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儿”家庭心理调节(下)

2011-08-15王雪岩

糖尿病新世界 2011年10期
关键词:生病事情家庭

文/王雪岩

找回我们的控制感

疾病来势汹汹,往往不过是前后十几天,一个孩子的生命就被全部改写,面对疾病,我们往往感到的是无力与之抗争,可我们又不甘心屈服于疾病的控制,所以,我们会与之抗争,越多的抗争,会越多的让我们感觉无力,在疾病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是弱势的。这种失控的感觉会让我们害怕,我们不知道明天醒来时会不会发生更糟糕的事情,当我们对某件事失去控制感时,我们的恐惧就会浮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对我们来说,尽快找回控制感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我们感觉自己还能控制一些事情时,我们的安全感才能回到我们内心中来。

我记得我女儿出院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女儿走进厨房,和我一起准备她的饮食。女儿生病之前是家里的娇娇女,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家务事,她生病之后,我反而开始要求她做一些家务事,对于我来说,她的确是个小帮手,可以帮我分担一些事情,这会让我感觉轻松一些;对她来说,当她可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她会觉得自己是有用的,也会觉得她对一些事情是可以控制的,当她帮我打鸡蛋的时候,当她帮我择菜的时候,她会有强烈的成就感,这些成就感也可以帮助她提升她的自我价值感,这会让她感觉自己虽然生病但她不是家庭的负担。这样,也会缓解她因生病而产生的不安和对家庭的负疚。当她能做的事情越多时,她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也就越强,当控制感回到她的身上后,她对疾病的惧怕也就会相应减少。

孩子生病之后,家庭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上来非常重要,熟悉的、正常的生活秩序可以让他们感觉自己的生活还在可控的范围内。因为对于孩子来说,重大的变故会让他们感觉不安,尤其是这些变化是由他们而起时,他们会感觉自己成为家庭的负担。对于年纪尚小,完全依靠父母而生存的孩子来说,他们会将父母情绪上的变化解读为那是因为自己的错误,因为他们无法承受父母之间不相爱,因为那意味着自己有可能被抛弃,而将父母之间的冲突理解为是自己的错误时对孩子而言要容易承受得多。正因如此,在孩子生病之后,父母之间相互理解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生了重大疾病,父母的情绪往往也会失控,甚至会因孩子生病而离婚。并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对有些父母来说,他们无法承受孩子生病这么重大的压力。对于孩子生病这样的天灾,我们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承载我们愤怒的支点,当我们的愤怒没有一个出口的时候,我们的愤怒就会指向自己,有时我们就会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应对来自外界的伤害。当我们对着家人暴跳如雷时,其实是我们无法承受对自己的不满,无法接受自己不能拯救孩子的现实,当这种无力的感觉折磨得我们实在无法承受的时候,我们就会把这种感觉投射到家人的身上去,报怨他们无能,指责他们做得不够好。这样做的结果,是战火越燃越旺,而最受伤的,却是我们的孩子。因为当父母争执的时候,孩子一方面会担心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他们会认为是因为自己生病才引发了父母的争执,这会让他们内心积累大量的内疚,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会影响到他们人格的正常发展。

父母情绪的失控,往往也来源于他们内心控制感的丧失。父母要重新找回控制感,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

1.学习相关知识。当我们对疾病了解越多时,我们对疾病的恐惧也就会越少;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因疾病带来的状况时,我们也就会感觉疾病是可控的。

2.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家有糖儿,父母在经济上和精力上和情感上都会长年处于高消耗状态,这些消耗的能量若不能被及时补充,家长很快就会耗竭,所以,父母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很重要,因为只有父母保持良好状态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向孩子传递安全信息。我们对经济支持的寻求通常会有些难度,但情感的支持却是可以找到的,比如前面提到的糖儿家庭的相互支持、父母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身边朋友的支持等等。

3.找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去做。当我们能很好的完成一件事时,我们对自己的信任就会增加一些,对周围世界的掌控感也会增加一些。

读懂吃的意义

孩子生病后,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了,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既担心他吃得不好,又担心他吃得过量;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他们有了更多的自主能力,也就有了更多的“偷吃”的机会。

面对偷吃这件事,往往是大人最头疼,也最无力的。通常,大人会更严格的管理孩子的饮食,而这恰恰又激起了孩子更多的吃的欲望。于是,孩子想尽办法要去吃点被禁止的食物,血糖波动中父母的焦虑情绪会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而孩子一面要面对自己的内疚感,一面又在享受的突破禁忌的快感。于是,两代人之间的拉锯战就在家庭中或明或暗的上演了。

面对“偷吃”这件事,作为父母,也许我们应该更多的反思:吃,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

吃对于我们,并不是单纯的解决饥饿问题那么简单。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生存、快乐、爱与自由。

当孩子们的疾病被确诊时,他们要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吃的问题。当他们被告之许多食物“不可以吃”时,他们会将这个不可以解读为自己很多权利的丧失,也会理解为快乐的被剥夺,因为吃,的确是可以带来快乐的一件事,尤其是在中国这个吃文化盛行的国度中,吃被赋予了太多的附加内容。比如和朋友们分享食物可以帮他们结识更多朋友,对于糖儿来说,自由的吃,对他们还意味着自己是与伙伴们一样的,这对于正在发展同伴关系的青少年来说,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吃的方式也是可以填补情感空缺的方式。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有人心情一不好,就会大吃一顿,而一些进食障碍的病人都会在深层掩盖着情感问题。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对于一些亲子关系基础比较好的家庭来说,孩子吃的问题相应也比较容易达成一致;对于一些在家庭中未得到充分尊重的孩子,他们往往也会用吃的方式来挑战父母的权威,甚至是表达他们对父母的攻击,也就是“我没有办法抗拒你的权威,但我可以用吃的方式让自己生病,从而使你们着急”。也就是说,吃并不是吃那么简单,吃的背后有着很丰富的与“关系”有关的内容。

所以,吃的内涵在我们内心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作为病儿家长,要让自己明白吃对于自己的孩子而言到底代表着什么,才有可能在吃的问题上与我们的孩子达成共识,我们理解孩子越多,我们给予孩子“适当的爱”的能力就会越强,与孩子之间关于吃的较量也就越少。

吃对于孩子既然那么重要,们就不妨试着让自己放宽一些心态,对于一些禁品,我们不妨也给孩子一些尝试的机会,如果吃本身代表着生活的乐趣的话,即便是父母,也没有以爱的名义将其剥夺的权力。只有当孩子知道自己只要在节制的前提下,就可以享受吃的自由时,他才会努力让自己发展节制的能力。要知道,我们手中的沙子只有在我们用力去握时,它才会快快的从我们手中逃走。我们适当放宽对孩子的要求时,是放了孩子一马,其实更是放了我们自己一马。

猜你喜欢

生病事情家庭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生病”的一天
生病的快乐
生病真难受
家庭“煮”夫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