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2011-08-15李晓红
◆李晓红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部)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与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
◆李晓红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部)
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借鉴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对孔子仁爱思想中的自尊、自爱、自强思想的解读,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在健康校园文化中沐浴成长。
仁爱思想 生命观教育 校园文化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体系可概括为“命、礼、仁、知、中庸”,而其中“仁”的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范畴。孔子仁爱思想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集中反映在他的“仁者爱人”的命题上。从其倡导的“爱人”思想来看,是内在地包含着“自尊”、“自爱”和“自强”思想。
在当前的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可以从孔子的仁爱思想中借鉴和汲取好的原则,这对于挖掘、继承和弘扬我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这笔遗产,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自尊”、“自爱”、“自强”思想解读
1.自尊
所谓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而构成人格的最基本的要素是“志”。人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呢?孔子认为,关键的是要做到“行己有耻”,就是说,做人要有廉耻之心,不能厚着脸皮黑着心,什么都做。孔子认为,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不仅要做到“行己有耻”,还应做到“行己也恭”。“恭”,就是在言行举止方面庄重有礼。孔子主张时时处处都应“约之以礼”,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在孔子看来,人要讲自尊,就得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
2.自爱
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正是从“自爱”推引出来的。有一次,他组织同学们讨论“智者若何?仁者若何”。他的学生颜回答得最出色,说“智者自知,仁者自爱”,意思是说:“明智的人有自知之明,宽厚仁慈的人懂得爱自己”,点清了仁的本源,人离开了自爱是什么事情也作不成的,孔子给颜回最高评价:“可谓明君子矣”。按孔子的这一仁爱逻辑,爱己应是爱人的前提。懂得爱自己,才晓得爱他人;反之,“不知自爱者,亦难知所谓爱人之义”。
3.自强
自强是孔子做人的基本原则之一。他反反复复地讲,“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要通过学习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君子病无能,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能力,不会担心别人不赏识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意思是:道德修养好的人,不去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怎么办,而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是否不足,这都是指君子要自强。
孔子自强精神,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要点:“为仁由己”——自力更生;“纳于言而敏于行”——少说多做,孔子对于那种专善“巧言”即光会说漂亮话却不愿力行的人,非常反感,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自强的人应该做到:“见贤思齐”——虚心好学;“过则勿惮改”——有过必改,孔子认为,君子不仅应做到有过必改,有错必纠,还要“不贰过”才行,就是要避免重蹈覆辙,屡犯同样的错误。
二、孔子自尊、自爱、自强思想与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教育
1.以自尊为本
孔子的自尊思想其实就是指自我体验具有高度掌控感与满足感,对自我评价具有积极而稳定的特点,包括明晰的评判标准、勤敏的好学态度及诚信的行事态度。自尊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它是一种好的心理状态,即自我尊重、自我肯定。要人敬重,必先自重,只要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尊重自己,就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敬,感受自尊的快乐。
要培养正确的自尊心,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寻找个人自尊的支点,即寻找自己长处;二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即培养个人的自尊,应当懂得把个人的自尊上升为集体、国家的自尊,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言一行都要考虑祖国的利益,在和外国人交往中,要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自己的言行损害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有的民族自尊。
2.以自爱为荣
孔子说真正的“仁者”不是爱别人或被别人爱,而是“自爱”,当然这个“自爱”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利己主义,不是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惜践踏或侵犯他人的权益、权利,而且要求人们要把这种爱人的思想推广到全体的社会成员,是一种极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种大爱。所以,真正的“仁者”是一种自觉而自信的,并且是追求超越性之自我实现的人,他的内心中有一种自觉的激励,有一种自觉的超越,就是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就是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并要把自己作为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来理解;就是给自己一个生活方向。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就能“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才能做生活的强者。
3.以自强为律
孔子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对自己所选定的人生目标坚定不移,倾其毕生而追求的精神。从我们自身道德规范来讲,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奋发进取,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是狂风暴雨袭来时的傲然挺拔。自强者的精神之所以可贵,在于其不怨天尤人,在于其永不言败的坚韧不屈,在于自己的拼搏、奋斗。自强者离不开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决心,要打破原有的一种接受命运给你安排的生存生活模式,重新找到自身存在的一种人生价值。
古往今来,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正是由于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我们获得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后,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正是因为自强,在改革开放后,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三、结语
总之,爱是需要活着来支撑的,生存是生活的第一要义,而生存是一件并不容易乃至是很艰难的事。正是为了爱,为了尊严,所以要顽强活着,这就是生命价值观的真谛所在,也正是孔子自尊、自爱、自强思想的真实写照。在当前的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借鉴孔子哲学思想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对孔子的自尊、自爱、自强思想的解读,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使大学生能在健康校园文化中沐浴成长。
[1]论语.中华书局,2006.
[2]杨晓辉,马红军.孔子德育思想对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保定学院学报,2010,(4).
[3]徐莹莹.简论孔子“仁学”思想对构筑校园文化的意义.作家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