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渗透与培养
2011-08-15张洪生
张洪生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素质的渗透与培养
张洪生
(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英语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英语教育不仅应注意语言工具训练,还要贯彻人文教育思想。在英语知识教学及英语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把语言知识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合,提高英语教育的质量和效能。
大学生;英语教育;人文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被教育界所重视。英语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大学阶段——这一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人文素质渗透和培养的重任。《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在英语教育中只重视语音的训练、单词的记忆、语法条目的讲解和针对考试的题海演练,使本来内容丰富、人文荟萃、色彩斑斓的英语教学内容变得枯燥乏味,面目可憎。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没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也没有审美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受到人文精神的教化。这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策略,使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能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逐步形成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渗透,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文”一词的解释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按照《辞海》的定义,“人文”是“旧指诗书礼乐等,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古代对“人文”的理解是文治教化,指的是区别于野蛮社会的人类文明社会的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即所谓的“以文教化”、“人文教化”。其核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强调人的责任,注重人伦关系,肯定人格的价值。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对这一传统的理解,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第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第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从周国平教授在国家行政学院的讲演可以看出,尽管东西方文化的渊源不同,人们对“人文”的理解却有诸多相通之处,可谓是殊途同归,体现了人们对人文的本质与渊源的探究方面的一致性。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对“人文”的理解上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弘扬人的尊严。语言一方面是人类进行交际、表达思想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性。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在学校发展人文素质,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其主要内容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生活技能修养,也就是教学生做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做人。在某种意义上,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体现。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高速增长,科学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物质利益成了人们的强烈追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在世界各国都出现了科学教育倍受冷落、心理素质低下、功利主义思想严重、信仰危机与价值观的迷失等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为促进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世界各国都在采取各种办法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别是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英语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正是这一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以及个人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
三、在大学英语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英语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应渗透审美、道德修养、人文精神等诸方面的教育,以及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理解生命、追求价值,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素质。以下是笔者对英语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一)深入挖掘英语教材内容,加大人文素质内容的传授
通览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可以发现,课文内容涵盖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等各个方面,涉及到思想品味、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多种题材,指导学生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关系。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应把握、利用好教材中的这些人文素质知识,让学生接受人文思想的熏陶、掌握人文方法、培养人文精神,这样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他人、尊重集体、关爱社会的人文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例如:可以通过讲授课文内容直接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对课文作者和背景资料的介绍进行点拨,还可以通过品味语言,剖析人物形象让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审美价值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吸取精神营养,逐渐提高做人的修养,养成良好的品格。
(二)充分利用英语课外读物,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陶冶
课外阅读是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书架上那些默默不语的经典著作是用之不竭的人文精神宝藏。文学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充溢着浓厚的人文色彩,是人文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人文精神的形成。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及早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于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极其重要”。教师在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感受文化熏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可以指导他们从阅读比较简单的简写本或双语本的读物,例如:从《英文简易名著》、《书虫牛津英汉对照读物》等入手,逐渐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并从中体悟、思考、品味、汲取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同时让学生从人文的高度上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认识自我,使其人文素养、文化品味乃至整个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学生阅读量的增大、背景知识的丰富,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和学习策略的转变,这样的提升和转变对英语应试能力的提高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三)合理利用歌曲、影视等人文教育资源,深化人文素质教育
英文歌曲和影视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教育资源,而且深受中学生的欢迎,如果能有效合理地加以运用,将是深化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优秀的经典英文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内容意境深远,积极向上,对于人文素质熏陶来说,是一种有效且容易接受的方式。许多经典英语电影如:WutheringHeights,Gone with the wind,Romeo and Juliet,Jane Eyre等,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通过影音形式的再现。例如:电影Forrest Gump通过资质“愚钝”的主人公阿甘的奋斗历程,告诉人们成功的秘笈在于坚强的意志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而影片Titanic则通过描述泰坦尼克号上的全体船员、乐师及大部分游客在轮船沉没、救生艇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妇女小孩,勇敢地面对死亡的场景,向人们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关爱,说明了人文素质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对于引导人的高尚行为所起的重要作用。经典英文歌曲、影视作品因其富含人文内涵和其在中学生中喜闻乐见、广为流行的特点,在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所起的巨大促进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四)言传身教,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师者,“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效法的主要对象,教师的模范作用和主导作用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远比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的影响要深远得多。教师良好的人文素质修养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磁力效应,在教学活动中无时不在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反之,则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古代就已经十分重视知识传授以外的教师的人格感化力量。理学大师朱熹就强调教师自身的修为之道,提出教师不仅以渊博的学识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品德气节感染学生。“经师易做,人师难当”,中学英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师德和人格力量对学生的无形作用,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治学严谨、师德规范,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同时,结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让学生体会到人文素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获得和语言技能形成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和提高英语语言教学效果的功效。
[1]章兼中.培养人文精神深化英语教学改革[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杜瑞清.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J].外语教学,1987,(3).
G64
A
1673-0046(2011)06-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