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2011-08-15杨晓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本杰明长镜头莱恩

杨晓红

(1.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江阴 214405)

《毕业生》视听语言分析

杨晓红1,2

(1.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江苏江阴 214405)

美国影片《毕业生》以其新颖独特的视角、流畅新锐的拍摄手法,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等多项奖项,其艺术魅力非同一般。文章试对这部经典之作从视听语言角度加以解析,就影片的镜头及画面构图的运用、音乐的选择和剪辑手法进行初步探讨,力求有所发现。

电影;《毕业生》;镜头运用;造型运用;声音处理;剪辑艺术

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影片——《毕业生》以其新颖独特的视角,流畅新锐的拍摄手法,一举夺得了第40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影片提名,第25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新人等多项电影奖项。在1996年美国电影学会评选出的一个世纪以来百部最佳电影中也榜上有名,可见《毕业生》的艺术魅力非同一般。

《毕业生》这部影片以大学毕业生本杰明的理想、追求为线索,展现了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中产阶级青年的成长历程。讲述了大学毕业生本杰明对社会现实的迷茫、不满以及无奈,并且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

本片不管是在镜头的运用上,还是在音乐的选择上都独具匠心。大量非常规镜头(广角、长焦、变焦、急推急拉)的运用,表现出导演自由的创作意识,使叙事过程产生情绪色彩和快速推进的节奏[1]。优秀的配乐无疑是本片诸多亮点中较夺目的一个,“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Scarborough Fair(斯卡堡集市)”等歌曲至今仍魅力不减,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毕业生》这部影片的含金量大大增加。为了更好地读解本片,本文将从镜头及造型元素的运用、音乐的选择和剪辑几个角度分别加以阐述。

1 镜头元素的运用

1.1 长镜头的大量运用

影片《毕业生》其实是要表现主人公本杰明内心的一种迷茫、压抑和无奈,但是片子却比较富有动感。本片很多地方不靠蒙太奇组接,而是注重场面调度的艺术表现力,通过长镜头的使用,减少了蒙太奇剪辑中过多的人为凿痕。通过摄影机移动使之更为接近我们的空间经验。

影片以本杰明坐在飞机机舱里的一个满脸迷茫的特写镜头开始,拉至全景,交代了这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脸焦虑和迷茫。第二个镜头就是侧面近景跟拍本杰明在传送带上的一个长镜头,导演故意将本杰明安排在靠右侧边框的位置上,似乎表达主人公在这个社会上的弱势和无助。画面上不时有模糊的人头闪过,当一个女人的头像闪过时,一直不为所动的本杰明若有所思地朝她撇了一眼,导演在此也暗示了本杰明将在接下来的成长历程中与女人结下不解之“缘”。

本杰明回到家后,还是其脸部特写,神情木讷,一脸的迷茫,沮丧,甚至是无助,背景是大大的鱼缸。父亲突然闯入,打破了这种静谧,随后母亲闯入,直至三人下楼去,整个过程通过一个长镜头来表现,一气呵成。

接下来的一段是完全使用长焦摄影拍摄的长镜头:本杰明走下楼,被客人挡住,强行祝贺;往前走,又被拦住;回过身,又被一双纤纤细手拉了回来,被人又亲又吻,好像一个三岁小孩;再回身,又被父亲的合伙人拉住谈塑料生意。本杰明就像一只被展览的珍稀动物无处遁逃,处处碰到人们过分的关切,他的纤弱的神经在人们一片热情的赞扬声中几乎崩溃。这个连续的镜头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但在场面调度上有条不紊,显得极为自然。

鲁宾逊先生给本杰明一些善意劝告的那一场,开始是两个男人面对面坐着聊天的近景画面,用了个固定长镜头。聊天过程中加入了关门的画外音,镜头中可以看到鲁宾逊太太模糊的身影从楼上下来,越走越近,人物影像由小到大,此时摄像机也开始小幅移动,鲁宾逊太太来到吧台,本杰明起身示意,焦点做了细微调整,三个人物都清晰呈现,随后本杰明坐下,重心又调整到本杰明和鲁宾逊先生身上。随后本杰明和鲁宾逊先生站起来,焦点转换,镜头推进至鲁宾逊太太的近景画面,她变为聚焦中心,本杰明和鲁宾逊先生变模糊,表现出她对他们的话题较感兴趣。直至送本杰明出门,整个长镜头才结束。从鲁宾逊家出来,鲁宾逊太太还说了句“本杰明,希望不久后再见”,话语意味深长。

