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1-08-15张锦滨
◆张锦滨
(山西省长治县东和小学)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是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能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去探索,才能取得最佳效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十分贴近生活,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用心地发掘它。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大胆质疑,大胆想象,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不要死套,可灵活掌握,着重做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选好书、讲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周边的人或事进行观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不同人、不同事之间的联系,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加强阅读材料的感染力,唤起再造想象从而更好地引发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由于学生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因素差异,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件事物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尊重他们的自我感受,通过有目的的阅读、动笔式的阅读、广泛的阅读、创新的阅读、精读、略读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
我常给学生提出两个阅读课文的要求:一是读熟,二是读好。读熟课文最起码的要求即能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注意停顿、抑扬顿挫、节奏把握、读出情感。怎样才能读好呢?我的理解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在学生读课文之前,教师应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读熟后,大凡其意蕴以能自悟,无须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通过学生扎扎实实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前后联系逐层深入地读,引导学生在文中走个来回,完成对语言的玩味,赏析和内化,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小学生的意志,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时期,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做到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以正面诱导为主,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对于给学生提出的某项阅读要求,就要抓住不放,不能时紧时松。通过耐心、细心地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热情,潜移默化地引导,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