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新动向
——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1-08-15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徐曙光何金祥孙春强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徐曙光 何金祥 孙春强
澳大利亚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新动向
——保护生物多样性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徐曙光 何金祥 孙春强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矿业国在矿山环境恢复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过去的10多年中,澳大利亚政府花巨资来纠正历史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在废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以及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方面,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成果非常显著。这得益于它不仅注重技术应用,而且更注重于管理保护。在立法上,澳大利亚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管理,1996年制定了《澳大利亚矿山环境管理规范》。在管理制度上,推行抵押金制度、年度环境执行报告书、矿山监察员巡回检查制度等。
尽管法律制度很完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澳大利亚仍然在推陈出新,最近几年不断有新的举措,吸引人们不断对其进行关注。
推行矿业可持续发展框架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推行了国家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适当管理,坚持预防性原则。近几年,澳大利亚矿业部门和其他组织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政策框架,这些政策框架有力地促进了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为给矿业贯彻、履行可持续发展义务提供操作框架,澳大利亚矿产委员会出台了《持久价值》、《澳大利亚的矿业可持续发展框架》。其制定目的主要在于支持矿业公司不仅遵守各项规定,更要保持、巩固其“采矿社会许可”。
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已经作出了在其采矿区域承担起社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义务的承诺。矿产业承担起消除对邻近社区造成负面影响的义务,同时提出了如何来保持或改善受影响社区的生存状况并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社区参与上,有几个管辖区参与了景观尺度上的生物多样性计划的编制。此类计划的编制在评估和批准过程中,可有效管理一些问题,如野生动物迁移通道、环境水资源的分配以及濒危物种和生态区的管理问题等。
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
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程度超过了98%的其他国家,是全球19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作为一个岛屿大陆,澳大利亚历经6500万年进化隔离,形成了世界一流的、独一无二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其中80%的物种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物种。因为如此漫长的遗传隔离,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以惊人的方式适应了世界上最贫瘠的土壤和最恶劣的环境。
1992年,澳大利亚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以及其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公约中所包含的原则,日益成为澳大利亚矿业公司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1999年,澳大利亚联邦制定了《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存法案》,保护稀有和濒危动植物物种。在批准进行采矿之前,要由法律部门对任何采矿意向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对任何可能带给稀有和濒危物种的不利影响进行控制,并将影响降低到法律部门允许的程度。近几年,澳大利亚矿业环境研究中心(ACMER)开展题为《建立采矿后动物栖息地的创新技术》的项目,为矿业公司建立动物栖息地提供了实用性建议。此外,矿业部门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多种途径来大力协助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执行生物多样性补偿
生物多样性补偿是指“为补偿开发项目对生物多样性所造成无法避免的残留损害而采取的保护行动,以免出现生物多样性的净损失”。尽管存在如何衡量生物多样性损失或增益之类的开发问题,越来越多的规划师都将补偿计划纳入环境与社会影响评估过程中。
按照西澳州环保局第9号(2006年)中的定义,环境补偿有两种类型:
“无净损失”——旨在利用环境增益来平衡环境损失,从而在总体上不会产生重大的环境差异。它指的是在总体范围、质量、生态完整性和环境资产及其价值的安全性方面没有总体损失。
“净收益”(或净增益) ——旨在确保所产生的环境增益高于环境损失。它指的是在总体范围、质量、生态完整性和环境资产及其价值的安全性方面出现总体改善。
矿业公司是选择以“无净损失”为目标,还是以“净增益”为目标,这将取决于政府的监管要求和公司政策,在一些情况下,还取决于利益相关人的观点。力拓公司采取净正面影响政策,而必和必拓公司则采取最令人满意的以零环境损害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西澳州、南澳州、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和新南威尔士州政府都要求对植被砍伐采取补偿措施。
此外,建立“保护库”为恢复、增强、保护或创造栖息地提供了帮助。这主要是在预期损失之前就建立起来,在选址之后对具有自然资源价值的物种或敏感性栖息地进行管理。在澳大利亚,保护库作为一种防止生物多样性损失的方法,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在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使用也十分有限。
建立社区合作伙伴关系
许多矿业公司都与运营所在地区的原住民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当地社区开展复垦和环境恢复工程。
除与当地社区接触外,许多公司还与国内外的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关系让矿业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着手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与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合作,矿业能够在环境保护问题方面获得专业技能和建立协作网络。
改进酸性和含金属废水的管理
为了解酸性和含金属废水的特性,制订出管理其产生和释放的实用方案,人们在过去的20多年里作了大量的研究。
目前很多研究集中在控制废石堆和尾矿贮存设施总污染物产生速度的技术方面。废石的选择性堆放以及(土或水)覆盖层的使用等控制措施目前被公认为最优方法。同时,对于很多广泛采用的酸性和含金属废水管理方法,其实际效果的量化以及这些方法的长期可持续性仍需要进行研究。(原载《中国国土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