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周口文学的网络传播及其意义

2011-08-15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作家群周口文学

任 动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周口46600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中国文艺家之家调研时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不断为文艺事业发展繁荣注入旺盛生机活力”[1]。进入新世纪,“周口作家群”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通过网络传播,扩大影响,就是周口作家坚持“传播手段创新”的一个重要尝试,为周口文学事业的发展繁荣注入旺盛生机活力。周口文学的网络传播,体现了传统作家和网络联姻的自觉,实现了周口作家创作姿态的历史性突围,这在当下消费主义盛行、文化消费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的时代,无疑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

新世纪的周口文学创作飞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周口作家众多,在河南文学界乃至中国当代文坛形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被命名为“周口作家群”。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文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时,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庚香特别强调说:“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学豫军'这支队伍中,不仅活跃着南阳作家群,而且活跃着周口作家群。”[2]“周口作家群”作为新时期文坛的一个重要作家群落,人才济济,主要由两部分作家组成:一是从本乡本土走出,现今旅居外地的作家,有刘庆邦、陈廷一、朱秀海、邵丽、孙方友、墨白、谷禾、李少咏、刘海燕等;二是在周口本土坚持创作,并取得突出成绩的作家,有梁庭华、尉然、王剑、高恒忠、宫林、钱良营、张运祥、柳岸、王向、李乃庆、申艳、贺红、韩冰、李前进、霍楠囡、瘦丁、都烨、李俊颖、阿慧、叶华婷、董素芝等。他们在新时期中国文坛都有一定的地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周口作家群”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除了通过纸质媒介传播以外,还在潇湘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新浪、搜狐、腾讯等知名网站广泛传播,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周口文学的网络传播,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在当下“文化消费主义”语境中尤其显得弥足珍贵。所谓“文化消费主义”,主要是指文化创造的商业追求压倒甚至取代了精神追求,文化产品的娱乐功能压倒乃至排斥了审美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特别是网络媒体发展异常迅速。“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突破4亿关口,达到了4.2亿,较2009年底增加3 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与2009年底相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3]国家互联网实验室基于定量研究得出预测:未来3至5年,中国网民将达到6亿,相当于美、日、英、法、德5个发达国家的网民之和。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催生了难以数计的网络写手,传播了大量网络文学作品,致使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出现了“三分天下”的文坛新格局,即“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型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4]。