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纽伯瑞金奖作品 探究美国儿童文学

2011-08-15谢春林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学奖儿童文学儿童

谢春林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外语学院,湖北武汉430223)

许多年来,当众多异域儿童文学经典的名字被深深刻写在无数中国读者的阅读记忆中时,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在西方,《小红帽》、《海的女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地海传奇》等许多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性不仅仅是由它们的读者塑造出来的,也是由它们的研究者“发掘”出来的。欧美历史上几乎每一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及其作品都得到过系统、深入、多层面的学术关注。一部《小红帽》的传播史,是这一基础文本本身被不断复制、改写、再创作的过程,也是研究界从民间文学、原型理论、精神分析、文化研究等角度对其母题、内容不断进行生发和重读的过程。同样,如果不是那么多部从不同研究视角切入的学术著作的先后问世,鲍姆本人及其“奥芝系列”在美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意义,或许也难以获得如此充分的阐发。因此,对美国儿童文学的研究是在当代中国的儿童文学和文化语境下,让理论研究担负起为儿童文学绘制一幅细节丰富、入墨深透的历史和当下图卷的职责。

美国儿童文学界在它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朝向历史研究方向的努力催生了其中一批最为引人注目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循着历史的踪迹,去重新发现儿童文学发展史上那些被丢失的历史细节,二是以今天的历史眼光去重新考量已逝的历史,揭示其“当代”面貌。

但是从科学论述的角度切入儿童文学当下话题的研究,存在着来自两个方面的难度。一是现象的当下性本身使得对于这一现象的学术把握具有相当的难度,二是儿童文学理论园地的限制使得不少儿童文学批评不得不借助于篇幅较短的评价性语篇,以适应一些报刊版面的要求。然而,儿童文学批评愈是认同这样一种自我展示的难度,愈是接受这样一种自我存在的方式,便愈是陷入到批评的某种浮浅和尴尬中,愈是难以实现足够的自我提升来达到与主流学术话语的对接。只需搜检一下2009年出版的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我们便会发现,论文集、评论集以及由论文直接拼缀成的非系统性的学术论著,占据了其中绝大部分的书目,却很少看到就特定学术论题展开系统论述的专著。这是一个儿童文学理论的怪圈,仅仅归咎于外在的原因并不能将它打破。即使是在儿童文学研究相对较为发达的美英两国,儿童文学论文也难以避开这样一种自我学术提升的困境。即便如此,英美儿童文学界在自我理论提升方面,显然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认同。他们中的一些学者就儿童文学的当代话题展开的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示。2009年,两部题为《跨界小说:当代儿童小说及其成人阅读现象》(Rachel Falconer.The Crossover Novel:Contemporary Children’s Fiction and Its Adult Readership)、《全球和历史视野下的跨界小说》(Sandra L.Beckett.Crossover Fiction:Glob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的学术著作分别以280页、360页的长度,深入探讨了近年来在西方引起普遍关注的当代儿童文学的成人阅读现象。

要想研究美国的儿童文学,恐怕不能避开纽伯瑞儿童文学奖(Newbery Medal)。纽伯瑞儿童文学奖(Newbery Medal),又称纽伯瑞奖,是由美国图书馆学会(ALA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分支机构——美国图书馆儿童服务学会(Association for Library Service to Children)于1922年创设的。该奖项为纪念十八世纪的英国书商约翰·纽伯瑞(John Newbery)而设置,得奖者必须是对美国儿童文学有杰出贡献者,并以美国公民及永久居民为限。由于钮伯瑞打破了当时保守的风气,崇尚的“快乐至上”的儿童教育观念,开辟英美儿童文学之路,所以后人称纽柏瑞为——儿童文学之父,纽柏瑞的贡献对于儿童文学,可以说是个重要的里程碑。

为了表彰和纪念纽伯瑞在艰苦卓绝中对欧美儿童文学的开创之功,自1922年起,每年颁发给前一年度最杰出的美国儿童图书作者。这个奖每年颁发一次,专门奖励上一年度出版的英语儿童文学优秀作品。每年颁发金奖(Newbery Medal A-word)一部、银奖(Newbery Honor Books)一部或数部。首届金奖由房龙的《人类的故事》获得。这一奖项设立以来,获奖作品的规模和水准,已是举世公认的事实。