1.2 长焦镜头的巧妙运用

长焦镜头可以适当淡化透视关系,将空间距离压缩,使空间感减弱。毕业生本杰明对未来无所适从,这种内心感受通过被长焦镜头压缩的空间表现了出来:本杰明坐在鱼缸前,父亲的身体处于前景,本杰明位于后景,但因为长焦镜头的使用,前后景之间的空间关系大大缩小,父亲就像一层油画油彩紧紧附在另一层油画油彩上一样,使本杰明在画面上几乎没有喘息的余地。本杰明的母亲同样是通过长焦镜头从前景入画,与众不同的是,摄影机似乎故意犯下一个低级的错误:本的母亲庞大的身影竟然遮挡住摄影机镜头,本被迫成为两重遮蔽后的小小背景。

当主人公本杰明进入楼下大厅后,导演仅仅运用了一个长焦摄影的长镜头,就完成了全部场面调度。构图中,画框紧紧地包围住人物的头部,画框以外不断有人闯入,观众可以感受到本杰明厌烦至极的情绪,他渴望摆脱这个空间。借助长焦摄影,摄影机以一个长镜头,较远距离的跟拍人物在大厅里运动的完整过程,取得近景景别,同时又取得相对稳定的影像,实现近距离移动跟拍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用长焦距摄影镜头拍摄还可完成焦点转换技巧。片中伊莱恩知晓本杰明和母亲暧昧关系的一场只用了一个镜头,而且用了焦点转换技巧:镜头开始母女均在画面之中,利用焦点移动,先让观众看清年轻的女儿,然后将焦点移到站在门口的母亲身上,这时女儿的影像模糊,观众只能看清她母亲了。这种技巧很容易让观众联想到创作者的用意,即前后的因果关系:女儿突然明白了,原来她的男朋友的情妇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影片结尾处,一个长焦侧跟镜头展示本杰明奔跑的姿势,随即又切换为一个正面长焦镜头,本杰明在人行道上面对镜头奔跑,赶去教堂,阻止女友嫁给别人。由于长焦镜头压缩了景深空间,使观众在视觉上以为他虽然尽其所能地快跑,却也只是前进了一小段距离,这样,观众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了主人公此时此刻焦急万分的心境,禁不住替主人公捏了一把汗,唯恐他赶不到。

1.3 主观视点的运用

在本杰明21岁的生日派对上,本的父亲要求他穿着潜水服为众人表演潜水。他不得不穿上父亲送给他的潜水服,从房间里笨拙而机械地走向游泳池。镜头从本杰明的视角出发,透过潜水镜的玻璃镜片,他审视着外边的世界,众人的欢声笑语都已消逝,唯一清晰的是本那沉重、无奈而又窒息的喘气声。伴随着“扑通”一声,他潜入水中,自然地浮起,但是水池边父亲的大手又将他重重地按了下去。伴随着又一“扑通”声,本杰明久久地沉在了水底。他无法融入父母的世界,对未来的迷茫和无人理解的处境让他的自我遭到压制和束缚,他的个性遭到泯灭和摧残;他要反抗,要发泄,要寻求刺激来摆脱压抑和苦闷。这无疑为他后来的叛逆埋下了伏笔。

本杰明在伯克莱大学校园等待伊莱恩一场,本杰明起身,透过喷泉雕塑的空隙,镜头急推上去,给了一个很主观的视角,让人清楚看到伊莱恩从教学楼门口走出。随着她走下台阶,视角也做了适当调整。这一主观视角的运用凸显出伊莱恩此时在本杰明心目中的地位。

2 画面构图的运用

本片的构图是非常有特色的,充分运用了光影和有象征意义的前景和后景。影片开场,本杰明回到家,迷茫、焦虑的脸部表情,本杰明的脸部处于阴影中。背景是大大的鱼缸,鱼缸中一个潜水员的模型在水底站立,暗喻本接下来的生活也会像他一样处于“水生火热”之中,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父亲突然闯入,打破了这种静谧,也让本的脸鲜明起来。父亲坐在本的前面,他的身体处于前景,本杰明位于后景,但因为长焦镜头的使用,前后景之间的空间关系大大缩小,父亲就像一层油画油彩紧紧附在另一层油画油彩上一样,使本杰明在画面上几乎没有喘息的余地。通过两人的对话,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本杰明迷茫、无助的原因:他担心他的将来,他想要与众不同。

