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旧书》欲得高分:关键在于“有思想”

2011-08-15覃明才

中学语文 2011年34期
关键词:套作旧书高考作文

覃明才

2011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目一“露脸”,就引起了比以往更广泛的反响。大都认为,“旧书”审题难度不大,考生都有话可说,不容易跑题,但有“限制”,获得高分很难。作家杨标称“‘旧书’是为有文学修养的学生准备的”,暗指得高分难。不少媒体纷纷推出“试水高考作文”,似乎也是想印证这种看法 (不排除炒作)。6月8日,搜狐网问卷有38.11%的网友认为“难”;大楚网调查认为“比较难、太宽泛、难以下笔”的有54.41%;还有某网站调查有67.1%的考生觉得“偏难”。有专家分析,可能是“文体不限”、“考生求稳”等因素遏制了考生的发挥,也可能是考生平时不注重观察和积累所致。很多考生却认为,每天和书打交道,却忽略了读书入心。我倒是觉得,写《旧书》要想取得高分,关键还是在于“有思想”。

一、究竟怎样才叫做“有思想”

武汉作者高池在点评“旧书”写作时说:很多考生平时很有思想,敢想敢说,考试时却非常谨慎小心,力求观点、文体、语言四平八稳,为分数而考试,久而久之,丧失了宝贵的的想象力。这里把“有思想”归为“敢想敢说”,我觉得这不叫“有思想”。“海城的博客”中点评“旧书”写作时说:高考作文有思想,是一类文的重要标志。没有思想的作文,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所以,要用思想来作文。我又觉得这种说法没有区别出“思想”与“有思想”。

“思想”在现在的“公共话语”系统中多是指理念的,逻辑的,他人性的,群性的,意识形态化的;“有思想”则是指“思想”物化而形成优秀作品的科学体系。在文字写作、文学创作、高考作文三者上,属于生活实录的文字写作,仅存在于“思想”的表层;文学创作必须回答“写什么、怎么写、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能够表达什么内容、能够传递什么信息、有无价值”等问题,必须表现出“骨子里”的东西;高考作文则是一种特殊的文字写作(有的也算是文学创作),具有较大的规定性与突出的技巧性,从构思到写作,必须有独到的意识形态作用于“套路或章法”,不然,就不可能写出获取高分(满分)的作文。

《考纲》规定,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是“符合题意,感情真挚、思想健康、结构完整”,“发展等级”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构思新巧,有个性色彩”。也就是说,《旧书》要达到这些要求才能获取高分(满分)。而从阅卷组那里获悉,绝大部分考生选择了议论文体裁,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思想苍白、情感虚伪、内容空洞、语言花哨,文风浮靡的“滥情作文”(因此没有得到高分),说明考生作文仅存在于“思想”的表层;也有不少考生选择了记叙文或散文体裁,很有一批作文以“旧书”喻人,或用情动人,或以事寓理,具有真情实感(所以得到了高分甚至是满分),说明有些考生作文很善于表现出“骨子里”的东西。

这样看来,考场中写《旧书》,考生若是将《考纲》中的条条框框撕裂了又融入到自己心底的“旧书”中去,这就叫做“有思想”。

二、“有思想”至少包含哪些要素

(一)作文必须赋予“旧书”本质意义及其之上的深刻寓意。

湖北名师甘德炎说“旧书”的命题目标是“能力立意、素质立意”。我觉得这与我提出的“有思想”的观点如出一辙;而考生要想达到命题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环在于写作之前首先必须明确“旧书”本质意义及其之上的深刻寓意。

湖北语文特级教师夏纯德认为,从字面上来看,“旧书”可理解为四重意义:(1)破旧的书;(2)时间;(3)古书;(4)人生的不同经历及各个阶段。女作家姜昕则认为“旧书”有两种:从书籍的创作年代,是指先人们撰写的书,包括甲骨文或刻在竹简、木片,写在丝织品上面的文章,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从书籍的新旧程度,是指被看旧的书,大都被博物馆保存、私人传承着。我觉得,上述说法有道理,但作为考生,要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积累,分别从本意和比喻意两个角度对“旧书”加以准确的理解,就可能在拿高分上更有把握一些。

