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例应用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瘤临床研究

2011-08-15唐华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7期
关键词:蛛网膜眼球下腔

唐华平

(湖南省株洲市中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系颅内动脉壁的局部异常扩张。在脑血管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脑缺血及高血压性脑出血,居卒中病因的第3位。据有关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6%~12%,其中50%~80%由于动脉瘤破裂所致。颅内动脉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40~60岁发病者占1/2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1]。绝大多数动脉瘤在未破裂前不出现症状,不易发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 6例,女10例,年龄3~65岁,平均50.2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以突发头痛、呕吐就诊者8例,双眼视力障碍就诊者4例,间歇性头痛、头晕就诊者4例。

1.2 方法

使用磁共振成像仪,选用头颅表面线圈行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T1WI:SE序列;T2WI:FSE序列。扫描层厚5~8mm,间隔0~3mm,矩阵 224×256。所有患者均行T1WI增强扫描,按0.1mmol/kg体重静脉给予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发现动脉瘤16处,均为单发,位于鞍上池附近,圆形或类圆形,境界尚清,

其中最小的约0.7cm×0.5cm×0.5cm,最大的约2.7cm× 2.0cm×2.5cm。信号混杂,T1WI以等、高信号为主,T2WI为低、等或高信号,其中14例可见多少不等的附壁血栓,2例未见明显血栓形成,6例灶周合并出血,表现为病灶周边片状异常信号影,以T1WI显示为佳,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信号从内到外表现一定层次感:内部血流强化明显,与血管同步,附壁血栓呈新月形,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最外层瘤壁成环形强化。病灶均表现一定占位效应,邻近结构明显受压,4例视力障碍患者可见视交叉受压上抬、前移。

动脉瘤具体部位、例数、MR信号特点是:①大脑前交通动脉4例,平扫信号特点是T1WI等或高信号,T2WI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特点是中央与血管同步强化,周边强化不明显,壁呈环状强化。②左侧大脑后动脉4例,平扫信号特点是T1WI低、等或高信号,T2WI低、等或高信号。增强扫描特点是中央与血管同步强化,周边强化不明显,未见瘤壁强化。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为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破裂出血最常见,或出现血栓形成而自然愈合,保持静止状态。而破裂出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内血肿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其他包括动脉瘤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的相应症状,如动眼神经麻痹,眼球突出,视野缺损,三叉神经部分麻痹等[2]。

3.1 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

一般大多数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并不会出现症状,因此不易被发现。大多数病人因动脉瘤破裂,引起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出现症状,少数因瘤体巨大,出现局部压迫症状。其临床表现大致分为局部压迫症状、破裂前驱症状和破裂出血症状等三类:①局部压迫症状 瘤体巨大或特殊部位的动脉瘤可引起诸如类脑瘤样表现 如前交通动脉瘤类似鞍区肿瘤。此外,若后组脑神经受累,则可引起声嘶及吞咽困难等,前循环的动脉瘤可压迫垂体而出现内分泌障碍、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而出现视觉障碍等。②破裂前驱症状 前驱症状的发生率可高达60%。头痛和眼肌麻痹最为常见,眼、面和颈背部痛也时有发生。③破裂出血症状90%的动脉瘤病人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约一半病人于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少致病人在睡眠中起病。85.3% ~97%的病人有突然剧烈发作的头痛,其强度为病人既往从未体验过的。可伴有恶心、呕吐,常常出现颈痛、项强及背痛。

3.2 颅内动脉瘤诊断

颅内动脉瘤表现复杂,病人对此病又较生疏,在确诊以前几乎没有一个人能想到自己患有动脉瘤。因此作为患者要了解本病能引起不同性质的症状。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要想到本病,立即去医院检查:①突然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癫痫样发作和脑膜刺激征、枕部疼痛、眩晕、复视、一过性眼前发黑和共济失调、外伤后阵发性鼻腔大出血。②眼眶部及额部疼痛、视力视野改变、复视、视神经萎缩、眼球运动障碍、双侧瞳孔不等大;半边面部疼痛、抽搐;患侧眶部听到颅内血管杂音;垂体功能不全(见垂体腺瘤);搏动性眼球突出,结膜水肿和眼球运动障碍。③单侧眼失明、嗅觉障碍、精神异常及对侧下肢瘫痪。④下肢无力或瘫痪、眼球运动部分瘫痪,有脑积水症状者。⑤一侧复视、眼球内收、听力下降或消失,有的出现耳鸣、耳聋、眩晕、眼球震颤、平衡障碍、角膜感觉减退或消失,吞咽困难、喝水呛咳等症状者。⑥一侧肢体偏瘫或单瘫、感觉障碍、失语、记忆力消失、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姿势紧张等。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可疑者进行下面检查:X线检查,对诊断动脉瘤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发现动脉瘤的钙化及动脉瘤对邻近的骨质破坏。腰椎穿刺,对于动脉瘤破裂出血注入蛛网膜下腔的出血可行腰椎穿刺诊断,脑脊液多成粉色或红色,镜检含有大量新鲜红细胞。此外,还有CT扫描、磁共振扫描和脑血管造影等。

3.3 MRI诊断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动脉瘤的信号表现与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快慢、有无湍流、有无血栓形成及血栓形成时间的长短等有关[3]。无血栓的动脉瘤,由于血流速度快,产生“流空现象”,在MRI Tl和T2加权像均表现为均匀性低信号或无信号。动脉瘤内血流发生湍流时,信号不均匀。血流缓慢时,出现等或高信号。瘤体内有血栓形成者,血栓可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亚急性期血栓和新鲜血栓,在Tl和T2加权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动脉瘤呈环形、层状排列、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慢性血栓形成期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着呈瘤周及壁内黑环影。MRI增强扫描可见瘤壁或瘤腔强化。较大的动脉瘤由于动脉搏动,在T1和T2加权像上可见动脉波动方向有横行的波动伪影。

磁共振扫描能够显示动脉瘤以及其与周围的关系,帮助判断动脉瘤蒂的位置及大小,新一代磁共振还可以显示整个脑血管系统,给动脉瘤的诊断带来了更大的方便。MRI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使用造影剂即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并能比较充分地显示其内部结构如血栓、瘤周出血、夹层等,而且对脑部的状况也一并显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袁爱梅,肖新兰,刘元元,等.MRI、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探讨[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53(2):150-151.

[2]赵英,戴敏方,赵新湘,等.脑动脉瘤的MRI、MRA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5):8-11.

[3]袁爱梅,徐鹏,尹建华.结核性脑膜炎各期磁共振表现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3):80-81.

猜你喜欢

蛛网膜眼球下腔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