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癌46例的CT诊断分析
2011-08-15杨志强
杨志强
我院对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以及通过病理证实的肾盂癌46例,分析并总结其CT表现,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对肾盂癌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实施手术以及通过病理证实的肾盂癌46例患者进行CT分析,其中男42例,女4例,年龄44~86岁,平均61.4岁。46例中有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42例,肾绞痛患者4例。全部患者均通过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包括移行细胞癌者44例,鳞状上皮癌者2例。患病部在左肾44例,在右肾2例。全部患者分期包括Ⅰ期6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2例。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B超、CT和静脉尿路造影等检查。CT检查使用美国GE FX/I生产的螺旋CT机通过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完成。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三个时期。
2 结果
全部46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查出病灶位于左肾者44例,位于右肾者2例。平扫显示肾盂、肾盏内可疑结节以及包块影,同肾实质呈相等或稍低的密度,其截面直径在1.0~4.5 cm左右,伴有肾盂积水者22例。
实施强化扫描者36例,增强早期肿瘤结节和包块强化不显著;在实质期表现为轻至中等密度的强化,并且在皮髓质交界相较模糊,同侧肾皮质强化比不上对侧;在延迟期肾盂或肾盏内部表现为不规则充盈缺损,内部被软组织密度填充,CT值比平扫高出10~28 Hu。包括肿瘤结节中央出现低密度小灶坏死4例;左侧肾盂内有同肾实质呈相等密度的包块,左肾实质显著萎缩,功能退化2例;左肾外观正常,肾窦内的脂肪大部分消失,肿瘤的中央强化较显著,但同正常肾实质分界不清,周围的肾皮质完好,腹膜后出现多个增大淋巴结者2例;结果显示CT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达到95.89%。患者中有6例疑诊肾癌侵及肾盂,2例患者疑诊为肾多发结石,2例疑诊为肾盂肾炎。
3 讨论
一般肾盂癌都起源于尿路上皮的恶性癌变,可来源于一个肾盏,也能弥漫侵犯肾盏与肾盂[1]。这当中85% ~95%的肾盂癌属于移行上皮癌,大约10%属于鳞癌,腺癌则低于1%[2]。移行上皮癌具有多中心发病的特点,有时为原发性病变,有时为转移性病变,能够同时或先后伴发输尿管、膀胱以及对侧肾盂的移行上皮癌变。该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典型的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肾盂鳞癌与腺癌多伴有肾盂肾炎与结石发生,这可能和结石的长时间刺激与梗阻、积脓以及慢性炎症的发生、引发移行上皮快速增生,还有鳞状化生长密切相关[3]。
CT能够清晰显示肾盂肿瘤,通过动态增强扫描可以体现出肿瘤的形态与大小,特别适用于显示肾实质受累与部分及远端淋巴结转移。本组46例患者均进行CT平扫,查出病灶位于左肾者44例,位于右肾者2例。平扫显示肾盂、肾盏内可疑结节以及包块影,同肾实质呈相等或略低的密度,其截面直径在1.0~4.5 cm左右,伴有肾盂积水者22例。肾盂癌的CT表现由肿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决定,平扫菜花状与乳头状移行细胞癌通常为肾盂和肾盏内部与肾实质具有相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结节或者包块影,四周围绕低密度的脂肪,肾盂内部占位一般为偏心性,也可膨大至充满整个肾盂,形成充满肾脏的实质性占位,肾窦脂肪出现受压移位,甚至消失,但这种情况大多不引起肾脏外形的变化。
本组病例的CT诊断和病理诊断的一致率达到95.89%。患者中有6例疑诊肾癌侵及肾盂,2例患者疑诊为肾多发结石,2例疑诊为肾盂肾炎。肾盂癌是较少的血供给肿瘤,平扫和肾实质密度基本相等。增强早期强化并不显著,实质期表现为轻至中度强化,具有延迟强化。患者实质期比增强早期更易检出小病灶。所以肾实质期扫描具有重要意义,动态扫描利于病灶的检出[4]。
CT诊断可以真实正确反映手术以及病理所见,能够明确诊断患病部位、形态、实质侵犯、周围以及远部的转移,是目前公认的肾盂癌诊断以及术前分期理想的检查手段。肾盂癌的早期诊断与处理对肾盂癌患者的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1] 卢光明,陈君坤.CT诊断与鉴别诊断.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385.
[2] 徐文坚,LANGE S.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6-152.
[3] 李良增.肾结石并肾盂癌9例临床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6,32(1):70.
[4] 卢延,张雪哲.肾与输尿管CT与MRI.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5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