但网络写手创作的“新媒体文学”,往往呈现出类型化的特征,如仙侠、玄幻、穿越、悬疑、盗墓、言情、职场、官场等,大都艺术品味不高,仅仅追求商业利益和娱乐功能,甚至出现了展示个人性爱生活的极端粗俗低下的日记,其审美价值和精神文化价值严重缺失。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周口作家群”通过网络,传播大量精神高蹈而艺术精致的“传统型文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何弘说:“当今文学的各种体裁当中,小说无疑是最具影响的一种。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说,如果小说创作不景气,这里的文学创作就很难称为繁荣。”[5]新世纪周口文学的繁荣,首先就表现在“周口作家群”不事张扬,潜心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小说作品。而“周口作家群”的小说作品,借助网络媒体新平台的广泛传播,对推动周口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周口作家在“文学豫军网上冲浪”中的不俗表现,就是周口作家的小说作品在网络媒体广泛传播的一个最好注脚。“文学豫军网上冲浪”是新世纪中国文艺界、文化界、媒体界一个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事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08年10月21日,李佩甫、郑彦英、张宇、邵丽、杨东明等11位河南知名作家,在北京与新浪网读书频道签约,集体在“网上冲浪”,连载自己的作品。这些作品在网络连载后,总点击量过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09年4月9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作协、河南省文学院再次携手新浪网读书频道,在郑州举办了“文学豫军签约新浪”仪式。墨白、杨东明、焦述、陈铁军等33位河南作家现场签约新浪,近60部作品将通过网络连载、出版和影视推荐等多种方式与3亿新浪网友见面。这两次签约被称为“文学豫军网上冲浪”,在中国文艺界、文化界与媒体界产生了震动性的影响。在“文学豫军网上冲浪”中,周口作家的表现非常突出,如邵丽的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以后,点击率高达10多万次。“周口作家群”中的孙方友、墨白、宫林,也都参与了“文学豫军网上冲浪”,并都有较高的点击率。截至2010年8月31日,孙方友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有长篇历史小说《女匪》和《武大郎歪歪传》,总点击率分别是23 509次和4 911次;墨白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有4部长篇小说,即《欲望与恐惧》《来访的陌生人》《裸奔的年代》《梦游症患者》,总点击率分别是117 147次、8 821次、1 294次和593次;宫林在新浪网读书频道连载有长篇小说《锦城面孔》,总点击率是55 705次。以上数据显示,“周口作家群”小说作品的网络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邵丽、孙方友、墨白、宫林之外,其他周口一线作家的小说,借助网络平台,传播也极为广泛。如在周口本土坚持创作的青年作家尉然,被誉为“21世纪文学之星”,其小说名篇,如《李大筐的脚和李小筐的爱情》《菜园俱乐部》《我的理想》《枪毙》《屋顶上的风景》《欢乐颂》《打击乐》《音像店》《失踪》《病》《奇怪》《木头手枪》《狗人》《望远镜与照妖镜》《地盘》等,都在网络上传播。其中,尉然的处女作与成名作《李大筐的脚和李小筐的爱情》,在新浪网、龙源期刊网、小说网、云梦中文网、中国知网、TXT小说资讯网、北京文学网、81军人网等网站都有发表。关于尉然的专题研究文章,如韩石山的《小说中“物事”的设置与运用——评〈李大筐的脚与李小筐的爱情〉》,樊义红的《当下中国农村的一幅破败图景——解读尉然小说〈我的理想〉》,任动的《尉然乡土小说的叙事策略》等,也都在网上流传。周口作家小说作品在网络的广泛传播,对于提升整个“周口作家群”的影响,无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周口作家群”拥有一支数量可观、梯队明显的诗人队伍。著名诗评家李霞,在网络“绘制”“河南诗歌地图”时,提到的周口诗人多达19位,他们是梁庭华、张华中、申艳、贺红、韩冰、刘东升、康桥、李国印、阎中、孙琳、邵超、邵世民、刘志刚、楠囡、李涛、王清文、关保证、董雪丹、李前进等。分类谈论河南7大诗群时,“女性诗人”中,周口诗人有申艳、贺红、楠囡;“网络诗人”中,周口诗人有水果经销商(刘东升)、两粒细沙(贺红);“诗评家”中,周口有李少咏; “豫籍诗人”中,则有现居北京的周口诗人谷禾。周口诗人队伍的整齐与规模,由此可见一斑。上述诗人与诗评家的诗歌与评论,在网上都有广泛传播,而且在网络上的人气也都很强,作品的点击率相当高。