从本意的角度,“旧书”泛指一切过往的书籍,可以指经典著作,包括古代文化经典著作、近现代哲人领袖的经典著述,如《论语》、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毛泽东《矛盾论》等哲学著作与《沁园春·雪》等诗词;也可以指一般的书籍,如使用过的教科书。具体可指:(1)品相旧的书籍,如残破的书籍;(2)出版时间久远的书籍,如古书;(3)过去的书信。

从比喻意义的角度,“旧书”可以喻指一切人、事、物。具体可以喻指:(1)或德高望众、或满腹经纶、或饱经风霜、或功勋卓著、或孝道为先、或平凡中而凸显伟大的前辈、师长;(2)厚重的历史或人生的经历,如中国古代文明史、中国近代屈辱史、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抗日战争史、改革开放的30年经验教训、中国乒坛兴盛奋斗史、所在学校发展史、考生“负重”的童年;(3)书籍以外的物象,如已逝的高山大川、名胜古迹、老屋、母校,曾经玩耍过的沙滩、草坪、沟坎,记忆深处的莺歌燕舞、花开花落。

(二)作文必须从“旧书”中释放出考生相应的思想高度。

“旧书”是一个具象,考生把握准了其某种意义,还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写作文要从大处着眼。这样,作文的内容才有深度,也才可能获得高分(满分),否则就完全不一样。近来网站、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旧书》,我是看好诗人、《汉诗》杂志执行主编张执浩应约写的《旧书》(载2011年6月8日《楚天都市报》),文章写的事情很小:22年前的夏天买了本《刀锋》,却有着生活的维度、人生的厚度与思想的深度:一本平常的书却带给他的是“那份感动”——“一个迷惘的手无寸铁的青年,在陌生的人群或寂静的山谷中走动,因为手里有一本这样的书,便自觉无所畏惧起来”。我也欣赏武汉“13岁少女作家”操雨辰的《旧书》(中国教育在线),她能写“一年级教科书”“虽然书页早已泛黄,我却看见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泪……”已属不易,但愿她在高考考场会写好她在文中提到的《论语》。我与身边的几名考生交流,不免有点感伤,有几个写《论语》、《三重门》、《天龙八部》,却不能对《论语》的内容、价值,对韩寒、金庸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所以只能停留在“爱不释手”、“永远珍藏着”的层面;有几个论述某一旧书的文化价值或历史价值或思想价值,可他们的着眼点不是呼唤文化经典的回归,或在旧书中寻求理想信念的重构,或在旧书中吸取科学文化营养的再塑,所以写出的《旧书》寡而无味。

具体地说,如写“旧书”——“教科书”,若是站在人文关怀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让人彻悟“教科书”对塑造美好心灵、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如写“我珍藏着很多旧书”,若是站在道德、情操、法律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从中考量出考生的价值取向;如写“童年是一部旧书”,若是站在辩证法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引发读者对素质教育的辩证思考;如写“奶奶是一部旧书”,若是站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闪烁出“奶奶”那一代人勤劳朴实的人性光辉;如写“老屋是一部旧书”,若是站在民族、国家、社会、人民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由“老屋”折射出民族的辛酸与顽强;如写“学校是一部旧书”,若是站在人类文明、文化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让人品读出现代学校教育所蕴含的文化精髓;如写“家乡的小河是一部旧书”,若是站在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问题,就可以让人深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尊重规律与急功近利的关系等。