本杰明在楼下大厅里面对人们注视他的目光感到非常不自在,当他摆脱了大人们无聊的纠缠后走进卧室里,本呆望着鱼缸里的热带鱼——这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隐喻镜头:本恰似那条鱼,貌似自由地游着,但却是生活在成人限定的范围(鱼缸)中。当鲁宾逊太太有意误闯进本的房间,将车钥匙扔进鱼缸,促使本探手去取时,镜头对准鱼缸,给本来了个特写,这也为后来本接受诱惑埋下了伏笔。

本杰明送鲁宾逊太太回家后,在客厅里的一场,鲁宾逊太太试图引诱本。从鲁宾逊太太出场后,在影像上,就非常强势,有控制能力,她一直处于画面中照度比较亮的区域。本杰明则一直处于被动之中,他在前景中成为只能看见一个轮廓的剪影,因为光源来自于他的背景。我们看到本的剪影在前景中晃来晃去,却看不到他的表情,表现出此时他内心躁动不安、却又难以启齿的尴尬状态。而这正是导演通过光区控制的构图——“优势引导”,来让观众意识到这个在视觉上占优势地位的人——鲁宾逊太太,掌控着局面。鲁宾逊太太和本杰明的俯角和仰角的位置,同样也建立了画面构图上对鲁宾逊太太的“优势引导”。鲁宾逊太太穿着黑丝袜弓起的玉腿,把本杰明紧紧置于框中,画面中的本杰明被前景中鲁宾逊太太遮挡、挤压,这种隐喻性的框中框构图引导观众去看渺小和尴尬的本,表现了本被控制的处境。

3 声音的处理与运用

本片在声画结合上,导演迈克?尼克尔斯巧妙地运用了当时五首流行歌曲,以精心剪辑的画面,构成典型的抒情表意段落,成为令人难忘的精彩乐章。

有一个镜头是本杰明和鲁宾逊太太第一次在泰福酒店约会时,本犹豫不决想要退缩的关键时刻,鲁宾逊太太不慌不忙地指出他的处男身份,并故意以怀疑的口吻说他可能性经验不足,才临阵脱逃的,这个明显的激将法立即见效,本为了证明自己的“男子气概”自愿投入了鲁宾逊太太的怀抱。影片中“砰”的关门声,充分显现出鲁宾逊太太击中了本的“软肋”。画面顿时黑屏,“The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的音乐在这时适时的响起,“你好黑暗,我的老友/我又来和你交谈/因为梦幻缓缓涌现/在我熟睡时留下它的种子/……/我独自走在狭窄的石道上/在街灯的光晕下/寒冷和湿气让我竖起衣领/……/无人敢打破寂静之声……”伴随着舒缓轻柔的曲调,犀利深刻的歌词,本杰明就在鲁宾逊太太的“肉色”陷阱中一点点“沉沦”,生活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接下来便是终日漂浮在泳池水面的本杰明走出泳池,往自己房间走去时,走进的却是泰伯旅馆与鲁宾逊太太幽会的房间,独自躺在床上一副茫然的表情,看到的是鲁宾逊太太来帮他脱衣服。脸部特写又回到本的房间,他起来关门,外面父母用餐的餐厅是如此敞亮,而此时的本却处在阴暗之中。镜头一转,本独自躺在床上一副茫然的表情,镜头由脸部特写拉开,看到的是鲁宾逊太太穿着各种不同的服装在他面前走来走去,走进走出;而音乐在此刻也变为“AprilComeShe Will(四月她会来)”,伴随着音乐,通过本杰明面部特写的转场,清楚地展现了本杰明在家和酒店之间辗转,他在这样的生活中自我放逐。

当本杰明和鲁宾逊太太的暧昧关系被伊莱恩知晓之后,本再次陷入到茫然、无措的境地。本片另一首主题曲“Scarborough Fair(斯卡堡集市)”适时响起,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本杰明此时的心境,配合着本杰明茫然的表情和孤独的身影。当本杰明决定去追求真爱,去伯克莱大学找回伊莱恩的爱情时,“Scarborough Fair(斯卡堡集市)”的优美旋律始终伴随左右,它就像一首优美的爱情诗一样,很好的诠释了本与伊莱恩的爱情追求。轻柔舒缓的旋律从听觉感官上调动起观众的情绪,让人全方位地读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深刻地感受他孤独痛苦的情感挣扎。

