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场经济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011-08-15四川大学经济学院贺乐乐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贺乐乐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其生存与发展无法逃离社会外部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经济的运行,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产生影响,可以说,市场经济不仅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总体上看,市场经济还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然而,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难免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消极影响。这就要求中小企业要利用机遇,迎接挑战,实现长足发展。
1 市场经济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1.1 投资主体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一定会导致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利益的多元化,同时,国家调控的基建规模不再以行政指令为主,而是逐渐过渡到政策导向。随着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中小企业面对的客户群体也会变成多层次、多方面的,而投资的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多,投资的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面对这种趋势,中小企业开始运用市场机制,将客户群体视为上帝,将以质量创信誉、以信誉占市场作为原则,不断适应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注重优质服务,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经营特色,从而提升其竞争力。
1.2 人才竞争激烈化
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因素是人才,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中小企业的人事与用工制度从国家包就业、企业干部套用行政级别转变成为职工自主择业以及干部真正落实企业化管理。市场经济增添了人才的流动性,鼓励兼职以及星期天工程师,可以说,市场经济给企业的用人制度以及分配制度创造了新课题与新机遇。这样一来,各类人才的竞争就愈加激烈,要求中小企业树立一定的超前意识与创新意识,对现行人才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挖掘、使用、引进、培养以及奖励人才的手段,调动起相关人才的积极性。现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来稳定企业内部人才,并尽可能地促进他们才干及潜能的发挥,同时,也不断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形势,开展“筑巢引凤”工作,也就是多形式、多渠道以及多层次地吸引外部人才和接纳外部人才,使企业的智力结构与人才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也使保持较强的竞争力。
1.3 集团经营化
市场竞争随市场经济而来,其原则是强者生存,一般情况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不断加强内部的聚合,同时加强横向联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走集团化经营和联合之路。西方很多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非常重视企业集团的发展,如果中小企业实现了集团经营化,那么就大大地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应该加强集团经营,促进整体优势的发挥,从而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1.4 产品与劳务价格波动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体制会从行政性定价转变为市场定价,从而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的大面积放开,加快向市场价格体系转变,同时,中小企业产品的成本也难免会在很大程度上遭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冲击。在价格逐渐放开的同时, 一些中小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将经济效益的提高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减少成本,从多渠道实施开源节流,增加收入和效益,并促进投入产出率的提升。
1.5 经营边缘模糊化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需求是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向,也就是说,市场有什么样的需要,做什么能够取得效益,中小企业就要去生产、经营这样的大众需要。中小企业以市场经济价值规律为根据,综合考虑供求规律以及竞争规律的具体要求,从而一方面提升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水平,优化了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还积极实行多元化经营,使其应变能力有所增长。
1.6 经营风险复杂化
市场经济下,中小企业与个人是利益主体和决策主体。随着经营风险越来越复杂,中小企业审时度势,谋略水平有所提高,经营风险也有所降低。从经营发展战略出发,不仅要着眼现实,更要立足长远,不仅应开拓国内市场,也应加强国外市场的发展,不仅应重视规模经营,强调规模效益的实现,也应开展集约化经营,促进盈利水平的提升。
1.7 经营集约化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事实上,集约经营,强调效益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项基本要求。所以,中小企业不断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采取质量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做到内抓现场、外抓市场,加强了企业管理,推动了科技进步,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努力节约物化劳动以及活劳动,使企业效益较低的现象得到改善。
1.8 经营标准国际化
我国早已恢复了关贸总协定缔约国的地位,我国经济已经置于世界经济格局中,这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首先,外国的企业不断地挤入我国市场;其次,我国的诸多中下企业也不断走出去,努力融入国际市场。中小企业根据国际标准体系、价格标准、市场需求以及经营惯例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使其经营标准能够和国际标准相接轨,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之需求。
1.9 科技成果商品化
长期以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作用和效果也越来越重要。具有越多科技成果的中小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抢占市场制高点,因而,中小企业不断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的步伐,以企业的更高的效益。现阶段,我国具有很多种科技成果,然而,却很少有企业能将其转化成直接生产力。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以及国际化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中小企业坚持科技兴企这一战略方针,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根据价值规律运用并推广科技成果,彻底消除“脑体倒挂”的现象,对于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注重科技开发经营,促进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从而提升其科技水平。
