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借鉴新闻报道技巧优化新闻史教学方法
2011-08-15唐亚蕾
◆唐亚蕾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试论借鉴新闻报道技巧优化新闻史教学方法
◆唐亚蕾
(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从抓准学生的关注点作为切入口、运用生动的叙事方法、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借鉴新闻报道的技巧优化新闻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新闻史的教学效果。
新闻报道技巧 新闻史 新闻史教学
新闻史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传递学生基础专业知识,树立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等重任。笔者认为,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来严肃对待新闻的同时,也可以用新闻报道的技巧来解读新闻史,在保持历史的厚重性的基础上,增强历史的亲切感与时代感,激发学生学习新闻史的兴趣。
一、抓准学生的关注点作为切入口
新闻报道和教学一样,都有传播和接受的过程,都注重传播的效果。随着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研究受众心理,满足受众需求,这已经是新闻界的共识,只有找到受众的关注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报道新闻,新闻作品才能引人入胜。同理,在讲授新闻史时候,讲授者也应该像新闻媒体研究受众一样地去了解学生,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切入口,自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寻找学生关注点的途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耳熟能详的事物中寻找。从认知理论来看,完全陌生的事物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在熟悉的事物中获取新的知识,这更能引起人的好奇和关注。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要素中的接近性,便是遵循了这一认知规律。在新闻史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历史与现实的接近性。新闻史上的人和事大多存留在博物馆和文献资料里,离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也很陌生,但也有不少历史,他们在今天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中留下了印记,以这些印记拉开解读历史的序幕,学生会更感兴趣。比如,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可能是陌生的,他们也很难进入几百年前的异域文化和社会情境,但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大家都不会陌生,至少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
第二,从学生可感的形象中寻找。大学课堂应该是严谨的、理性的,但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理性认识都是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追求客观、理性,还应力争生动、形象,因为这样才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才能受到受众的认可。教学同样应该掌握这一规律,很多学生之所以对新闻史的学习兴趣不浓,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对过去的历史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可感的形象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对历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历史影音资料,比如报纸原文、新闻人物图片、历史事件图像资料等等,给学生一些直观的认识。也可以通过一些典故名言激发学生的求学兴趣。
第三,从现今的热点、焦点中寻找。现今的社会热点、焦点,即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同样,历史虽一去不复返,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中往往能找到历史的痕迹。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现世的热点、焦点折射出历史的印记,必然会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比如,在探讨西方新闻史上的黄色新闻现象时,可以让学生分析一下我国目前部分媒体在商业侵蚀下的报道倾向,探讨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
二、运用生动的叙事方法
新闻报道的客体是人和事,历史研究的客体也是人和事,新闻和历史的区别仅来自于时间和空间维度。既然离不开人物和事件,那么如何叙事就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新闻报道若千篇一律用陈述的口吻来交待新闻五要素,必缺乏活力与生气。同样,解读历史如果也只是罗列史料,只会让课堂变得照本宣科、枯燥无味。随着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新闻的叙事模式也在不断发展,适当以描述、讲述的方式来交待新闻人物和事件,顿时让新闻鲜活起来。而这种报道方式运用到新闻史教学中,也会让课堂活跃起来。
第一,突出事件情节。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作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在新闻报道中,完整的情节能生动地再现新闻现场,能反映新闻事件的本质,也更复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越来越重视情节的展现。而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的许多事件都是历史长河中的必然与偶然的邂逅,其中不少都有较完整的情节和较详尽的记录。新闻史教材上多以陈述的方式交待史实,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讲述故事的口吻和技巧,设置悬念,突出了历史跌宕起伏的情节,这样的叙述方式更易被学生接受。
第二,凸现人物个性。人物是新闻的重要要素,新闻报道中要把人物写活,就得凸现人物的个性,如人物的个性语言、行为,特殊经历以及性格特征等等。同样,了解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新闻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总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要让学生掌握这些人物在新闻史中的贡献和地位,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的故事。比如,他们的生活经历,他们的性格特点,等等。生动地描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思想,更深刻地体会到历史人物的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可学可比。
第三,在新闻史教学上,借鉴新闻报道,尤其是深度报道的手法,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生动的描述,用趣味和人情味感染学生,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广泛收集相关历史资料,补充很多课本外的知识,这样也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生学习中的新鲜感。
当然,描述史实只是教学中的一方面,新闻史的教学应该史论结合,在介绍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历史,正如新闻报道需要全方位解读新闻事件,在交待新闻事件来龙去脉后,还离不开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社会影响。
三、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
现代的新闻传播观念越来越重视传者与受众的互动,这样的观念同样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而新闻传播史的教学由于知识点太多太泛,且应用性相对教弱,所以课堂上的互动往往不够多,形式也相对单一。在摸索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笔者尝试了用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互动。
第一,以自由辩论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辩论更容易让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也更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比如,针对“黄色新闻现象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利大弊大?”这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们分成正方、反方两个小组进行自由辩论,最后老师再来总结。
第二,让学生课后收集资料并做课堂展示。要学好新闻史,必须掌握大量的史料知识,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补充史料,效果是有限的。可以发动学生课后收集各种史料,并给一部分课堂时间让部分同学展示各自收集的资料,谈谈他们的体会,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也提高了学生们的资料检索与收集能力以及分析史料的能力,而且学生自己展示也能更好地调动其他同学听课的积极性。
[1]赵智敏.《中国新闻传播史》情境创造教学模式的探索——兼论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J].新闻界,2006,(1):127-128.
[2]徐新平.提高新闻史的吸引力[J].当代传播,2004,(4):70-71.
[3]丁淦林.中国新闻史教学需要适时革新[J].新闻大学,2004,(3):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