有论者指出:“女性诗人撑起河南诗歌半边天。”[5]周口诗歌界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说,“女性诗人撑起周口诗歌半边天”,想来是没有人提出理由来加以反对的。因为近几年来,周口文学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诗人,她们创作的诗歌不仅通过传统纸媒传播,而且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传播,为周口文学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周口的女性诗人群体中,申艳、贺红、韩冰、楠囡称得上是佼佼者。她们的名字不仅经常出现在《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潮》《扬子江》等国内主流诗歌刊物上,而且都在新浪网开设有自己的博客。她们在博客都贴有大量诗歌,这些诗歌的点击率和被评论率都很高,无疑扩大了周口诗歌的影响。此外,中国最大的原创文学网站“盛大文学”旗下的“红袖添香”,作为专门刊登女性文学的知名网站,也收录了周口女性诗人的大量作品,如贺红在“红袖添香”有《两粒细沙文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作品500多篇,其中诗歌有近400首。正是这些诗人的努力,让世界了解了周口,了解了周口的文学,了解了周口的诗歌。

这里要特别提及申艳。申艳自述2004年才开始诗歌写作。短短几年,她便在当代诗坛崭露头角,取得了斐然的成就,并先后斩获了《诗刊》社举办的“我爱神农山”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沧桑巨变看河南”网络大赛一等奖、河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绿色旅游。和谐舞钢”诗歌(楹联)大赛二等奖等多项国内主流诗歌大奖,并应邀参加了《诗刊》社组织的2009年第25届青春诗会。申艳的诗在诗家园、一起写网、龙源期刊网、大河网、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华龙都网等网站都有极高的人气。申艳对家乡周口怀有深厚的感情,不仅创作了《三条河流穿过我的城市》等礼赞周口的诗篇,其新浪博客首页上的照片神采飞扬,而照片背景则是“周口”两个大字。可以说,周口-申艳-申艳的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随着申艳的诗名日隆,周口的知名度也将随之提高。

“诗词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6]中华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光辉夺目的瑰宝之一,“周口作家群”的诗词创作也很活跃。

“周口作家群”中,在诗词创作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是瘦丁、都烨、李俊颖等,他们的诗词作品,也都在网络传播并产生了积极影响。瘦丁是周口诗词学会会长,曾获得“全国诗人作品大奖展览”旧体诗类铜奖,其以歌咏淮阳为主题的诗词,如《牛口渡见闻》《访淮阳东湖小季庄雾中偶成》《淮阳龙路口踏青纪事》等,在网络有众多的转帖。都烨的诗词,在中华龙都网、周口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等,都有不少作品登载。李俊颖则是周口诗词创作的后起之秀,她以颍颍秋水、轻寒剪剪、梅影等网名,在网络发表了大量诗词作品,目前已在红袖添香文学网站发表诗词700余首,并结集《颍颍秋水文集》,得到了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晨崧、河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李刚太等当代诗词名家的高度评价。

1981年,祝培星的散文《写在花蕾初绽时》获得河南省优秀文学奖的散文作品奖,显示了周口散文创作的实力。此后,周口散文创作一直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涌现出阿慧、孟庆武、姚化勤、王天瑞、蒋建伟、都烨、叶华婷、董素芝等专业散文作家。其中,回族作家阿慧的散文,文质兼美、感人肺腑,闪耀着洁净的人性光芒。石彦伟说:“很近的将来,大器晚成的阿慧将不仅在回族文坛成为领跑者之一,而且也将在全国散文界获得更加充分的评价和应有的席位。”[7]阿慧的《羊来羊去》《十一个孩娃一个妈》《西洼里的童年》《天边那片白》《黄的视宴》等散文作品,深受网友们的喜爱,有网友在网上读了阿慧的散文后,发表评论说,“看了你的文字,一股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好好清新哦!”阿慧的《羊来羊去》获得了第四届“冰心散文奖”,《十一个孩娃一个妈》获得了“漂母杯”全国首届母爱主题散文征文二等奖和2009年度河南省报纸副刊作品二等奖。只要在百度搜索“羊来羊去”“十一个孩娃一个妈”,就会出现几百条相关信息。

