,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积极性、主动性难以发挥。如果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或学生的思想实际,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对课堂空洞说教的厌烦甚至抵触心理。因此,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三贴近”的要求,从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的教学情境入手。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课堂讲授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多媒体音像教学能给予学生听觉、视觉甚至情感的震撼和刺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能启迪学生的智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辩证思维能力。专题报告,专家解读,使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了然于心;社会实践,能将抽象的理论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联系,使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理论在指导社会变革方面的巨大威力,进一步加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的教育效应,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心里,发挥其在立德树人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考试方法上,可以将笔试、口试、论文答辩、写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结合起来,重点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和运用情况,尤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只有坚持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开拓创新,不断改进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才能充分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功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盛湘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及其评价[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75~78.

[2]宁军.论新课程方案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高教高职研究,2009(3):234~236.

[3]林郁.试析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观因素[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75~77.

G420

B

1671-1246(2011)21-0013-03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