(三)作文必须取材于与“旧书”相关、相融的真实生活,且凸显生活的张力。

成功的《旧书》,无论什么体裁,必须取材于与“旧书”相关、相融的真实生活,且能凸显生活的张力,才感人至深;反之,就只能归为“滥情”之类。

张执浩先生的《旧书》自不必说;操雨辰的《旧书》虽然笔功欠佳,但写的是自己的生活实感;还有现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万芷均的 《旧书》(载 《三峡晚报》2011年6月8日A08版)在这个方面也做得不错,她从妈妈的越洋电话得知姥姥去世而回家写起,再通过“睹物(自己‘小学美术课的作业’——‘图画册’)思人(‘画册里的姥姥虽然永远牢牢守在孙女身边,可书外的姥姥却渐渐融化在岁月里’)”,最后以“书已旧,记忆尚新;可人已老,人已远,人不再”收笔,文章完全沉浸在浓浓的亲情里面,富有感染力。

但是,有的《旧书》,看似思想高远,大开大合,辞藻华美;要是细细琢磨起来,文章漏洞百出,让人迷迷糊糊,不知所云。比如,宜昌有一位高二学生写了《旧书》(载《三峡商报》2011年6月11日),还被点评老师打了54分,其实就是“矫揉造作”之文。这篇文章是这样开头的:

是谁,在岁月的灰尘中寂寥地泛黄?是谁,在灯光的聚焦下身价猛涨?是谁,在几世纪前的厅堂上趾高气扬?是谁,在新时代的快节奏高速度中颤颤巍巍?

旧书,是它们养育了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是它们搭起了社会进步的阶梯。然而在今天,它们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瑟瑟发抖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摇摆,气息奄奄。

旧书,归宿何处?我们寻找着这样一个答案。

接下来,作者依次写了“意大利人”“用旧书的思想精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纪元”,“毛泽东”“站在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创新,让旧书服务于实践”,“近代中国屈辱”——受伤的是中国文脉……将旧书“实实在在地内化为知识,在广大群众之间普及”等等。结尾这样写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太多时候,旧书只是被当成了摆设。人们白手起家苦苦探寻而不得良方,旧书已经用巨人的肩膀筑起了文明的康庄大道。它们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默默地散发着湿润的圣光。

我不晓得点评老师为什么要打54分,我只觉得该生不是从自身真实情感出发,贴紧生活、社会现实与时代要求,而是受某种作文套路的影响写作,最终落入了“故作高深”的窠臼。

作为考生,阅历浅,积累少,若是平时像这位高二学生,不将作文要求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不在凸显生活张力上用功夫,高考时也就只能写出这样的 “《旧书》”了。

三、《旧书》做到“有思想”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认识“新八股文”。

现在有个“新八股文”的提法,指的是考生的“千篇一律式作文”,具体说是考生采用了“总分总式”(分论点式)写的议论文。多家媒体爆料,有专家和教师说起这不是大发感慨就是愤愤然。更有甚者,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老师们仿佛视这种结构模式为“鸡肋”,一面因害怕出现学生“新八股文”而排斥,一面还得教学生学习这种结构模式,甚至自己也用这种模式写教学论文。

我们对考生的“千篇一律式作文”当然深感遗憾与忧虑,但我们不能因为厌恶所谓“新八股文”而去排斥考生使用这种结构模式写考场作文。其一,这种结构模式没有什么不好。“开头概述材料,引出中心论点;中间分三或四段,每段首句提出分论点,形成排比段,然后加以论证;结尾照应开头,深化中心”,这种文章结构是非常好的。而且,现行教材中,《过秦论》、《六国论》、《师说》、《拿来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课文都是这种结构模式的典范;其二,这种结构模式套路明晰,容易急就成章,很适合高考使用。学生平时对这种结构模式烂熟于心,高考作文时更有利于水到渠成。

