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素质教学研究
2011-08-15杜彬,黄玥
杜 彬,黄 玥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对外汉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素质教学研究
杜 彬,黄 玥
(通化师范学院 大学外语教学部,吉林 通化 134002)
根据对外汉语教师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和对英语技能高要求的职业特点,突出汉英翻译课教学的重要性,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采用输入型教学法,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全面对比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完善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汉英翻译词汇和翻译方法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为从事对外汉语教师职业做好准备。
对外汉语;翻译能力;素质教学
对外汉语专业是培养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底蕴、熟练掌握英语、将来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专门人才的专业。所以,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更高。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结合翻译课教学的特点,研究英语翻译课素质教学,力争为社会培养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一、对外汉语教师职业对英语技能的需求
从客观要求来看,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常年与外国留学生打交道,在与留学生之间的教学和交往中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对外汉语教师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汉语言功底,而且还要精通外语,通晓外国文化。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英语水平至少要达到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最好是六级以上,对于社会考生,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将提供一种相当于四六级外语水平的考试。国家汉办在《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07年)中对从事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有全面的描述,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汉语及外语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的基本原则。在《标准》的五个模块中,把“文化与交际”单列为一个模块,其中包括“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两部分。北京语言大学张宁志认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本身有理性的认识,不仅要掌握中国文化和汉语知识,还要掌握好外语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精通英语等外语,这对教师是非常高的要求。
从学生主观愿望来看,对外汉语专业学生从内心就非常重视外语学习,希望熟练掌握外语,以便同外国人交谈。加拿大语言学家嘉德纳和兰伯特把外语学习的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工具性动机,即学习外语是为了获取文凭,找好工作,阅读相关资料,获取各种信息,享用以这门语言为媒介的各种娱乐活动,如上网、听音乐、看电影等。另一类是综合动机,即学习外语是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促进文化交流。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技能的动机应是后者。因此,全面掌握汉英翻译知识和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是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
二、汉英翻译课与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结合。汉英翻译课素质教学正是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素质的过程,是教育与职业的结合。
(一)汉英翻译课的教学目的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学习三方面知识:文学、文化和语言。文学包括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语言包括汉语、英语及其他外语。可见,外语占了差不多一半的学习内容,而新世纪所需求的高素质对外汉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外语知识。所以,为了使学生学有所用,我们把培养学生汉英翻译能力的过程视为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语言综合素质的过程,培养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汉英翻译水平,还具备相当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语言和翻译基本功,又帮助他们为将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师职业做好准备。
(二)汉英翻译课的意义
1.汉英翻译知识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语言综合素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汉英翻译技能会方便他们在毕业后与外国留学生交往,准确传播中国文化。如果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缺乏对中国和外国文化的深入了解,缺乏相应的汉英翻译技能,那么就不能很好地呈现中国文化,难以帮助外国留学生树立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建立起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影响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
2.汉英翻译知识可以直接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当中,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吕必松认为:从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就必须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因为理解语言和语言使用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因素。借助汉英翻译知识及相关的汉英语言对比知识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依据西方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向汉语水平不高的留学生准确地表达信息。留学生通过学习并准确理解到蕴含着文化因素的语言知识会激发他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
三、汉英翻译课素质教学
(一)理论依据及教学方法