结尾处,当本杰明和伊莱恩跳上一辆装满老年人的汽车,携手踏上真爱之旅时,“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再次响起,配合着画面中本杰明兴奋不已的表情,歌声已把他的心声展露无遗,他要划破那黑暗之夜,触动那寂静之声。此时此刻的歌声已不再同开头那样,让人感受到孤独、迷茫,它让人感受到的是本杰明的决心义无反顾,年轻人的自信与无畏,那种对未来充满期待和遐想的美好主题也凸显出来。音乐此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4 独特的剪辑手法

连贯性剪辑的手法有助于我们用破碎的镜头为观众创造一个连续时间和同一空间的幻觉,而本片中摒弃了对于连续时空的追求,组接方式更加自由。

片中本杰明被迫为鲁宾逊太太取手提包,并进入伊莱恩房间之后的一组镜头充分表现出好莱坞累积剪辑的特点:本杰明不知不觉被伊莱恩的画像迷住,忘了鲁宾逊太太这一潜在的危险,当他从画像玻璃上看到裸体的鲁宾逊太太时不由得大吃一惊。为了表现他的惊诧,影片一连采用了三个景别和机位仅有微小差别的转头动作,这是好莱坞影片中累积剪辑的经典运用。

影片充分发挥了空间表意功能。鲁宾逊太太诱惑本杰明一场,她把本杰明诱骗到她家里,空间逐步由室外——室内大厅——卧室,由开放趋于封闭,巧妙地隐喻本杰明正一步步陷入诱惑的陷阱。她让他喝酒并要求其帮她拉下拉链,直至赤身裸体从浴室中冲出来把本堵在伊莱恩的卧室里。摄影机的镜头扫过相框中映出的鲁宾逊太太赤裸的身体,并通过本的正面表情画面和多次闪过的鲁宾逊太太的胸部和腹部的镜头的快速组接,从而表达了本杰明在面对性诱惑时的震惊和惶恐。

快速蒙太奇剪辑手法,描述了本杰明接下来的生活:终日漂浮在泳池水面的本杰明走出泳池,往自己房间走去时,走进的却是泰伯旅馆与鲁宾逊太太幽会的房间;独自躺在床上一副茫然的表情,看到的是鲁宾逊太太穿着各种不同的服装在他面前走来走去,走进走出;往游泳池的浮床上一趴却是趴在了鲁宾逊太太身上……这种没有对白的快速剪辑,在显然不属于连续时空的镜头之间创造连续的假象,并将西蒙与嘉芬科尔的歌声“The Sound of Silence(寂静之声)”融入故事行为场景之中,表明主人公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不是在游泳池里漂浮,就是去和鲁宾逊太太幽会。灵活的剪辑技巧可见一斑。

本文撷取影片中部分精彩之处做了分析,纵观全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探讨的地方,比如广角镜头的表意功能,鱼缸、游泳池、床等道具的隐喻含义等等。导演迈克?尼克尔斯把对时代的敏感与个人的体验融为一体,以个性化的视听语言,将时代风貌具有独创性地投射到银幕上。无疑这也是本片在电影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重要原因。

[1]伦赫.《毕业生》读解[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1,(S1):51-52.

[2]王东.依旧是那破茧成蝶的美丽期待——重看电影《毕业生》[J].电影评介,2006,(13):54.

[3]李海云.心灵之声:美国影片《毕业生》主题曲《寂静之声》赏析[J].电影评介,2007,(7):28-29.

Audio and Visual Analysisof'Graduate'

YANG Xiao-hong1,2
(1.Jiangnan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aina;2.DepartmentofArts&Design,JiangyinPolytechnic College,JiangyinJiangsu214433,China)

The American film'Graduator'gained severalawards such asOscar,Golden Global Award and etc.which wasof great artistic charm.The paper givesan audio and visualanalysis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hotsand shape factors,the selection ofmusic and themethodsof film editing.

film;application of shot;'Graduator';film music;film cutting

I045,J93

A

1671-0142(2011)03-0033-04

杨晓红(1984-),女,江苏江阴人,助教,硕士在读.

(责任编辑 刘 红)

猜你喜欢

本杰明长镜头莱恩
冯德莱恩 七个孩子的妈妈出任欧盟掌门
开化长镜头
冯德莱恩:欧盟新掌门人的家事国事
小熊本杰明和跳绳
浅谈实验影像中长镜头的运用与表现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彼得兔故事集 第一篇 小兔子本杰明的故事
仁爱比聪明更重要
科莱恩“催化剂”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人类飞翔的史前时代:本杰明·罗宾斯和他的旋转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