所以说,写好《旧书》,考生完全可以通过活用这种结构模式去实现,而大可不必因为“新八股文”这个概念而排斥、滥用这种结构模式。关键是考生要正确认识“新八股文”这个概念,灵活运用这种结构模式,重点思考以下几点:(1)设立分论点必须切合题旨,分论点之间既要有密切联系,又要做到角度统一;(2)论据必须新颖、典型,紧扣中心论点(分论点);(3)论证必须为阐述观点服务,可通过辨证分析,由此及彼,拓展内容;也可从某一角度展开,揭示写作意图,警醒世人,或升华思想等等。

(二)要正确认识套作、仿作与自主写作。

套作是要摒弃的,仿作不可以排挤,但自主写作才是写好《旧书》的最好出路。

每一位老师从内心是极力排斥套作的,但实际是,高考的功利性促成了我们作文教学行为的变异——套作教学便在无形中成了平时作文教学的“诟病”,这种“诟病”又转化成了不少学生的写作“怪癖”:当他们面对题目时,无须思考、领悟,只需机械地照搬平时“积累”的内容,套例子,套“美段”,套开头结尾,套“满分作文”,甚至套思想、情感。进了考场,他们也就只有“如法炮制”。

“旧书”没有“不要套作”的要求,考场上却出现了很多“滥情作文”(肯定有不同程度的套作),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摒弃套作,除去病根,不是这里讨论的问题。考场上,考生只要对套作有正确的认识,就会真情为文,理性论道。

仿作与套作是不同的,不可以排挤。仿作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依葫芦画瓢”,不仅有自己的思考,有吸收,有消化,而且有继承,有创新。也就是说,仿作是指考生面对一个问题,可以通过联想常见的熟悉的内容、思想、情感、言语、结构等,再加以模仿,形成一种模式化的作文。急就的《旧书》,能仿作,不排除就是一种明智之举,问题在于能否借薪助燃,或借鸡下蛋,或借水浇花等。比如,人家的“薪”借来一用,就有可能使自己的情感燃烧得通体明亮;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就有可能引发考生对祖辈是一本旧书的清醒认识。

写好《旧书》,自主写作当然更容易实现。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自主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写出真情实感。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作文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现在的问题是,对“自主”二字的理解有误。有人说,“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这种说法要是用到了高考作文上,被曲解了,就完了,所以必须纠正。所谓“自主”,就是“言为心声”,个性化、生活化地写作,让自己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绽放出青春的色彩与人生的光焰。一部旧书,必须寄予着考生对这个世界、这个民族、这个社会的辨证认识,对生活、对人生、对人性的深层感悟。否则,你在那里“天马行空”似的乱侃,就是对新课标“自主”、“有个性”、“有创意”表达的亵渎,最终成为一部被人抛弃的“旧书”。

(三)要正确认识高考作文的“雷区“。

武汉多年参加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喻宜发曾总结出制约考生作文得分的八大“雷区”:抛开材料,另起炉灶;文无标题,老师抓瞎;中心不明,不知所云;非驴非马,不顾文体;段落不分,层次不清;语言干瘪,行文枯燥;材料陈旧,毫无新意;字数不够,有头无尾。这当然是经验之谈。“雷区”的原义是指由于布有或者怀疑布有地雷而具有危险性的区域,引申为危险的应该避免的地区或情形。从作文的角度,“雷区”是指直接影响得分的因素,喻先生说的这八大“雷区”,考生的确需要特别注意。

但从“有思想”与得高分(满分)的角度来说,《旧书》的“雷区”在于涉及道德底线、思想红线、表达准线的问题。不管写什么“旧书”,不管有多么真实,不管“有心无心”,你的命题、内容、表达,都不能逾越应该遵循的社会道德最低警戒线,必须具有积极、健康、向上,高扬仁爱旗帜的思想红线,必须有一条理性、客观、公正的表达准线。

猜你喜欢

套作旧书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高考作文两关注
旧书报为什么会发黄
你眼里的2016高考作文是怎样的?
孔夫子旧书网C2C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岛田翰《古文旧书考》述考
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钾素积累及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