研究对外汉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素质教学,我们采用了输入型教学法理论和外语教学与文化的理论。输入型教学法强调语言读写知识输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于改变对外汉语专业学生对汉英翻译知识缺乏了解的现状,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关于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习得差异研究中,S.D.Krashen在他的监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理论中谈到“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试图解释学习者是怎样学习语言规则,怎样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所谓“输入”,必须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输入。这种输入的意义必须为学习者所理解,并不是说输入的形式已经为学习者所知,否则不能提高学习者的能力。若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为“i”,“1”代表自然顺序下该学会的语言形式,那么教学中应提供的输入为 “i+1”。只有这样,第二语言的习得才有可能实现。我们假设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现有的汉语水平为“i”,那么汉英翻译词汇和汉英翻译知识就是那个“1”之类的内容。
胡文仲在《外语教学与文化》(1997年)中提出,综合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文化教学可能包括的五个内容分别是: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其中的“语言交际”包含词汇、习语、语法和语篇。对外汉语专业汉英翻译课的教学内容正是按照这个顺序先后介绍了词语的翻译、句子的翻译、句群与段落的翻译、篇章的翻译,并对比了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义、句子等。这为我们在汉英翻译课素质教学中实现语言与文化并重提供了条件。
(二)素质教学内容与实践
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采用输入型教学法,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全面对比,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积累大量的汉英翻译词汇和翻译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汉英翻译实践能力。
1.理论输入,汉英对比。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刚接触汉英翻译这门学科,汉英翻译理论薄弱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利用一部分时间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输入,采用举例的方法把汉英语言对比知识输入给学生。因为汉英语言对比理论是指导汉英翻译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异同是思维异同的直接体现。例如:中国人注重伦理,英美人注重认知;中国人重整体、偏重综合性思维,英美人重个体、偏重分析性思维;中国人重直觉,英美人重实证;中国人重形象思维,英美人重逻辑思维等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还通过对比汉语和英语在文字、语音、词汇、句法、篇章等方面的异同,使学生学会理解中文原文的思维方式,将其转换成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再用英语表达出来的过程。教师从广告、文学、新闻、科技文体中精心挑选例句,在分析例句的过程中对学生输入与翻译学相关的语言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篇章语言学和文体学等知识,加强学生对原文与译文的功能与意义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汉英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翻译的性质与规律,提高汉英翻译能力。
2.强化记忆,积累词汇。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从所分析的例句中提炼出现成的短语译文要求学生记忆并及时检查掌握情况。因为提高学生的汉英翻译技能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一些翻译词汇,词汇的积累有助于学生形成翻译能力和翻译意识。例如:翻译完句子“蜗阳苔干,名优特产,驰名中外,声震古今,翠绿、鲜嫩……”之后,就应该让学生记住“名优特产”和“驰名中外”的英译词汇,再如,掌握句子“那是一片新建的居民小区”中的“居民小区”的英译词汇等。其次,由于对外汉语教师作为中国文化传播者的职业特点,由于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在汉英翻译课教学中有计划地采用知识启发、以身示范、寓教娱乐的方式同学生一起背诵一些已经被社会公认的汉英翻译词汇,例如:重要机构名称的英译,如“中央办公厅(General Office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公安部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宗教及传统文化的英译,如“拜年(pay a New Year call)”、“恭喜发财(May you be prosperous)”,节假日的英译,如“国庆节(National Day)”、“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名胜古迹的英译,如“黄鹤楼(Yellow Crane Tower)”、“庐山(Mt.Lushan)”, 节气的英译, 如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处暑(the Limit of Heat)”等。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500个现成的汉英翻译词汇作为知识积累,提高了学生汉英翻译素质。
3.实践练习,提升能力。首先,教师根据教学中的理论输入有针对性地选一些汉语句子作为学生的课后汉英翻译作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大量的翻译实践中形成汉英翻译能力。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每次利用十分钟的时间讲评个别学生的译文,再给出不同版本的参考译文,及时纠正学生的翻译错误,使学生不断进步。再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一些汉英对译的小说、诗歌等书籍,例如:由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汉英对照经典读本系列,“《毛泽东诗词》”、“《雷雨》”、“《阿 Q 正传》”、“《女神》”等。这其中不乏许多经典译句,如“不到长城非好汉 (If we fail to reach the Great Wall we are not men.),“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When the mountain flowers are in full bloom,she will smile mingling in their midst.)”等,使学生既领略了汉英翻译的风采,陶冶了情操,又潜移默化地学到了汉英翻译知识。
[1]孙 萍,綦天柱.文化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学比较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2]陈宏薇,李亚丹.新编汉英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H319.3
A
1008—7974(2011)09—0102—02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2010年课题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对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研究”和项目“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语义韵问题及对策”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0—10—15
杜 彬(1975-),吉林靖宇人,通化师范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
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