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血糖升高
2011-08-15尹新华
尹新华
我院自2007年至2011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余例,出现血糖升高90例,其中28例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2例心肌梗死前无糖尿病病史,但梗死后血糖增高,并持续至出院时仍高于正常水平;60例心肌梗死前无糖尿病病史,且随着病情好转,8 d后未做特殊治疗,血糖也恢复正常。本文通过观察分析该60例患者,旨在探讨其血糖增高现象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激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1~80岁,平均61岁。60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即血清心肌酶升高,典型的心电图特征性,动态性变化,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第六版内科学诊断标准,其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0例,下壁心肌梗死18例,前间壁心肌梗死20例,非Q波梗死3例,正后壁心肌梗死3例,下壁合并正后壁心肌梗死4例,高侧壁心肌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者30例,并发心力衰竭者2例,并发心源性休克者1例。
1.2 方法 患者于入院后均予以心电监护、吸氧、镇静、镇痛、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适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对症、支持、改善心肌血供的综合治疗,病情于8 d后渐缓解。血糖变化情况:60例患者发病后12 h内,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即3.9 mmol/L~6.1 mmol/L之间,但12~48 h后,血糖浓度则升高为7.0~20 mmol/L之间,均未用特殊降糖药物治疗,8 d后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2 讨论
2.1 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高血糖的机制可能为:患者发病后胸痛、胸闷,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患者常有濒死感、恐惧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这些因素均可致血糖升高。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2受体,可降低及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也致血糖升高。而应激性血糖升高要经过体内的调节过程,故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发病后十二小时内血糖无变化,而十二小时至四十八小时后血糖升高,其调节过程为神经内分泌失调,交感神经兴奋,血中肾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加,抑制了胰岛素的释放,也导致血糖增高。另外,有一部分患者平时可能就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敏感性高,在发病后应激反应会更剧烈,因此其血糖增高也与个体差异有关,导致血糖水平不一样。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激的解除,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平衡的恢复,患者血中内分泌激素逐渐正常,血糖也即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
2.2 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高血糖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所致血糖升高属应激性升高,这对患者度过应激期是有益的,冠状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早期,糖酵解加速,心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增加,血糖升高给缺氧的心肌提供了能量,降低了心肌耗氧量,可减少梗死面积的扩大,减轻心肌的损伤。应激性血糖升高原因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交感神经兴奋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大量儿茶酚胺对心肌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引起心电不稳,心律失常,心肌劳损及重构。β受体阻滞剂能对抗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故急性心肌梗死如无特殊禁忌证,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少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保护心肌,这对降低血糖也有好处。据我院统计,应激性血糖血糖升高一般不超过20 mmol/L,且随着病情的缓解,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故对于反应性血糖增高则慎用、不用或不宜大剂量应用降糖药物,以免血糖从较高水平降低到较低水平而诱发并发症,如心绞痛、休克、脑血管意外等。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仍应用葡萄糖,胰岛素及钾镁极化液,其中葡萄糖的作用前已述及,而胰岛素可促进糖进入细胞内,还可对抗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儿茶酚胺增多所带来的血糖增高,也可起中和输入糖的作用,防止血糖过高,还可不依赖于葡萄糖而直接促进钾离子转入细胞内,钾镁离子则促进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减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2]。
总之,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反应性血糖升高,一般不需降糖药物处理,随着原发病的治疗好转,血糖会自然恢复正常。
[1]戴瑞鸿.心肌梗死.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7.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