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硬笔书写工具的历史

2011-08-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10期
关键词:硬笔硬笔书法笔尖

王 飞

(烟台海阳市第四中学 山东 烟台 265100)

1 、自汉至元

东汉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的加强,文化事业上的联系也进一步得到发展,文字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交流也更为广泛和频繁,为顺应这一形势的需求,文字载体材料也出现了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大革命,一种物美价廉的书写材料——纤维纸应运而生,此纸一出“天下莫不从焉”。书写工具之一的毛笔的特性极适应这一变化的载字材料,而汉民族原有的以刀质刻划工具为代表的硬笔在此已难以发挥昔日威力,一些新生的竹丝笔、苇笔、木笔之类,由于制作简陋,书写多有弊端,也没能普及开来。硬笔书写工具极需釜底抽薪、脱胎换骨的艰难转换。恰好此时,外域硬笔的制作和使用弥补了这一历史的空白,它完全脱离了古代那种只能划道刻痕的原始硬笔的束缚,且有别于那种只能蘸墨而含墨量少又不能连续书写的植物桔杆或纤维笔具,向直接蘸墨并能连续书写的新式硬笔迈出了惊人的步伐,显示出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并流入内地被汉族人们喜闻乐用。君不见历代外域硬笔实物多有发现,1990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西北和阗附近的尼雅古址考察时,发现过以木制作的箸笔(即木笔)实物,长15厘米、23.5厘米不等,有的还在一端装有制作讲究的牛角柄,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箸笔存在时间为公元三世纪以后(即东汉末年后)。1972年初,在甘肃武威县张义公社一山洞里,发现有西夏时期的两支以细竹削制而成的硬笔,一支长13.6厘米,笔尖上没有沾墨使用的痕迹;另一支长9.5厘米,直径0.9厘米,笔尖明显地留有墨汁浸染的痕迹,笔的写字部分呈斜面状,长2.5厘米,斜面削割成两片,中间直贯笔尖。这种制作既能减少笔尖的强度,保持一定弹性利于在柔软的纸上进行有效的书写,又能作为墨汁的下滴通道,使其缓缓下渗,不致于突然滴珠,保持储蓄一定量的墨汁,利于相对连续书写。专家们把发现的西夏文草书残页相对照,认为这就是竹笔书写的字迹和钢笔字迹比照如出一辙。同时从敦煌一地发现大量的经文中,又可看出我国古代使用外域硬笔进行书写的群众性、广泛性。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后,敦煌地区作为外域人进入中原的第一站,因此得风气之先,佛教盛行,寺院众多,同时还兼办学校,担负社会教育的职能,培养了大批的抄经人材。一时间,抄写经书在此地流行开来。特别是唐代,由于吐蕃人占领敦煌后,带进了本民族一向习惯书写使用的竹笔,因制作简单,使用便利,颇受人们青睐,故在该地区盛行开来。另外,由于受番汉之间战争的影响,使内地边疆交通不畅,内地生产的毛笔难以运出,所以该地汉族人也多使用外族硬笔进行汉字书写,出现了与其它民族以硬笔书写本民族文字的百花齐放的非凡景观。

2 、从清到今

鸦片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用洋枪洋炮打开了我国的国门,伴随着坚船利舰的入侵,西洋硬笔中的钢笔,带着浓厚的火药味,出现在我国的大地上。平衡《钢笔字范》中载:“钢笔是随欧美人士俱来”。自来水笔的销售最初仅见于天津、上海、广州大城市及沿海口岸,行销的主要是美国派克公司生产的“派克笔”。圆珠笔在我国的使用,1946年由美国雷诺公司生产的“原子笔”倾销入我国市场的,至今有五十余年,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普及神速。铅笔伴随着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的开展,由西欧输入我国,30年代前,我国的铅笔市场全被洋货所垄断。异域笔的引进,在我国传统书写工具——毛笔占领统治书写舞台的时代,无疑会引起那些遗老遗少和守旧派人物的反对。但由于书写、携带等的便利因素,仍引起人们对这一新型的异域硬质书写工具的新奇感和趋之若鹜的心理,特别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的作家鲁迅、郁达夫、巴金、胡适、丁玲等大都提倡并使用钢笔写手稿,至此使用西洋硬笔在我国逐渐成一趋势,并引起人们对硬笔书法艺术创作进行积极的探索。民国时人陈公哲先生博学多才且喜书法,他率先用钢笔创写书法艺术作品,193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陈公哲先生书写的《一笔行书千字文》帖,此帖一出就得到著名文学家章太炎先生等人的赞赏,写序题跋,极为推崇,为现代硬笔书法艺术的诞生发出了呐喊。西洋硬笔和汉字从此结合,并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土壤上生根发芽,从而使硬笔书法艺术之花时有开放。随着硬笔的不断更新,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文化领域出现新的转机,硬笔书法艺术的群众性活动铺天盖地而来,使硬笔书法艺术以特有的生命力进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大有和毛笔书法艺术平分秋色以至超越之势。

结束语:

回顾我国硬笔书写工具的历史,我们不能不承认书写工具的变革和发展必将引起书法艺术的创新和飞跃,外域硬笔的引进为我国硬笔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以及两次高潮的兴起,演绎了中国群众性硬笔书法艺术活动轰轰烈烈的广阔场面。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硬笔生产发展的新天地。它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硬笔书法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1]陈公哲.一笔行书千字文[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2]李正宇.敦煌遺書硬筆書法研究:敦煌叢刊二集,17,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05.

[3]邓散木,白蕉.《钢笔字范》民国版复印本.万象图书馆印行.

猜你喜欢

硬笔硬笔书法笔尖
周玥函
楊雅然
寻找笔尖上的少年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安秀扬硬笔书法
深情笔尖下的西部惊叹曲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二)
硬笔小作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