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构想

2011-08-15公立政李趁丽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公体体育能力

公立政 罗 炯 李趁丽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1、引言

拓展训练英文名为Outward Bound。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拓展训练是指借助于特殊的环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涵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1]。而在学校,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突破传统的体育教育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全新理念,通常在特定的情景或环境下,以身体练习为活动的载体,以团队为组织形式,以游戏为活动的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塑造学生个体和素质的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目前,拓展训练活动在发达国家(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的学校中开展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2-4]。在这些国家,拓展训练正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再继续教育方式。我国拓展训练发展起步较晚,高校体育教学开始引入拓展训练相关课程是在1998年,有关研究表明[5],拓展训练走进学校致力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是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与时俱进,也是当代高校“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实践。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公体课教学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是笔者发现当前高校公体课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传统公体课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之间没有很好的接轨。因此,本文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构想,以促进高校公体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2、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2.1、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普通高校公体课教学的方法比较单一,大部分高校都采用较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即传授体育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方法。形成公体课教学模式也几乎是同一的,即教师先讲解技术动作,然后教师师范技术动作,最后学生练习技术动作。将体育教学的任务放在学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上,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拓展训练的出现则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学瓶颈,它的主旨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使学生学习各种技能,掌握一套增进与保持健康的科学方法,并最终形成终生锻炼的习惯,以“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2、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统一,缺乏独特创新

现在普通高校公体课教材内容不外乎都集中在球类、武术、健美操等[6]。虽然我国高校已对这些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选项体育课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普遍流行,且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体现终身体育等现在教育思想方面取得明显效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的中学也已经开展类似的体育教学内容,到了大学学生在选修同样的课程也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在公体课教学中教师多以学生技术训练为主,还没有有意识的考虑到学生精神的层面,不太注意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些集体的项目也没有发挥项目的团队合作精神。将拓展训练融入到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无疑是一种独特的好方法。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锻炼的同时,也提高的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2.3 体育教师缺乏相应的知识

目前,高校公体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在教会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增强学生体能上,很少有人去考虑和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公体课教学不同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更广的知识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吸引的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增强的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应该是现阶段高校公体课教学的目标。

3、高校进行拓展训练的现实意义

3.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自我教育。将拓展训练融入到高校公体课教学中,课程将活动项目与文化内涵结合,活动形式灵活多变,活动结果不管成败学生均有收获,也会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感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拓展训练的融入,由于情境的改变造成学生心态发生变化,会将体能的锻炼转向心理的与体能完美的结合上,使学生做到在体能消耗中又能够在心理训练和社会适应性中展现体能的价值,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创造性的运用身体的潜在能力。

3.2、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在感知、思维、想象、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和能力。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在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价值,通过拓展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心理变化应对不同项目和生活中相似情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冒险精神和挑战的愿望,提高学生抵抗挫折和失败心理的耐受能力,同时表现出乐于交往的团队合作的精神,此外,也是对传统公体课教学忽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补充。

3.3、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拓展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拓展训练以其特有的方式、内容和特点,能够使学生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使自己与他人及社会保持和谐的关系,使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客观的评价自己;此外,通过拓展训练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

3.4、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力和创造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7]: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拓展训练引入到高校公体课教学中,这时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不像传统的公共体课教学模式,教师单纯的教,学生盲目的学的过程,而是根据不同的项目需要发挥学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以满足社会对能力型人才的需求。

4、高校公共体课教学与拓展训练融合的设想

4.1、加强体育教师师资建设

只有专业化的体育师资队伍才能满足高校公体课教学的要求,才能更准确的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中。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拓展训练的内容和设计能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既要考虑到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还要结合自己所教授的项目,将拓展训练的内容或知识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体质,还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和团队合作等综合的能力。当然,部分高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拓展训练方法,已达到公体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能更好的弥补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的不足。

4.2、融合后的公体课教学内容设计

在拓展训练与高校公体课教学融合前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水平、课程的设计和学校硬件设施等。只有考虑全面才能保证日后不至于处于被动,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已有的资源,像学校周边的资源,如体育公园、广场等都可以利用。尤其对一些体育场地缺乏的高校更应该很好的利用周边资源,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为大众做了宣传,使人们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融合后项目内容可以分为基本素质练习和综合能力练习,基本素质练习不外乎就是学生自身的身体练习,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练习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提高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基本素质练习与综合素质练习也可以交互进行,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

4.3、安全问题

学生安全问题是历年体育教学强调的重点,也是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将拓展训练融入到公体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对项目设计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应急措施,当然教师可以预先进行试验,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需要用到的器材应进行定期检查,在训练中还要严格监督和检查。

5、结论

将拓展训练融入到高校公体课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能力,还弥补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对推动高校公体课教学的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对拓展训练与高校公体课教学的融合做了初步设想,理论研究还需要再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最终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公体课教学模式。

[1]王长权,高林.李笋南论大学生参加拓展训练的价值[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5,3:25.

[2]周晓梅.对研究生开展拓展训练的必要行和可行性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8):86-88.

[3]杨勤.定向拓展训练在野外生存课程中的应用[J].九江学院学报,2007(3):118-120.

[4]张吾龙.中学生实施素质拓展训练的可行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2-114.

[5]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北京体育出版社,2001:33.

[6]谢祥清:素质教育导论[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吴海宽,刘笙.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公体体育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合作学习在高校公体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普通高校武术公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16体育年
公体正用,体用一如
——朱熹的公正哲学及其三维建构
我们的“体育梦”
广西高校气排球和硬式排球公体课教学的价值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