评论和创作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文学评论是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周口市的文学评论创作,宣传优秀作品,鼓励新生力量,催生精品力作,提高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倾向,为周口文学的健康发展一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周口市文学评论学会的成立,将进一步凝聚周口广大文学评论家队伍,积极开展文学评论,推动周口文学创作的更大繁荣。近几年来,李少咏、刘海燕、王剑、高恒忠、任动等致力于“周口作家群”的研究和评论,对宣传周口文学、提升周口文学的声誉,可谓是不遗余力。高恒忠对周口作家朱广辉的电影文学剧本《乡殇》、钱良营的小说集《会走的湖》,所写的评论《令人忧思的乡殇》《涤荡心灵的悲歌》在中国作家网、中国知网、中文研究网等学术界、评论界知名网站和作者的博客上都能看到。2009年,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省互联网协会联合举办了“沧桑巨变看河南——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网络作品大赛,任动撰写的旨在宣传周口文学辉煌成就的评论《“周口作家群”异军突起》,在大赛官网上发表之后,浏览量高达2 000多人次,1 000多名网友投票力“顶”。2009年12月4日,人民网全文转载了这篇文章,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周口文学的积极作用。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说:“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兴传播技术即时快捷、覆盖广泛、互联互通的特殊优势,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让我们的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传播得更远。”[8]互联网在中国的民用大约在1994年,但当时用户极少,直到2000年以后,互联网才在中国飞速发展。研究周口文学的网络传播与影响,对于进一步理清“周口作家群”的谱系,展示“周口作家群”的实绩,凸显其在河南乃至全国文坛的影响和贡献,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手段创新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互联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的变革。”[9]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文学进入了“E”时代,即电子时代,无论是文学的阅读环境,还是文学的接受主体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民族的阅读史。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阅读,阅读应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进一步倡导阅读。但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阅读在人数上已经超过了纸媒阅读,中国成年人中约有2.8%的人甚至完全抛弃了传统的纸质书籍,只阅读电子书籍。同时,网络阅读的主体也日益趋向年轻与高端。“既然网络改变了中国,肯定也改变了中国文化,乃至文学。中国文学以及文化的主战场,逐渐转移到网上了。”[10]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型文学”只有顺应时势,与网络联姻,才能实现自身的突围,获得更多的受众,通过网络传播来切实发挥文学应有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

新世纪周口文学发展的10年,与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是同步的,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一直靠传统纸媒创作与传播的周口文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周口作家群”创作的大量“传统型文学”作品,在网络的广泛传播,以及产生的较大影响,充分说明,周口作家经受住了挑战,抓住了机遇,为周口文学的腾飞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基于周口文学事业的发展成就和“周口作家群”在全国的广泛影响,2010年8月11日,中国作家协会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正式建立,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承志代表中国作家协会为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授牌。周口市文学创作基地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文学创作基地,该基地的建立是周口市乃至河南省文学界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周口文学的实绩已得到中国文坛的充分认可,这和周口作家的勤奋创作分不开,周口文学的网络传播及其广泛影响也功不可没。

我们相信,周口作家在高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将进一步拓展周口文学的传播渠道,提高周口文学的传播效率,扩大周口文学的社会影响,让周口文学传播得更广更远。借助网络媒体新平台,周口文学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1]李长春.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N].人民日报,2010-02-09(1).

[2]李庚香.成就与启示:改革开放30年河南文艺的回顾与探索:代序[M]//孙广举,何弘.走在重振雄风的路上:改革开放30年的河南文艺:1978-2008.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4.

[3]赵亚辉.4.2亿:中国网民“壮大”了[N].人民日报,2010-07-16(12).

[4]白烨.文学的新演变与文坛的新格局[N].文艺报,2009-09-19(2).

[5]何弘.重铸辉煌:改革开放30年的河南文学[J].中州大学学报,2009(1):6;11.

[6]刘云山.给中华诗词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贺信[N].文艺报,2010-06-04(1).

[7]石彦伟.浓荫下的一抹清凉:2009年回族文学述评[EB/ OL].[2010-08-20].http://www.muslem.net.cn/bbs/ thread-31475-1-1.html.

[8]刘云山.大力倡导文化创新努力追求文化创新[N].光明日报,2010-06-02(1).

[9]杨维汉,崔静.国新办发表《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N].光明日报,2010-06-09(4).

[10]洪烛.网络打破了文学的“势力范围”[N].文艺报,2010-07-26(2).

猜你喜欢

作家群周口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大学作家群的培育与大学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
——以广西高校为例
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学科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周口作家群研究》专栏建设讨论会综述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站一台”连民心 绘出周口新画卷
为周口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二次多阶段不确定系统的Bang-Bang最优控制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我与文学三十年
昭通作家群的困境与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