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常态化 领域扩大化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对比分析
2011-08-15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吴初国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吴初国
工作常态化 领域扩大化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对比分析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吴初国
编者按:在具有找矿远景且适宜采矿的地区开展矿产资源评价,是一些国家为实现“关键矿产”找矿突破而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上较有影响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其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俄两国矿产资源评价的项目、成果、理论、方法、机构及管理,归纳国际主流模式的共性和特性,从中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创新我国矿业资源评价工作的运行机制提供参考。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主要特点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有一些共性,但也有原则性的区别。两国的实践证明,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作用已经拓展到“优先找矿靶区”以外的目标,不仅能够为地质工作部署提供决策支撑,而且能够为国家安全、土地利用、资源政策、环境或公共健康安全的决策提供服务,还能为一个国家布局全球化的资源战略担当先行的探路者。
美俄都重视矿产资源评价工作,进行了多轮全国性、全球性评价,基本工作发展稳定;比例尺的精度从小到大,逐渐提高;主要进行地表成矿区带划分,深部隐伏矿体预测,新发现矿产资源前景分析,评估可圈定多少个找矿靶区,可查明多少资源储量;重视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模型的运行,强调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预测,建立了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这样的思路近半个世纪以来没有多大变化,已经成熟。
美俄的矿产资源评价理论基本上都是自成一家,技术、方法各具特色。理论上,美国以矿床模型研究成果为指导,俄罗斯奉槽台大地构造单元成矿建造分析学说为权威。方法上,美国以“三部式方法”为代表,俄罗斯以“预测普查组合法”为典型。两国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使得资源评价工作更有预见性,成果更有现势性。
美俄都将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定性为国家的科研项目,在资源评价工作中综合研究集成了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遥感影像信息,并与生态环境调查相配合,统筹兼顾多方面的需求,工作领域和服务职能进一步拓展、扩大;研究建立和使用了各类数据库与地理信息系统,并通过GIS技术将不同矿种的评价信息集成在一起,形成了采集、处理、共享一体化的信息服务系统,信息化程度与水平越来越高;从浅表的二维平面描述逐步转向三维立体描述,可视化的精度越来越高;评价范围不仅扩大到邻邦、邻海,而且延伸到全球的各个资源富集区、潜在远景区、生产集中区,研究活动不断走向全球化。
在成果的应用方面,美国侧重于但不限于仅为制定国家的资源(与能源)政策提供依据;同样,俄罗斯偏重于但不是仅限于为部署重大找矿项目提供依据。2001年5月美国出台“国家能源政策报告”,能源矿产评价项目的成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美俄都将矿产资源评价工作交由政府部门决策,由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牵头实施,尽可能减少项目的决策层和实施单位之间的中间环节。美国是由内政部下的地质调查所负责,俄罗斯是由自然资源部下的矿产开发署负责,两家机构都直接或通过直接的地方居官以及隶属组织与其他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相互配合实施活动;经费由政府牵头解决,均以政府公共预算为主要资金来源,经费预算与项目任务直接挂钩,但是在维持项目需要的预算方面两国都有各自的特殊情况与困难,每年都有调整,并不是每项工作每年都有经费保障;项目成果验收后由牵头单位统一提供服务。
至于是否要通过联邦政府的其他部门、州政府及地方政府、大学和行业内的研究机构、矿山企业的途径来实施,则视各个方面的具体需求情况而定,可以调整。这种运作模式已逐渐稳定下来,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机构重叠、工作重复、人力财力浪费等弊端,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项目的目标定位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对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估的同时,兼顾生态调查、环境评价、土地管理的需求,注重全面为资源安全、环境健康、经济发展提供服务。除了对本土范围内的矿产资源情况进行评价外,两国都加强了对本土以外重要矿产地的情报搜集和分析。
从美俄具体的行动计划看,在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上两国是基本一致的。其深层动机都是想尽可能地争取资源博弈主动权,在亲己势力范围内恢复、维系并扩大同资源富裕国家的联系,将重要矿产资源的开采与输送都纳入既有利于己、又能牵制潜在对手的发展轨道,从而获取最大的战略实惠。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启示
美俄矿产资源评价与经济发展对地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需求,特别是经济发展对地质找矿的需求联系密切。最终的评价成果一方面会落实到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政策制定上,另一方面也会落实到具体的找矿靶区和找矿方向,以及加强勘查工作,提高找矿效果的建议上。若非特殊情况,原则上采取关键矿产原料优先的评价顺序,着重对国家急需的重点矿种、重要地区进行评价,突出强调评价工作的针对性。
而所谓关键矿产原料,美国界定的范围是“具有较大的供应缺失风险而经济重要性颇高”,特别是那些供应主要来自少数几个国家,原料难以替代,也不易循环使用,而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导致对它们需求的增长较快的矿产。从全球化的视角,加强关键矿产的需求论证与保证程度评价,已成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重点任务。
美国从20世纪初期就开始把矿产资源评价的目标更多地选定在本土以外。俄罗斯同样将目光转向本土以外的一些公共资源,如北极区域的能源与矿产等。
美俄两国本土资源丰富,科技发达,因此要解决其目前所面临的资源保障、开发问题并非难事。但它们仍然竞相开展本土以外的资源评价工作,其实质上是为了占据最有利的地位,扩大本国在相关领域“利益存在”,获取资源开发的最大国家利益;是为了与利害关系一致的其他国家建立新的国际关系增加新的合作内容,保障将来矿产品供应渠道的顺畅。由此也不难看出,资源评价工作的作用已演变成为替美俄划定各自在全球的“资源利益范围”的性质。
历经多年的探索、研究、应用、建设与发展,美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在网络设施设备、应用系统开发、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采集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长足、快速发展,现在已基本实现了全程信息化。基础图件数据的现势性和准确性进一步增强。
美俄的经验也表明,要把信息化技术贯穿于矿产资源评价的整个过程,但是也要注意在利用高新科技手段来评价一些重大发现时,一定要眼见为实,不可只凭模型预测,拿不准时还应运用传统的地质填图、钻探等作业手段;如果觉得预测结果不靠谱,不要怕失败,下一轮在更高的精度要求下重新再来一遍。
同时,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必须遵循地质规律。应以科学的地质理论为指导,客观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合理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按照行业标准、规范与准则,做好矿产资源的评价工作。在这方面,美俄两国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形成了以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学为代表的主流研究方向,对现实工作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总体说来,参考美俄的经验,做好新形势下我们国家的矿产资源评价工作,要全面考虑地质勘查与生态调查、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之间的关系,把握工作规律,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机制,使评价工作常态化。同时要着眼于世情、国情的变化,加强对世界矿产资源信息的汇总、研判、分析、预测、加强对可能危害国家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对策研究,以便预作准备,预作防范;此外还要注重科学理论指导,坚持技术、方法创新,为地质找矿与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服务和有力保证。(原载9月19日《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