1.10 新旧体制摩擦碰撞长期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立,表明了涉对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同时,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方式、经济改革的策略与目标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国家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各个方面。事实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完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这是因为要想更改传统观念不是轻而易举的。短期内很难消除非经济因素带来的一些影响与干扰,在特殊情况下,相对计划经济时期来说,更为严重,例如,以权谋私、行政干预以及官商不分等。因而,中小企业难免会在市场经济中经受长期的锻炼与考验,同时树立较强的忧患意识,培养一定的危机感和压力感,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增加竞争能力。
2 中小企业应对市场经济的措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应该依靠自身能力不断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适当地转变经营理念,培养现代企业经营观念,从而促进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经济,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更新经营理念:
2.1 市场理念
市场理念是指企业应该以社会和客户的需要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可以说,市场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小企业应树立市场理念,对市场有一定的了解,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制定对策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2 战略理念
战略理念是指系统、全面地看待问题。在战略理念中,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两种理念:一种是树立全面系统的理念,也就是全局理念,另一种是面向企业未来的发展理念。其中,面向企业未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企业员工的未来、产品的未来、市场的未来、技术的未来以及企业组织的未来,中小企业应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发展的目标和策略。
2.3 效益理念
效益观念指的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也就是综合效益理念。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应强调微观经济效益是服从于宏观经济效益的。其次,以宏观经济效益的实现为基础,追求经济效益,提高对经济收益的重视程度。事实上,企业若想取得经济方面的收益,就必须做到对外赢得市场,不断开拓新市场;对内不断降低成本。
2.4 用户理念
供需双方的交换构成了市场,而用户则为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用户观念指的是中小企业应该形成一切为了客户的理念,做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
2.5 时间理念
时间理念强调“时间就是金钱”,可以说,企业只要取得时间,就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因此,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抓准时机,同时,还应不断缩短生产周期,促进资金周转,不但降低资金占用以及利息支出。另外,中小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都应注重效率,以赢得更多的时间。
2.6 变革理念
变革理念是指中小企业应该对外部环境保持一定的适应性,这是因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模式。具体来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所采用的策略、方针、组织形式以及制度措施,都应该以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依据,适时实施调整与变革。
2.7 竞争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必然会产生。中小企业的竞争具体表现如下:在质量方面以优取胜,在价格方面以廉取胜,在服务方面以好取胜。因此,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培养竞争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应该做到:以质量为核心,以价格为关键,以信誉为基础。
2.8 创新理念
创新理念值得是变革观念的发展及深化,而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就是创新。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在市场方面,发觉新客户、新需求以及新机遇;在生产方面,应选用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工艺;而在经营管理方面,则应有新思路、新方法,并反对因循守旧,以形成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新局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应该转变发展思路,转变过去以产品和商品生产为中心的局面,强调企业的经营管理,面对市场讲求生存与发展,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快发展的步伐,强化经营管理意识,真正实现中小企业的新变革,并积极开拓市场,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寻求发展时机。另外,还应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总之,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1] 李俊山,刘俊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 薛晓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制度与经济形式的最佳匹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05).
[3] 冯赫南,鞠姗.中国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制度渊源及危害浅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1).
[4] 程永林.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态演化路径与治理机制研究——一项基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06).
[5] 肖坚,李岑.国际市场变化对国内企业的影响[J].中国国情国力,2008(11).
[6] 刘艳.政府对企业扶持方式对比分析与强调社会保险扶持之重要性[J].大众商务,2009(24).
[7] 纪橡梓,李莎莎.浅析激励机制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01).
[8] 董锡健.中小企业发展的全新坐标 探究中小企业调整转型中的“专、精、特、新”[J].上海企业,2011(01).
[9] 张明艳,李俊强.国外政府行为风险投资资助中小企业创新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