纽伯瑞奖历史悠久,对美国和世界的儿童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凡获纽伯瑞奖的书籍,皆被列入青少年必读书籍目录之内。其题材包罗万象。内容除了针对儿童的恐惧、悲伤、幻想、幽默、冒险等心理层面做巧妙的设计之外,也蕴含了对全球人类以及自然万物的关怀。另外自20世纪开始,钮伯瑞金奖作品呈现了一种文化多元化态势。除了美国文化,还反映了亚洲文化,包括日本文化、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以2002年的《一枚碎片》和2005年的《亮晶晶》为代表,印第安文化,以《蓝色的海豚岛》为典型,黑人文化,以《巴德,不是巴迪》为代表,及英国文化和欧洲文化等。

一直以来,我们可能对儿童文学就有一种偏见,认为它是专门写给小孩子看的,内容浅显,情节简单,作为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大学老师断是不会去读的,也不值得去读。其实,如果走近儿童文学,就会发现它远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样简单。在看似平静的儿童文学的领地里,不但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也有钮伯瑞儿童文学奖书系《时代广场的蟋蟀》《小老鼠漂流记》……这是一个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世界。

由于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所设定的目标读者是青少年儿童,所以故事本身多具有励志的取向,而且故事主角多以青少年儿童为主。当然也有一些不以青少年或儿童为主角的得奖作品,例如1993年获得金奖的《想念五月》,作者辛西亚·赖蓝特写一位丧妻的丈夫,透过各种通灵的方法,想要与死去的妻子沟通,诉说他心中的哀伤。另外,2003年获得银奖的《The House of the Scorpion》,则是描写一位农夫着手对抗不公平的移民体制及毒品交易的故事。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虽然只开放给美籍作家参赛,但得奖作品的故事内容却不局限于美国。以2002年获得金牌奖的作品《A Single Shard》便是一例,该书作者是韩裔美国人Linda Sue Park。这本小说的时代背景是12世纪的韩国,内容是关于一位住在桥底下的孤儿想变成陶艺家的故事;2005年获得金牌奖的《闪亮闪亮》,作者辛西亚.角本身是美国的日裔,故事内容则是描写日裔小女孩凯蒂一家人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南方的生活的贫困与艰苦。再就故事的题材及类别来看,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得奖作品繁复多元,从一般的家庭小说、时代小说到冒险、奇幻小说都有。例如, 2001年获得金牌奖的《背井离乡的365天》(〈A Fear Down Wonder〉),描写了一位了不起的奶奶。除了家庭故事,冒险和励志故事的小说也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常胜军,如2003年获得金牌奖的《铅十字架的秘密》和2007年的《乐绮的力量》等。而由于《哈利波特》及《魔戒》走红,奇幻小说开始受到青睐,2000——2010年以来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中的得奖作品共有2部属于奇幻小说。一部是2009年由英国奇幻作家尼尔·盖曼撰写的《坟场之书》(〈The Graveyard Book〉),另一部是2010年丽贝卡·斯特德的《当你靠近我》。综观所有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得奖作品,无论是何种类型或题材,这个已经举办了八十多年的文学奖,评审重视的是文本,至于书籍本身的插图、美术设计及纸张品质皆为次要的标准。也由于这个文学奖对文字的重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一直是全球青少年儿童学习阅读、写作的最佳参考指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对学生、对英文教学的重要性。英国当代著名的儿童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过:“阅读正如我一向以来所笃信的,确确实实是以各种方式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我们脑子里曾放进哪些书,记得什么样的书,就有相当重大的关系。”目前,西方国家在语文课程中大量地引入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因为教育者相信,儿童最初接触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将会有助于他们对书籍、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与书籍为伴——当然,这种由儿童文学引发的兴趣将不仅局限于人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而且还将扩展到其他领域的书籍。

别林斯基认为,文学“是一切教育、一切学术,尤其是初级教育的基础”。20世纪20年代严既澄在《儿童文学在儿童教育上之价值》一文中说:“人生在小学的时期内,他的内部生命对于现世,都没有什么重要的要求,只有儿童文学,是这时期内最不可缺的精神上的食料。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儿童教育,应当首先着重这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对素质教育有着独特的功能价值。因此,研究美国儿童文学,不能绕开纽伯瑞金奖作品。

[1]上笙一郎.儿童文学引论[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2]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C].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47.

[3]朱寿桐.文学与人生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陈英.论文学教育对中学语文教学的驱动效应——关于素质教育、英才教育的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 (5).

[5]魏寿镛,周候予.儿童有没有文学的需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6]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文学奖儿童文学儿童
《芳草》文学奖(2021/2022)获奖篇目
今古传奇文学奖获奖名单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首届汨罗江文学奖征文启事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