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探析——以武夷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

2011-08-15罗凌燕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武夷用人单位毕业生

罗凌燕

(武夷学院 学生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以武夷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

罗凌燕

(武夷学院 学生处,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武夷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从就业市场需求、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个体等层面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焦点问题。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1]到2011年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进入“大众化”阶段,与此同时,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整体水平有所下降,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能力要求却不断提高,这种矛盾正在逐渐凸现出来。此外,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之对应的是社会所提供的劳动力需求岗位并没有明显增加,供需结构严重失衡,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73% ,2006年 70% ,2007年为71%,2008年则不到70%,2009年68% ,2010年72.2%。[2]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下滑趋势,毕业生就业出现困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进一步分析原因,寻求对策,笔者以武夷学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从就业市场需求、学校、用人单位、学生个体等层面进行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签约率看,武夷学院2010年毕业生人数达2177人,截止至2010年12月31日,进入就业岗位的共有1807位同学,其中A类(已签约)的只有285位同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09%,签约率不高。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科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比较典型的专业有:化学教育、物理教育、产品设计等。从2010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情况来看,2010年7月至12月共有1132名同学更换工作岗位。大部分同学对就业持观望态度,工作流动性大。分析原因:除了受金融风暴等经济因素影响以外,近年来高校的培养规模已超出社会需求量,大部分专业对口的用人单位(尤其是师范专业)受编制、计划、招考等影响,该专业需求市场饱和直接导致此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长期偏低,就业质量不高。不难看出其中有社会市场需求、大学生个体的原因、高校教育体制等原因。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各方面原因,加强我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的针对性,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才能真正的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高校扩招与就业市场需求发展不均衡

从1999年到2011年,十几年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比例确无明显增长,造成供需结构严重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呈持续下滑趋势。随着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和待就业人数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形势空前严峻。

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武夷学院2007年—2010年招聘会用人单位需求数分别为4681人、4278人、3876人、3525人。07年至10年,07年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明显下降,与逐年递增的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的对照。近年来,进校招聘的国企、事业、机关单位也明显减少,招聘质量降低。

2、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盲目扩大专业规模,出现了较多专业趋同现象,导致供给严重大于需求,毕业生走出校门,面对当今就业大潮无所适从。当前,部分高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改革、创新,无法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的步伐。例如基础学科教学比重过大、专业课程多为理论基础知识,忽略了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与社会对接部分,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用人单位择才标准缺乏科学性

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相对饱和,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许多用人单位纷纷提高择才标准,过分注重学历文凭、证书、外貌,有的用人单位甚至片面的把能力等同与学历文凭,忽略了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不断的为毕业生们树起各式各样的门槛,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导致求职人员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不吻合,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我校是一所新进的本科院校,目前大部分毕业生为专科学历。由于当前市场人才需求量没有明显增长,待业队伍日益壮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目前我省事业机关单位招考,80%以上的岗位要求获得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部分单位对毕业生的生源地有明确限制;各企业招聘也纷纷亮出本科以上学历或几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牌子,这无疑把应届专科毕业生拒之门外,造成大批量专科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

4、毕业生求职的盲目性

大部分毕业生由于刚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还不能完全正确的认识自我、全面了解社会,择业时往往缺乏正确的分析和认识,职业规划意识不强,有的同学甚至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就把高薪待遇当作择业的首要条件,盲目追求发达地区、高薪资、待遇优厚的岗位。

从武夷学院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情况分析,大部分毕业生都集中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我省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造成这些地区就业压力增大,竞争市场激烈,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而我省闽北地区不乏一些待遇优厚的中小型企业岗位却无人问津。根据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用人单位跟踪调查信息反馈,去年暑假武夷山一家私营企业招聘一名文职人员,实习工资达1800元,转正后工资待遇2200元。截止至2010年10月,没有一名毕业生报名。可见,大部分毕业生仍然把求职目标锁定在大城市、的高薪岗位,宁愿在大城市喝粥也不愿在小城市吃鱼,忽略了经济发达城市人才密集、竞争市场激烈、自身能力、素质等客观因素。但是这样岗位毕竟有限,如果毕业生们不及时调整择业观,都把目标锁定在这些范围较小的行业,必然加大毕业生的竞争压力和就业难度,往往使自己错失良机。

二、针对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指导对策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就业市场

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拓宽就业渠道,深入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加强经济调控手段,加大对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的投入,提高大学生工资等各方面的待遇等,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和大力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施和完善面向基层就业的各类项目,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制度,帮助毕业生充分就业。[3]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要实行联动管理机制,加强协调与沟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落实国家政策,严格督察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政策落实情况,为高校毕业生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

第三,政府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扫除体制性障碍,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对于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制度等要逐步取消。如:对企业招用非本地生源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各类限制,为毕业生创造宽松的就业条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就业市场。

2、高校以市场为导向,深化教育改革

第一,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深入思考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4]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院校交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为社会输送有用之才。

第二,实行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顶岗实习计划,注重与企业深入交流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以及科研实践基地,拓宽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专业实行顶岗实习培养模式,把见习、顶岗和就业很好的对接起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三,注重高校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从职业化的角度出发,在经费投入、待遇保证和职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建立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符合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就业指导系列课程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把就业工作贯穿到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和指导。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指导全程化服务体系,尽快建立起集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3、用人单位立足发展,科学用人

用人单位择才应从长远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科学的择才观。许多单位用人的观念和机制落后于现实需要,过分看重学历文凭、工作经验,导致选择范围大大缩小,招聘人员能力与实际工作岗位不吻合,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首先,用人单位应根据市场变化做好本单位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以保证本单位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充足的人才资源。

其次,用人单位应注重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可塑性,摒弃学历文凭、工作经验、性别、体貌和生源地域歧视,养成正确选人、科学用人、合理择人的习惯。

第三,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要求,制定一系列规范的聘用、考核制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量。

4、大学生合理定位,适应社会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尽早的通过实习、见习或兼职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关注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根据市场需求,准确的定位自己,转变职业终身制或多次就业的观念,努力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迎接就业。要从长远发展出发,结合自身特点,寻求新的就业突破点。

[1]郭晓宇,戴秀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08):90-93.

[2]孟庆子,伦冠民.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15):96-97.

[3]姜爱贤,孟亮,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132-133.

[4]汤津柏.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探讨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9(1):151-152.

Reasons and Strategies for Job-hunting Difficulties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LUO Lingyan

(Student Affairs Department ofWuyi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Along with the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of development,promot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contradiction further intensifies,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getting worse.College students'employment difficult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In this paper,the Wuyi University class of 2010 graduates'employmentas an example,in the employment market demand,school,choose and employ persons,individual student level of analysis,and explore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for the current problems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difficult,Cause,Countermeasures

G647.38

A

1674-2109(2011)04-0093-03

2011-06-16

罗凌燕(1982-),女,汉族,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武夷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武夷天下秀》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武夷学院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